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民国明珠_即墨伦珊【完结】(359)

阅读记录

  三个友人开始推杯换盏的喝酒,一开始也没有什么,不过就是滋味寡淡一些,这个酒喝到最后,麦先生实在是有点哭笑不得了。

  原来麦先生在自己家里已经喝到了七分醉熏熏,脸膛之上是七八分的油红醉态。现在可好,孟先生家里的酒越喝越淡。现在的脸,已经恢复到本色了。

  这坛子酒,这得掺和了多少水呀!

  另一个友人也看见麦先生的脸慢慢的恢复了,实在按捺不住心中的窃笑,打趣了一句:

  “现在厅里发薪水都是及时的,孟老兄收入比我们两个还要高上一成,怎么也不舍得在这水里多掺和一点酒?”

  孟先生被友人揭穿,竟然也毫无羞耻之情,他摆手说:

  “你们也知道,现在用钱的地方实在是多。我前几天,坐了黄包车去副厅长家汇报差事,他家里住的那条花园洋房的街。看街的听差,竟然不让我的黄包车进去。”

  孟先生用手拍了一下桌子。加深了语气表达气愤:

  “他竟然说,现在做进厂工人的,做小裁缝的,出来进去的。也都是坐的黄包车。”

  麦先生和那个友人也都唏嘘着点头,深有同感:

  “还有更可恨的那,他们坐黄包车,竟然都不太讲价,这样比较着。竟然显得我们这些讲价的没体面了。”

  三个友人一起叹气,他们如今的生活水平,衣食住行,已经全方位的被工人阶层赶上来了。就像课堂里考试一般。虽然有高高在上的一百分。他们只是中等的六十分,可是下面还有很差劲的二十分。忽然间没有二十分了,除去那些考一百分的,大家都考六十分了。还真是纷纷不平那。

  孟先生又伸手拍了一下桌子,加深语气:

  “我真是咽不下这样的气,所以就一狠心,买了一部钢丝的包车!”

  在上海出租用的拉车都是黄色的包头。喊做黄包车。自己家里自用的,一般都是青色,喊做青篷车。

  麦先生和友人两个顿时来了兴趣:

  “你买了包车?让我们看看!”

  做东主的孟先生早就等待这一刻了,高兴的站了起来,带着两个客人出门看车。其实车子本来就是放在门外显眼的位置的,但是盖了一层油布。

  孟先生一伸手把油布揭开了,只见那辆青篷车,两只巨大的车轮子,橡胶的轮胎****,上面还带着些新下机器时的突起橡皮毛刺。两只轮胎的车轮辐条。都是不锈钢做成的,银光闪闪,闪的让人忍不住了用手挡眼。

  麦先生满脸喜爱之情,伸手摸来摸去。还坐上去感受了一番。

  “一直也常听见他们谈起,这个车子,得要一百二的现大洋吧?”

  “我讲了价钱,只花了一百零八快。”

  “那还真是便宜那,要讲咱们几个,也还算买的起。况且每天都要叫黄包车的,也是一份开销。”

  “要说买车子,大家都算买的起,可是养车就太破费了,我把工钱开到二十块一个月。找一个长相齐整点的车夫,竟然很不好找!”

  麦先生和友人同时整齐的把嘴巴张开,眼睛瞪圆:

  “说什么玩笑,车夫要二十块一个月”

  孟先生万分爱恋的用手拂拭着青篷车的后靠背。

  “车夫真是不好找,我简直要发愁了,总也舍不得退掉。”

  麦先生和友人同声阻止说:

  “不要退,这样好的车。”

  告辞了友人,麦先生回到家里,跟她太太商量,也想置办一辆钢丝银光青篷车。麦太太说:

  “真要买了,你去上班也体面,孩子们上学也体面。我回去娘家姐妹那里,也看着体面。”

  她的眼睛里闪着光,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因为近期一直被做工人的邻居攀比着,麦先生盘算了一下自家的家底儿,决定给妻儿一些惊喜,所以当天就拍板做主了。

  第二天就去车行选车,麦先生要更加巧舌如簧一些,所以用了比孟先生更低一些的价格,一百零六块大洋,就买定一部车。

  车行的伙计把车子送到麦先生居住的石库门房子,所有的邻居都围着看,连声的赞叹。麦先生也是非常得意,拱手行礼,请邻居们帮忙寻觅车夫。

  车夫非常不好找,三两天的功夫,麦先生早就按耐不住了,他决定亲自做车夫,拉着妻儿逛街。又过了一个星期,新鲜的劲头过去了。车夫依旧是找不到。

  本来这个事情,是老友孟先生早就提醒过了,但是他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猪油蒙了心窍,一定要买。

  这个时候麦先生的上司的上司,在自己家里花园洋房办一个宴会,请了麦先生去参加。麦先生打扮整齐了,因为自己家里的青篷车不好用,只好依旧是叫了一辆黄包车前往。

  麦先生坐着黄包车,到了宴会所在的街区,果然被看街的街兵拦住,不让他过去,也不解释说什么理由,只是不让黄包车过。

  麦先生给钱打发掉了黄包车,懊恼的拍了一下脑门,这个正好也是老友孟先生提醒过的,这条花园洋房街,歧视黄包车。

  现在说什么也是晚了,麦先生只好迈开两条腿,步行往前走,反正也不过一千多步,总是不会累死人。走了几步,就听见身后清脆的摇铃声。

  麦先生回头看,竟然是好友孟先生。

  孟先生就坐在青篷车上笑着向他拱手,虽然车子宽大,也不让他上去同座,只让车夫放慢了脚步。两人一起来到上司的上司的洋房。

  车夫站直了身体,也招呼一声:

  “麦叔叔。”

  原来这个老友孟先生,竟然是拿自己的大儿子,来充当跟班的车夫。

  ------------

  392小文人阶层的职业天花板

  “哈,嘿,嗨!”

  麦先生一下子也不知道如何跟这个给他爹做拉洋车车夫的世侄打招呼,哼哈了片刻,才说出一句下台阶的体统话来。

  “看时间还正是刚刚好,咱们进去吧。”

  他的意思是和孟先生以及这个洋车夫世侄一起进去。

  结果老友孟先生却毫不在意,他直接冲着儿子一挥手,我们这个场子大约两点半能散,你先去街面上逛逛,两点半来接我。

  孟先生的大儿子直接点头答应,拉着青篷车像模像样的跑走了。

  他们就在门口略微站了半分钟,陆续有其它的客人一起来了,大多是坐着青篷车,只听门口接应的听差说道:

  “请车夫们走西边角门,另有专门的酒菜招待。”

  孟先生悔恨的跺了一下脚。

  “车夫竟然也给一餐饭吃,真是赔了!”

  他儿子跑的太快,已经不见了身影。麦先生只好安慰他的老友说:

  “那你也比我强那,我买了车子,也只好放在家里,另花一份儿黄包车钱。”

  既然有人比自己还没有算计,那孟先生心里就稍微舒坦了些。他们一起走进大门,又会齐了其余的几个老友和同僚。被听差引领着找到桌子坐下,各人都有固定的安排。

52书库推荐浏览: 即墨伦珊 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