姜明泽差点抓狂:“啊……张绣……”
姜明淮也微笑道:“四弟年龄不小了,该定亲了,跟母妃说一下,母妃一定会帮你挑个好姑娘的。”
姜明涣也调笑道:“四弟,你其实还小,不用这么着急的。”
姜明浩一本正经道:“四哥,到时候我会送一份厚礼的。”
姜明波不明白他们说什么,却记住了哥哥最后几个字:“获利获利(厚礼厚礼)……”
姜明泽差点气死:“你们!你们都给我记着。”说完怒气冲冲的跑了,他要找地方消火去,这边王妃看着,要不就揍姜明浩出气了。
姜明泽一走,剩下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一起爆发一阵大笑。
这段时间同吃同住,相互之间的陌生少了许多,就算是姜明泽和张绣,虽然还是相互斗嘴,争锋相对的时候却也少了。
哪怕是暂时的,这样的平静也是极为难得和值得珍惜的。
当再次进入书房,他们还是要要坚持各自的立场。
靖王妃在正屋远远的听到孩子们的笑声,忍不住也微笑了起来。
她这一生,也算的顺遂舒畅,有儿有女,还有丈夫的尊重,从她懂事起受到的教育就是必须获得丈夫的尊重,至于宠爱,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东西。
而现在,虽然靖王有数个庶子,最看重的依然是她生的嫡子,就是庶子,对她这个嫡母也是敬畏有加。
她不需要庶子的孝顺,只要他们不给她的儿子添乱即可,甚至只要他们安安分分的,待他们成亲的时候她也不介意给他们一份不错的家业,一个好汉还要三个帮,她的儿子就是再能耐,也不能失了帮手。
还好。
靖王妃看着窗外。
世子每次来请安总会和兄弟们说笑一会儿,就是以前也会抽空和兄弟们联络感qíng,而现在。
世子刚到院子里就看到兄弟们在说笑,也跟着就加入了其中,其他人也没什么意外的,就连小张绣也没什么不安拘谨,几个人说笑了一会儿世子就往正屋来了。
靖王妃笑,这样就很好。
作者有话要说:
转折来了,大家发现没发现没?
第41章 第四十章
高锦那天回去就张绣的话学给了张谦,完全平板表述没多加一丝自己的看法,张谦听了心中五味杂成。
他自然是盼着能有个嫡子的,可是对张绣这个嫡子却也是满意非常,而一旦有了嫡子,张谦自己都不能确定对张绣是否还能跟现在一样一心教导,到底嫡子才是他心中所想,也是他与心爱之人的延续。
可是听了张绣的话,一方面为有张绣这样的儿子骄傲,一方面又为自己可能会有的心思羞愧。即便是庶子,难道就不是他的孩子了么?难道他已经忘了庶子的难处?张绣他捧在手心里疼爱了六年,难道就因为嫡子出生就能放弃这么个好孩子?
这等纠结复杂的心思张谦谁也没有透露过,且不说能不能说,就算能说,他也没时间去说去往深里纠结。
不仅要战后安抚,而且还要迎接远征归来的将士们,最重要的是,捷报传到京城,皇上大喜,亲自派了钦差来犒赏三军,张谦要迎接钦差,还要把一gān反jian作乱的乱臣贼子押送京城,忙的是脚不沾地,连宽和家中两位孕妇的时间都没有,这些事自然也顾不得深思。
等张绣能回自己家的时候,靖王府的小学堂已经正式上课半个多月了,各位王子姑娘的也都回了自己的院子,他们也再次开始了争锋相对。
张绣回家是在钦差到达后第三天,靖王大军归来前两天,这个时候不仅杭氏就连于姨娘也都三个多月快四个月了。
张绣一见母亲鼻子一酸差点哭出来,不过还是依足了规矩请安问候,还跟张素馨小朋友玩了会儿。
张素馨小朋友半年没见哥哥有点认生,一开始都不敢跟他说话,怯生生的躲在杭氏身后,要不就是躲红杏身后,过了会儿才确定这就是那个经常陪自己玩给自己好玩的玩具的哥哥,才逐渐放开来。
就连杭氏也松了口气。
她这第二胎动静太大,几乎是刚确诊之后就整天恶心gān呕吃不下东西,两个月下来整个人瘦了一圈,脸都huáng了起来,倒是于姨娘,估计以前身体底子好,就当初受了惊吓晕了那么一次,以后一直好吃好喝的,因此张家内宅事物大部分都jiāo给了于姨娘,于姨娘无法决断了再给杭氏请教。
她这一闹腾看管女儿自然就没那么jīng细了,小素馨这段时间放松了断断续续的小病不断大病没有,急的杭氏着急冒火的,眼瞅着张绣回来了总算能放松一些了。
要说张素馨小姑娘第一亲近的自然是自己娘亲,第二亲近的却是哥哥张绣,连父亲张谦都要倒退一she之地,且张谦这段时间忙都忙死了哪里来的时间哄女儿?三天能见到一面就不错了。
等张素馨玩累睡着了杭氏才轻声道:
“让红杏把她送回去,你别管了,哎,幸亏你回来了,这小丫头好久没这么开心过了。”
张绣笑道:“母亲说笑了,儿子只不过陪妹妹玩一会儿,倒是母亲不要太cao劳才是。”
“哪里说得上cao劳。要说劳累也该是你姨娘才对。这段时间我身子不好,可多亏了他,你这次回来可要好好陪陪她才是。”
“儿子省的,儿子在外面也纵使忧心也无法可解,既然回来自当倾尽全力,母亲且放心,我会帮姨娘看好家照顾好妹妹的。”
杭氏掩嘴笑道:“你啊,男孩子怎可陷于内宅?你还是安心读书罢,你书念好了不仅是我和你父亲,就是你姨娘也会开心的。”
张绣搔搔头不好意思道:“是儿子想岔了,母亲教训的事。”
那副无辜的小样子,惹得杭氏又是一阵取笑。
张绣好不容易脱身出来饶是天气还冷也出了一身汗。
茗烟机灵的给他披上紫貂皮披风:“少爷可是要直接去于姨娘院里?”
