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民国明珠_即墨伦珊【完结】(108)

阅读记录

  “大小姐也想想也问一句什么,我们随便玩那!”

  张美溪就说:

  “那我问问家人的身体健康,还有我自己的身体健康吧。”

  她这次出来游玩,也是觉得自己身体有些偏瘦了,眼睛也开始有轻微的损伤。山东老家那边,虽然电报里一直说好,但是她还是很担心张老太爷的身体的。

  “小姐真是孝道。”小和尚抬头看了女施主一眼,乌黑细密的发丝,编成两只三股辫子搭在肩头,眉是笼烟眉,眼底清亮,肌肤细腻白皙如上好瓷器。

  小和尚心里判断着,头发,眼睛,皮肤,代表了一个人的健康程度,这个小姐,一看就是很健康的,她提了自己,也提了家人,那么家人必定不是病入膏肓的,不然她也顾不得提自己。

  所以总的来说,她的家人身体必定还算好,顶多有些瘦弱罢了。

  再看手中的签字,是一句十分眼熟的话: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

  116不懂也知道你是好的

  这批语和现在所处偏殿的招牌相同,这个签子很少被人抽到,倒是也有一点玄妙。

  如果解释成和佛门有缘分,劝妙龄的小姐出家,显然是不合适的。

  小和尚解签说:

  “如果问健康,小姐很健康,家人也健康,积善人家庆有余,修桥铺路,做多的善事,佛祖也会赐福来世的。”

  这话说的,也是模棱两可。但是仔细推敲,也都能对的上。

  所以张美溪听着舒服,学着小和尚的样子,做了一个双手合十的礼。

  转过身去,让杏子往功德箱里放一份钱。

  小和尚顿时眉开眼笑的念几句:

  “阿弥陀佛”。

  这个时候,旁边的一张桌子上,一个老和尚正在给一位船娘解签,老和尚低垂着长长的白色眉毛:

  “揭开这个签子,还要请出手相来观一观。”

  那个船娘就伸出手来给老和尚看,老和尚伸手一摸。

  周庄的船娘,有的积攒了些钱财,喜欢在参加法会的时候,穿戴一些锦绣的衣裳,甚至借来一些金银的饰品。这就不好和小富人家的娘子区分。

  这个时候一摸手,手上厚厚的一层茧子,就能看出底细了。老和尚眼光虽然好,但是有时候碰到一些拿不准的情况,就要把查看手相的辅助手段用上来。

  摸了手相,知道是个船娘,老和尚就评语说:

  “女菩萨前半辈子是辛劳的,幸好老来有靠。”

  穿金戴银的船娘听了这话,觉得又准确又欢喜,就把一份香火钱。放入了功德箱子。

  由此看来,小和尚也算十分运气,他刚才如果不是说“小姐头上戴祥云”。 通过桃子的眼神看出谁是小姐,而是说“身份地位都是上辈子积德,定下来的,我看下手相。”来判断,小姐的手自然细嫩。丫头就略微粗糙。必定就大错特错了。

  张美溪虽然是小姐,她也长得年幼鲜嫩,唯一那一双小手。却是在实验室里打磨出了茧子,有些粗糙发硬了。

  张美溪简单的在偏殿里走了几步,就又出了偏殿。花了一点时间,把整个泉福寺游逛了一遍。

  这寺庙借水布景。巧夺天工,楼阁殿宇。鳞次栉比。既有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有建筑艺术的美轮美奂。

  寺里的铜钟敲响,一声一声直入人心。

  张美溪忽然有所感悟警醒,自己也算是另时空的灵魂了吧。竟然没有丝毫警惕之心,敢直接就进寺庙里,问佛观景。还真是因为从未做恶事,不怕进佛门啊。

  由此可见。不管是从何处来,又要到那何处去,只要问心无愧吧。

  想到这里,心里有了隐约的欢愉,让杏子各处都给了香火钱。一起走出泉福寺。

  寺前台阶下就是很大的湖,船娘摇着乌篷船,在寺门口等她们。

  小桃子撑开油纸伞,回头看一眼福泉寺,抱怨道:

  “和尚们很会说话,骗了咱们不少香火钱那!”

  张美溪说:

  “会说话,都是劝人向善的话,佛教是值得传承的文化,捐一点钱,劝人向善,也不亏。”

  三人跳上船娘的乌篷船,缓缓的摇走了。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你去拜访了佛,佛也见到了你。有了悲天悯人的心,你亦是佛。

  我看佛祖多慈悲,佛祖看我亦如是。

  雨天的周庄,如烟如雾,如诗如画。从寺庙里出来,带着一颗佛的心,荡舟在河湖之上,手里捧着热热的阿婆茶。

  小和尚说,女菩萨的身体很好,张美溪自己感觉了一下,除了瘦小,也确实没有太大的问题。身体没有问题,那最大的问题还是懒散了,贪玩呀。

  下午的时候,依旧是听戏。

  戏台摆在了张府的玉燕堂。昆曲的布景和排场,演员的行头服装都十分精美。

  小桃子说:

  “我们电影公司,都不舍得在头饰衣服上这样花钱。”

  咿咿呀呀唱着昆曲的女主角们头上戴着珍珠或者宝蓝点翠的头冠。

  张美溪说:

  “珍珠随便你戴,点翠是不行的。”

  点翠取材是一种翠鸟的羽毛,是很珍惜的鸟类,翠鸟羽毛的蓝,是一种生物结构蓝,很难模仿,但是为了首饰的美去杀生,是一定不能提倡的。

  玉燕堂的大厅立柱上写着:

  “轿从门前进,船自家中过。”

  正好说出了这座建筑的特色,厅旁小河水穿屋而过。

  偏厅的水面桥廊上,等候着几家有名的昆曲班子,又有四五家做苏州弹评的,他们之间平时的竞争很多,有的互相间对别家的唱法流派不很赞同。

  此时都围着张厅的管事,纷纷自荐,夸奖自己家的行头和唱腔。

  管事冲着几家戏班子拱手:

  “诸位,诸位,不用着急,这一波的客人十分大方,就算最后轮不到你们上场,也是有赏钱的,赏钱肯定会让诸位满意的。”

  “不上台,轮不到了不开口?赏钱也能让人满意?”

  “这么好的主顾,也是稀奇!”

  “要是这家客人天天听戏就好了。我们天天过来候着。”

  语气里颇为有些,客人是人傻钱多,速来的意味。

  玉燕堂里。

  表演完了的每一个戏班子老板,都认为客人是最懂得昆曲的知己,除了鞠躬感谢,又说一些唱腔走台步伐,行头布景之类的介绍,说明这是自己家的精妙之处,请诸位的客人做一些评点。

  张美溪只让赏钱,很平淡的说一句:

  “我其实也听不懂,只知道这些是好的。”

  戏老板和班子团队出了门,摇头叹息,这么难得的好听客,竟然是不懂的戏的。

  张美溪是真的不懂,但她来自百年之后,她知道,这是好的东西,是华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然到了这里,就尽可能的支持赞助一下,省的百年后东西都丢了,让人扼腕叹息,悔恨不已。

52书库推荐浏览: 即墨伦珊 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