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娘子在种田_郁雨竹【完结+番外】(8)

阅读记录

  刘大钱微微点头,“阿灵,你朗表哥捡了两本烂的书,你回头到我家去看看,要是有用,你就去拿回来给你弟弟用,他们大字不识一个,留着也没用。”

  穆扬灵高兴的应了一声,“我等太阳消一些就去。”

  刘大钱的大孙子刘朗最喜欢走街串巷的到处玩,时常往家里捡一些东西,只要是纸片就往他们家送。

  因为整个靠山村只有穆家一家识字,准确的说是只有舒婉娘一个认字的。

  穆石和穆扬灵姐弟都是跟着舒婉娘认字的。

  也因为舒婉娘识字,舒婉娘虽然不太会gān活也没什么风言风语出来,识字在这个时代太过高大上。

  穆扬灵看着刘大钱走了,这才跑回屋去,急声问道:“爹,那咱还屯不屯粮?”

  “屯,为啥不屯?咱直接和乡亲们买,不必跑到镇上和县里,能省下一大笔钱呢,到时候再送到镇上磨坊里去磨成米就是了。”

  舒婉娘叹息道:“好容易丰收一年,本以为大家的日子可以宽松一些了,谁知道却又被故意压价,谷贱伤农啊。”

  穆石挠了挠脑袋,他也没什么办法。

  “爹,压价的都是本地的乡绅,咱把粮食卖给过路的客商不就完了?好歹能提一点价。”

  舒婉娘摇头失笑,“哪有你想的这么简单。”

  穆石也道:“如今正碰上秋收,各地或多或少都有粮食,这粮价本就下降了,加上路途遥远,谁没事跑到边关来运粮食?行了,我们大人都想不出什么好法子,你一个小孩子就别掺合了。”

  被鄙视了。

  穆扬灵很愤怒,她外表虽是小孩子,但内里是大人,大人!她表示一定要找出一个办法来,不然就枉活了这么多年了。

  穆石可不知道女儿心里想什么,见她瞪大了眼睛,就道:“这是大人们的事,你今天忙了大半天了,现在去陪你弟弟玩去吧,看着他一些,别叫他出去晒太久的太阳。”

  穆扬灵见穆石转身要去库房,就好奇的问:“爹,你去库房gān嘛?”

  “我去把皮货整理一下,明天去县里脱手,你娘就快要生产了,家里要留下银钱。”穆石心疼女儿累了大半天,就道:“你快去玩吧,要是不想玩,就到屋里躺一会儿,明天爹要起个大早,估计得大半夜才回来到,所以明儿你别去山里了,在家照顾你娘和你弟弟。”

  穆扬灵眼珠子转了转,应了一声,跑出去找弟弟。

  小博文正乖乖的摇头背《三字经》,穆扬灵跑上前扯过他手上的书,道:“别背了,跟姐姐去玩。”

  小博文内心挣扎了一下,道:“可是娘叫我背熟第五页才可以出去玩。”

  “你都背了这么长时间了,再背下去也背不好,还不如和我先去玩一会儿,傍晚回来再背,晚上我帮你烧火煮饭,你只管背书。”

  小博文这才露出开心的笑容,乖巧的点头道:“那姐姐,我们去哪里玩?”

  “先去朗表哥家,他捡了两本有字的书,咱去看看是什么书,能不能用,然后我就带你去找狗蛋他们玩。”

  狗蛋是村头刘寡妇的独生儿子,和小博文一样只有五岁,是村里这帮五六岁孩子的孩子王,小博文常和他们一块儿玩。

  小博文开心的把书拿回去放好,跑出去牵住姐姐的手蹦蹦跳跳的往朗表哥家去。

  临山村多姓刘,还有马姓胡姓和张姓,穆姓只有他们这一家,因此只要说临山村穆家,大家都知道是说他们家。

  穆家就住在山脚下,五间青砖大瓦房,在村里是独一份,是穆扬灵的祖父迎娶祖母之前盖的,当时不知道羡煞多少人。

  往东南走上一刻钟就是村里房屋最密集的地方,大舅爷一家就在其中。

  大舅爷刘大钱一共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但最后只站住了两个儿子,老二才长到三岁就病死了,两个女儿则是在十二年前的兵祸中死的,穆扬灵的祖父祖母也是在那场兵祸中去世。

  所以大舅爷现在是和两个儿子住在一起,并没有分家。

  因为是秋忙时候,大人们都在地里抢收,村里并没有多少人,姐弟俩走过来竟是一个人都没有遇见,六岁以上的孩子估计也被丢到地里gān活去了。

  大表哥刘朗正把他八岁的弟弟刘伦按在水盆里洗澡,边洗边骂道:“叫你不听话,晚上等爹回来看他揍不揍你。”

  穆扬灵推门进来,看着院子中的俩人眨了眨眼睛,问道:“朗表哥,伦表弟,你们在gān嘛?”

  刘伦“嗷”的一声,扯过凳子上的衣服就遮在胸前,大喊道:“不许看,快转过去,转过去!大哥,快把她赶出去!”

  刘朗愣愣的看着弟弟,然后就突然跳起来拦在弟弟前面,喊道:“表,表妹,你先出去,等阿伦穿完衣服你再进来。”

  才八岁的小豆丁,谁稀罕敢啊?

  穆扬灵翻了一个白眼,把呆滞的弟弟带出去,顺便还把门关上了。

  刘伦就跳出水盆手忙脚乱的开始穿衣服,他眼睛通红,快要哭出声来,“她看见了,她肯定看见了,你刚才gān嘛不关门?”

