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民国明珠_即墨伦珊【完结】(341)

阅读记录

  天完全暗淡下来,并没有任何人在意这对小姐弟悲惨无助的哭声,所以他们在哭了一阵子之后,阿巧再一次拉着她弟弟的手,两个小小的身子挨在一起,坐在门口的台阶上,风呜咽着的吹过来,仿佛比这对小姐弟还要更悲伤一些。

  门前忽然有一股热闹的气息奔袭而来,大人们说笑着回来,阿巧妈妈抱起了弟弟。阿巧爸爸抱起了阿巧,白炽灯啪的一声被拉亮了,父母把他们放到屋子里的床上,并没有想象中的喝骂。

  破碎的热水瓶被飞快的收拾起来,三户人家的大人们都争抢着要把垃圾送出去。

  “哎呀,我来,我来,你还要赶紧做饭那!”

  “不做了,这么晚了,还做什么饭。咱们出去吃打卤面去。”

  女工阿芬妈妈是个非常要面子的人,当着外人的面炒菜,都要想尽办法“炸”一声,现在口袋里放着叮当作响的二十块。那底气自然是前所没有的足。

  阿巧的表姐立刻眼睛明亮:

  “打卤面好吃,阿妈,我也要吃。”

  阿巧的表姐长得高壮,憨气儿足,脑筋好像并不是很灵活的样子,然而因为力气大。干活也舍得卖力,所以今天也从工厂里领回了十块大洋的工钱。

  阿巧舅舅很爽快的笑,很愉快的做了决定:

  “去,都去,我们也是叨扰了这么长时间,很该请你们吃一次饭。”

  于是三户人家说说笑笑的走出去吃饭,找一个大排档,先让老板舀一碗面条汤上来,汤里放着香菜,滴着铜钱大的香油。

  一边吃着这面汤,一边慢慢的选面条,鸡蛋西红柿的打卤面虽然是顶级的美味,但是鸡丁蘑菇面貌似要更贵更鲜香一些。

  所以最后,大家都是选了鸡肉面,阿巧舅舅吃完了一碗,又叫老板过来:

  “原样儿再做几碗!”

  阿巧妈笑着打趣他:

  “这可是真乡下来的,露了怯,你就不知道另换一样的?”

  嫡亲的姐弟当然可以开的起玩笑,所以大家都哈哈的笑,又一起挑拣着换过牛肉面,端上来的时候,牛肉切的很肥厚,积的油汪汪的。在白炽灯的照耀下,可以清楚的到牛肉横切面很粗的肉丝断裂面,然而吃到嘴巴里,是和鸡肉一样的嫩滑。

  吃完了饭,又是争抢着付账,五岁的阿巧被爸爸抱在怀里,她睁大眼睛好奇的看,这对她来说,是很新鲜的记忆。

  因为这天是发了工钱,所以第二日大家都休息一天,一起去到街上,扯布料做新衣服。阿巧舅妈特意用帕子包了一块碧绿色的布料,递给阿芬妈妈:

  “这个是给阿芬挑的,我们乡下人没有眼光,不要嫌弃!”

  阿芬妈妈心底清楚她的意思,推辞了几句就收下了。这是刚来的几天,阿巧表姐跟阿芬闹了别扭,剪掉了她一件衣裳。已经几个月过去了,并不是人家不放在心上,而是真的赔不起。

  如今有了富裕,第一件就是想着这样的事情,可见这家邻居的乡下亲戚,本质是淳朴良善的。

  阿芬和阿巧表姐已经亲热的拉了手。说着悄悄话:

  “我也想去纺织厂子做工了,比做女佣多赚一倍那!”

  “那好的,你过来,我会照看你的。”

  过了几天,阿巧的表姐又做一件红色的褂子,顺带着也给阿芬做一件一模一样的。阿芬妈妈使劲摆手推辞:

  “这可真是不用,你们还总想着她。”

  然而实在比不上乡下来的妇女力气大,被强赛到了手里。等过几天自己家里置办窗帘床单之类的,就也给阿巧舅妈家扯了一套。

  在乡下来的阿巧舅妈看来,弄坏了人家那家衣裳,还是很贵的时候,如今便宜了,总要赔上个两倍三倍的才算合适。

  阿芬的妈妈想着是,弄坏了一件,就赔一件,如今多给一件,怎么好意思收,所以也想着找些借口,比着价格再还回去。

  人心的天枰靠两颗心来平衡,总是觉得别人重了,再还回去,所以关系就越发拉近了。

  两家人互相送了几年布料,又改成了送成衣,很多年后,又崇尚手工的技术了,所以再次改回了互相送手工作品。

  仓廪足而知廉耻,你送我桃,我报之以李。在满眼锦绣彩虹的国度里,人心也变得美好起来了。

  ------------

  372这才是真正的彩虹之国(四)

  只发了一个月的工钱,住在洋泾浜鸽子笼里的三个纺织工家庭都缝制了新装,这是一种注重对外形象的群体习俗。

  那怕她们并没有熨烫衣服的工具,也会把搪瓷的饭盒装了滚烫的水,再包裹了湿毛巾来熨烫衣衫,那怕他们没有晾晒的地方,也会架起一只木头梯子,把衣服高高挂在鸽子笼的天窗上。

  筷子放在火炉上,烧的发烫了,就可以用来做手工的卷发。擦亮一支火柴,让它认真的燃烧,火光过后留下的黑色碳灰,就可以用来描摹眉毛。

  不管家中是如何的局促狭窄,等出了门,她们都是衣衫干净、板正。说话利落,反应机敏的人。

  当人的运气变好了以后,经常会引来更多的运气。三户人家燕子衔泥一样辛苦搭建出来的郊外棚户,因为要上班速度快一些,所以依旧是住在鸽子笼里。

  就有熟悉的乡亲过来说话:

  “郊外的那三间棚户,你们也可以转让出去啊,现在的价钱可是不少,三间三十块!”

  乡亲伸出粗壮的手掌来,摆出三个手指。

  三户人家商量了一下,终于点了头。

  他们依旧是很需要钱,阿巧要送去读书,阿芬和阿巧的表姐白天要上工,晚上也要读夜校,认了字,会算账,工钱是会大涨的。阿巧的弟弟太幼小,也不能放他一个人在家里,所以还得托人照顾。

  三间棚户出手很快,三五天就卖掉了,几个乡亲过来交接,又给他们带来一个口信。阿巧的爷爷要来上海看孙子,已经出发了。

  阿巧全家都很高兴:

  “阿爷身体蛮好的,来了正好可以照看小毛头。”

  又是只过了几天时间,阿巧的爷爷到了上海,他是和几个老讨生活的老乡同来的,步行。肩膀上扛着一根桦木杆子,挑着两个大包裹。

  老爷子酱色的脸膛上是深深的皱纹,瘦的腮帮子侵蚀进去两个大坑。

  阿巧的爸爸去接人,叫了一辆黄包车。

  老爷子很不高兴:

  “这样太过福了。要折寿的。”

  阿巧的爸爸就宽慰他说:

  “并花不了几个钱,这个咱们家现在都有。”

  老爷子眨巴着眼睛看儿子:

  “那你发达了,做了大买卖,当了官儿?”

  阿巧的爸爸抹汗:

  “只是做工的。”

  只是做工的,工钱比自家的老婆还要少一点儿。上海的男人历来都容得下大女人。并不认为这是丢人的事。

  老爷子教育他儿子:

  “我能走,咱们不花这个冤枉钱。”

  等在一边的车夫倒是并不恼怒,只是站在那里,陪着一点笑的脸有些戏弄。

52书库推荐浏览: 即墨伦珊 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