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福宁殿_初可【完结】(93)

阅读记录

  右仆射点头,补充道:“臣也是如此想,娘娘,谢家六郎得陛下重用,这回甚至也被派去辽国。恰好陛下近日来身子又不好,娘娘您说,若是这个节骨眼上,武安侯府出了些事儿,在辽国的谢六郎还能安心为陛下办事吗?谢家旁支众多,便是在东京城的谢家人也将不平哪。”

  孙太后眼中一亮,又道:“武安侯府能出什么事儿?谢致远最为老实。”

  左仆射笑:“范十悟老实不老实?不也得乖乖去安远县。”

  右仆射点头:“御史全听娘娘的,还不是指哪打哪儿?”

  孙太后终于松下一口气,露出笑意,对左仆射道:“是你的侄儿当差当得好。”那位参范十悟的御史,正是左仆射的亲侄儿。

  左仆射行礼:“是娘娘给他机会,他还年轻,又懂什么?倒是武安侯府,臣以为,这回不妨来个狠的,光是参他个品行不端又能如何?谢致远本就无实际差事,侯爵人家也不靠这吃饭。”

  “那——”

  左仆射抬头看她,再笑:“娘娘,于侯爵人家而言,何为最为重要的?”

  孙太后拧眉:“他们家的武安侯,是世袭罔替的!”

  “前朝无数的世袭罔替,结果如何?”右仆射笑道,“娘娘,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不能妄议祖宗之法,但要他说,老一套早该抛去!孙太后若早能打破祖宗留下的传统,又何至于憋屈至今?

  想造反,就要有造反的样子!这般犹豫不决,哪像造反?

  偏偏孙太后想造反,却又不敢担“造反”的名头,当真无趣。

  说罢,他见孙太后依然有些犹豫,便又道:“我大宋使官此番去辽国,来回也就一月有余,还请娘娘早些下定夺。”

  左、右仆射说了该说的,便先退下。

  孙博勋留了下来。

  孙太后抬眼看他,叫他:“父亲。”

  “娘娘,方才他们俩有话不敢说。臣却是敢的。”

  “父亲但说无妨。”

  “只要赵琮死,这些烦恼,便不是烦恼。六年前我便劝你杀了他。”

  “父亲……”

  “臣已得消息,赵琮再次病倒,这是老天开眼。娘娘可还记得,不过十日,便将是他十六岁的生辰礼。机会,可只有这么一回。成大事者,最怕优柔寡断。还望娘娘早做打算。”孙博勋说完,起身欲告退。

  “父亲。”孙太后叫住他,“中秋节庆时,你与母亲带上哥哥、嫂子与大郎一同来宫中。”

  “娘娘,这些都是小事。今日左、右仆射这番言辞,还望娘娘好生思量。”

  “我知道。”

  “望娘娘是真的知道。”孙博勋拱手,转身离去。

  厅中再无他人,孙太后脱力地靠到高椅上。

  第57章 月亮再沉默,那也是喧闹的。

  夜间, 福宁殿终于安静下来, 赵十一也终于敢去看赵琮。

  今日之事完全就是突发的巨变,赵十一知道, 宫中风向怕是又有变。按理来说, 这本该是一件令他高兴的事, 他却高兴不起来。

  白天时,他根本不敢往正殿行一步。

  他害怕日光太亮, 会将那个懦弱且无用的赵世碂照得更为清晰与敞亮。

  他甚至不敢走出侧殿, 他只敢在侧殿的书房中画鸟,画一只又一只的鸟。他画了幼年时屋檐下的燕子, 画了后苑池中的鸳鸯, 画了赵宗宁送的鹦鹉。

  他还画了赵琮送他的二十只鸽子。

  可待他到正殿时, 又在院中见到了那位戚娘子。

  她依然在哭:“便让妾见一眼陛下罢,妾忧心得很。”

  也依然是路远在劝她回去,戚娘子越哭越厉害,跟唱戏般, 说道:“淑妃姐姐在里头, 妾为何便不能进去呢?妾的忧心, 不比淑妃姐姐少啊!”

  路远已是皱眉:“娘子,陛下身子不好,您还是快回去吧!”他的语气也已是格外僵硬。

  戚娘子还要再闹。

  赵十一心间莫名又是起了一阵火,赵琮在里头难受成那样,这个女的还有脸在外吵闹?

  懂不懂规矩?!

  他沉着脸,大步走到戚娘子面前。

  戚娘子生得娇小, 赵十一近来也长了个子,比她还高一些。他往戚娘子面前一立,戚娘子哭声一噎,随后又摆出一副楚楚可怜的姿态:“这位小郎君能进,妾为何就不能进呢?妾来前是见了太后娘娘的,娘娘也叫妾来看望陛下,啊——”话说至一半,她突然惊叫。

  只因赵十一忽然伸出右手,明显是想甩她耳光的模样,他的手也已高举,只差一些,便能碰到她的脸。

  幸好赵十一还有理智,他嫌这个女人脏,他又收回手。

  路远唬了一跳,回神后,赶紧道:“小郎君!您快进去吧!陛下与淑妃娘子皆在!”

  戚娘子见赵十一并不敢真的打她,不服道:“人人都得进,偏偏妾——”她的话再度没能说完。

  赵十一蓦地伸手,隔着衣服,抓住茶喜的手腕。

  茶喜一愣。

  赵十一看她一眼,再看一眼戚娘子。

  茶喜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小郎君要她打戚娘子!

  她也觉得戚娘子此人过分得紧!陛下在里头如何难受,整个福宁殿的人都不敢大声说话,戚娘子何来脸面在外头闹?!可她向来温和,手有些颤抖。赵十一却将她的手腕抓得愈发紧。

  路远都看傻了。

  戚娘子尖叫:“谁敢打我!!”

  赵十一狠狠一握茶喜的手腕,再松开。

  那声尖叫吵得人心烦,茶喜闭眼,用劲甩出一个耳光。

  戚娘子再尖叫。

  赵十一再看茶喜一眼,茶喜此刻已是睁开眼,面色冷静地再甩了戚娘子一个耳光,打散了戚娘子的发髻,她再也不敢说一句话。

  赵十一看她,眼神只有一个意思:滚。

  戚娘子捂着脸颊,害怕地看着他,眼神中交杂着仇恨与恐惧。

  赵十一转身走进殿中,茶喜与吉祥纷纷跟上。

  路远作揖:“还请戚娘子回去。”

  戚娘子再不吵闹,而是突然便回身冲出了福宁殿。

  赵十一此时正是最消沉的时候,深觉自己无能且懦弱,但方才发了那一通火,他那平静到可怕的思绪,总算活络了些。

  钱月默的确在,她也早已赶到。

  内室中唯有她与赵琮二人。

  钱月默尚在闺中时,喜好读书,且读遍了各式书籍。她家藏书众多,钱商又不似其他父亲那么迂腐,认为女子不需多读书。恰好相反,他带着钱月默读了太多的书。

  钱月默的书读得多,且杂,其中,不乏医书。她其实会摸脉,会看病,只不过她是大家闺秀,此事不得外传。也只是家里人知道罢了,钱商曾有咳疾,也是她治好的,她自古书中寻得的方子。

  初进宫时,去宝慈殿拜见孙太后,能一眼瞧出茶水有问题,也因如此。

52书库推荐浏览: 初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