  刘朗辩解道:“我哪知道会有人来,这时候大家不都在地里吗?”

  刘伦委屈的抹眼泪,刘朗忙道:“你别伤心,她肯定没看到,当时你坐在水盆里呢,而且你动作还这么快。”

  “她真的没看到?”

  “没有,一定没有。”刘朗肯定的道。

  第11章 历史

  刘朗板着脸开门,穆扬灵笑呵呵的看着他,“朗表哥,伦表弟才多大啊,也忒多讲究了。”

  刘朗的脸更黑了,他板着脸教训她,“你都九岁了,阿伦也八岁了,再过几年你都要嫁人了,怎么还这样莽莽撞撞的?幸亏今天的事就我们几个知道,又是自家表姐弟,要是别人家,硬是要你负责娶你怎么办?”

  穆扬灵张大了嘴巴,结结巴巴的道:“我,我才九岁呢……”

  刘朗皱紧了眉头,“九岁已经是大人了,前头刘三叔家的黑妞姐十三岁就嫁人了。”

  穆扬灵顿时闭紧了嘴巴,十三岁……

  刘伦已经穿好了衣服,正在洗衣服,见到表姐和表弟进来,哼了一声,仰着头回屋去了,穆扬灵看到他的眼角还有些红,这才知道,这孩子是真的介意。

  小博文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正愣愣的看着都肃着脸的表哥和姐姐,也不敢玩笑了。

  穆扬灵道:“朗表哥,大舅爷说你捡到了两本书,所以我过来看看。”

  “嗯,等着,我进屋给你拿。”刘朗把人丢在院子里转身回屋去。

  得,就一瞥,连进屋的资格都没有了。

  刘朗把两本表皮破烂的书给穆扬灵,道:“这是在镇上一户人家的垃圾篓里捡的,我看上面有字就给拿回来了。”

  七里乡并没有书店,他们要买书就要跑到县城去,而且一本书也不便宜,而书代表的是传承,所以这个时代少有把书当垃圾扔的,刘朗也是头一次捡到这样的宝贝。

  可他们家每一个人识字,捡回来也没用,还不如给表妹表弟。

  穆扬灵接过两本书,表皮已经烂掉,似乎是被人撕扯坏的,她翻开里面一看这才发现是论语,穆扬灵眼睛顿时亮起来,高兴的道:“朗表哥,这是《论语》,前头五页虽被撕坏了,但后头是完整的,真是太好了,弟弟念完了《三字经》可以读一些论语了。”

  刘朗很是羡慕,因为他完全不懂《论语》是什么,他由衷的道:“有用就好,你们拿回去用,以后我再去找找,看看能不能多找到一些有字的东西。”

  穆扬灵见他满怀渴望的看着她手上的书,就道:“朗表哥,不如我教你认字吧,多认些字,以后出去找地方也方便些。”

  刘朗心动,犹豫道:“但我买不起笔墨啊。”

  穆扬灵扬起笑脸,“我们家也买不起笔墨啊,都是在地上用树枝画的,我们又不考科举,认些字,会写就行,不用多好看。”

  舒婉娘就是这样教她的,却从不允许小博文在地上用树枝画,而是要求他用手指蘸水在桌子上写,就是怕他拿着树枝惯了,后头学拿笔的时候成惯xing,反而学不好字。

  “那你快看看另一本书是什么?”刘朗催促她。

  “是《三字经》,这本书朗表哥可以自己留着,回头我们就用《三字经》学认字。”

  刘朗舒了一口气,低声道:“这事你别告诉我爹娘,以后我每日去你家找你,在你家那里学。”刘朗迟疑道:“我能把阿伦带去吗,你也教教我弟弟。”

  “教一个是教,教两个也是教,你放心,我会保守秘密的。”

  刘朗脸上这才绽放出大大的笑容。

  穆扬灵却有些心酸和难过。

  前世,失学儿童就很让人揪心,可失学的人数在庞大的国民基数上毕竟只占了少部分,可这个时代不一样,在这里,一百个人中就九十九个不识字,甚至更多。

  掌握了文字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人,整个七里乡满打满算也就那几户人家的人识字。

  穆扬灵曾跟随穆石去过县城,她当时什么也没做,就跑到书店里去翻了大半天的史书,加上平日里旁敲侧击得到的消息,她知道这是一个类宋的时代。

  后唐之前的历史与前世是一样的,只是后唐之后的五代十国混乱却发生了改变,周太祖郭威出身贫寒,登基后虚心纳谏,算得上是好皇帝,他死后养子郭荣继位,这位革新政治,发展经济,更算得上是位雄才伟略的好皇帝,历史上他只做了六年的皇帝就病逝了,留下了许多的遗憾,以至于周被北宋吞灭,但在这里的史书却记载他在位十七年,不仅发展农业经济,还南征北战统一了全国,是为周世宗,其子周高宗后来继位。

  所以原先统一全国的北宋不见了,但历史拐了一个弯又回到了原点。

  周世宗文武并重,政务上也是兢兢业业,但周高宗却不喜武官,生怕武将掌握了兵权会夺他郭家的江山,因此他登基后不久就改革了政治,设置了重重的监察机构防备武将,甚至将周世宗攘外的政策调为安内,国内大部分的兵力都用于防备民变及武将叛变上。

  周高宗说:“我泱泱大中华,从未见夷族蛮子统治过,而历朝历代每次灭国都从刁民及武将身起,故,为保我大周安稳,必得屯兵关内,防患于未然。”

52书库推荐浏览: 郁雨竹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