张绣撇嘴:“你说呢?”
奇数一回来就给指派去了整理张绣自己的院子,茗烟小心的跟在张绣后头,实在是张绣怕冷怕的要死,身上裹的跟个球似的,在靖王府的时候多次因为穿的太厚行动不便不是摔倒就是站不起来,偏偏张绣够倔,坚决不要人搀扶,现在走路还是摇摇晃晃的,那披风又略长一点,原是世子小时候穿过的靖王妃赏给了他,一不小心踩到就会摔一跤,偏偏张绣又喜欢死了这披风,由不得茗烟不小心。
于姨娘得了讯息就一直在焦急等待,按道理她其实可以和杭氏一起等着见张绣的,但她想着夫人如今身子不便,她自己也须小心伺候着,且杭氏早已准了她不必每天去请安,只安心养胎处理家务便是,一般问题去寻红杏就行,实在解决不了再找杭氏。
杭氏一心要雪前齿,要让那些妯娌们好好看看张谦是不是绝户头,这次和于姨娘同时怀孕,虽然心里有点不痛快,到底是存了跟那些妯娌们一较高下的心思,因此虽然有些事jiāo给了于姨娘,却绝不乐意她因此累出问题来的。
杭氏的小心思于姨娘无从知晓,却也能感觉的出来杭氏对自己肚子里这块ròu的在乎。
其实在杭氏刚怀孕的时候于姨娘也很是惶恐了几天。
张绣能在张家比张素馨还得宠,得归结于张谦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可是一旦嫡子出世张绣的地位不可能不受影响。
于姨娘其实不太在意张绣能否继承张家,她担心的是一旦张谦明确表现出来放弃张绣转而培养嫡子,年幼的张绣经不起打击从而自bào自弃。
等看到杭氏态度没什么变化才算是安下心来,只是心里到底存了疑,虽说杭氏并不一定这胎就是男胎,但开花结果开花结果,这花已经开过了,焉知这次不会是果子?老祖宗的话总是有道理的,且多少人家都是先有女再有子的。
于姨娘心神不定的等着张绣,她总的先看看张绣是什么个心思才好开导他。就算是庶子,既然老爷能自己挣出前程来,难不成张绣就不可以?
于姨娘虽然出身小门小户,却也是有一股子傲气的。
张绣可不知道这两位母亲的心思,在他自己来说嫡庶其实没什么差别,反正都是他弟弟。
因此见到于姨娘第一件事就是滚到她怀里去摸她肚子听声音,把翠儿吓了一跳,赶紧伸手就拦还连声道:“哎哟少爷您可小心点,姨娘现在可经不得你撞呢。”
张绣鼓鼓嘴:“谁撞了?我小心着呢,我这是在看弟弟。”
结果自然是什么都没有。
于姨娘啼笑皆非,她还担心儿子想不开呢,没想到想不开的是她自己。
“绣哥儿这是做什么?”
“我这是在看弟弟什么时候出来。”张绣回答的一本正经。
“要是妹妹呢?”
张绣揪起小眉毛为难道:“可是我喜欢弟弟啊,我觉得是弟弟,妹妹以后要嫁人的,弟弟不用嫁人,可以跟我一起玩。”
“要是妹妹绣哥儿就不和妹妹玩了么?”
“要是妹妹的话我就给妹妹攒嫁妆,然后给她找个好夫婿,他要是敢对妹妹不好我拆了他。”
说着拧起了眉毛装起一副凶恶像,逗得于姨娘合不拢嘴,翠儿和另外几个丫头也掩着嘴偷笑。
张绣在心里叹气,哄孕妇什么的小爷实在不在行,要不是怕母亲得什么产前忧郁症还是怀孕综合征什么的,他才不会不顾面子故意卖萌呢。
小孩儿当的越久,仿佛xing格也回归了小时候,这讨好卖乖的动作做的倒是越发顺流了。
母子俩又说了会儿话,重点是张绣表白自己的一片爱母之心,我很想你啊一想到娘亲就会多吃一口饭啊先生又夸我了什么的,琐琐碎碎啰啰嗦嗦,于姨娘听的津津有味。
等张绣打呵欠的时候才撵了他回去睡觉。
张绣摇摇晃晃回去,屋子里已经烧的很暖和了,茗烟照例把窗户留了一条fèng,这是张绣jiāo代的,就怕一氧化碳中毒,反正又不是没被子,最多多盖几条就是了。
张绣这次回来固然是要看望父母,最主要的却是靖王马上回来了,靖王府一片忙乱,根本顾不上他们,就连先生也整天神出鬼没的,最后gān脆给他们放了假,等安定下来再开学。
张绣叹气。
这小学堂上的,三天两头的放假,虽然不用背书是很开心啦,可是这样却很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xing,如果没有点自制力,很容易会产生厌学qíng绪。
当然,这些学生也不指着念书考试科举,这么些人里,其他人将来走的都是武官的路,只有他自己是要参加科举的,可是这样的环境真心不适合他。
还不如自家请个先生呢,好歹能安安心心读书。
迷迷糊糊的,约莫到了早晨五点,张绣就起来了,这段时间的生物钟已经定了,起来先在院子里小跑了一段路,然后开始扎马步。
是的没错,就是马步。
张绣虽然因为年岁太小还不能学骑马she箭,但最基础的训练已经开始了。
就是开始学武张绣才知道,坑爹的武侠坑爹的江湖,小说里不是主角总是一看就学会武功了么?就算不能高来高去飞檐走壁,可是也不用从扎马步学起吧?
第42章 第四十一章
迎接得胜归来的大军和犒赏三军,说来都是很热闹的事,可惜没有张绣掺一脚的余地,他要是再大个五六岁说不定还能上街凑凑热闹,现在只能在家里抓心挠肝的听着震天的锣鼓和欢呼声,嗯,还要等高锦回来给他形容一下当时的热闹。
因为还俘虏了瓦剌的王子,最终靖王决定进京献俘。
这不仅是彰显国力,更是给国民以信心,当然,对靖王来说也是让皇帝看到自己的功劳,更主要的是让百姓和文武百官看到他的功绩。
靖王虽然不甘心皇位从他老爹手里丢了,却从没反心,因为他的堂弟实在是位明君,对拿捏下面实在是有一套。
但是时不时的膈应他一下还是可以的,好歹也让他看看咱不是没那个本事而是不屑。咳。
不过靖王也不是傻子,仗他打了,人他抓了,这个时候他自己就不去碍皇帝的眼了,直接让手下立功的几位将军压着战俘进京了,同行的还有钦差大人。
张绣听说之后扼腕不已,哎,他要是再大一点,他要是这时候是个官,就能欣赏一下战败国的灰溜溜了,就能好好的趾高气昂一回了。
嗯,以后等当官了一定要多参加几回这样的献俘仪式,嗯,据说也能弃文从武的,要是他考了科举再去打仗不知道人家买不买账?实在不行,妈蛋他就忽悠姜明浩这货去打仗,反正这家伙对打架很感兴趣,对兵书的兴趣远远大于经史子集。
chūn去夏来,当huáng金蟒小金褪了一次皮的时候,短暂的秋天也快过去了。
当初的献俘引起的问题还挺大的。
张绣就不明白了,那王子明明是战败的,咋还能厚着脸皮提出联姻的要求呢?谁不知道当今只有太子一个孩子,谁知人家瞄上的却是靖王的大女儿。
靖王怎么会同意这种荒谬的事qíng?靖王只着人带过去一句话,听话,你就活着,不听话,老子弄到你亡种灭族。
这话引起朝堂震dàng,有欣赏的当然也有反对的,最后还是皇帝哈哈大笑着拍板,靖王之言则吾之言,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这话太血腥,让文武大臣们很容易就联想起了几个月前菜市口的满地脑袋,当下没人敢再闹事。
张绣听说之后激动不已,当皇帝者当如是。
如果人家一硬自己就怂了,当这个皇帝还有个毛的意思?皇帝就该有皇帝的样子,皇帝不是谁家的看门狗。
永乐虽然不再,但昭和倒颇有永乐之风,同样够qiáng硬,同样一言堂。
52书库推荐浏览: 欧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