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个小编剧还是原作书粉,陶清风好奇道:“那你对原作,他们性格精分,也喜欢吗?”
“不是啊,喜欢的当然是,最好的那片影子。虞山海就是前期的人设,洛琅宁就是中期。”小姑娘编剧说起来滔滔不绝,“木飞客喝酒了上头就乱写,我都感觉得出来哪些是他正常写的,哪些是他喝酒后写的。他又不发连载没个监督,就自己蒙头写。写了又从来不改——唉要是他发连载出来就好了,可能就不会觉得那么孤独,不会后面没心情就乱写,不会喝那么多酒,不会得肝病过世了……”小姑娘有些情绪低落:“唉不过啊,他那种人,可能发了连载后,也不会在意别人意见吧。”
陶清风心想,原来原作者是这样一个人,他似乎有些理解,为什么虞山海要面对一个那么惨烈的结局,并且亲手结束了一切。到了后期更像是作者的自我宣泄。虽然小姑娘说得对,就文学性和人设来说,虞山海最好的那一片影子,是前期卧底展现出来的性格和魅力。这应该才是剧本重新加工的方向。
“那就先拜托你了。”陶清风说到,他还有其他方面需要操心。
此后陶清风就过上每天只能睡四个小时的高强度负荷,辛苦的拍摄日子。
这大概是可以列入网剧史无前例的的一种操作了——陶清风一声不吭地,揽起了导演、编剧需要操心的事:他自己给自己设计动作,自己和编剧商量剧本,有时候甚至摄影机器位置都要亲自调整。
剧本不能马上改好,陶清风就先拍那位编剧写得不太崩的一小部分。倒也不用重拍前三天的戏份了,因为前期剧本要全部重写。
总导演还真的就像承诺那样,只要是有陶清风的戏,都撒手不管了。有时候在现场补瞌睡,有时候甚至根本不到场。
当然,这位老奸巨猾的总导演,生怕事后被蓝莓传媒追责,就耍了个“恶人先告状”的心眼:他告知蓝莓传媒的制片人:陶清风耍大牌,不听他导演,非要自己弄,他管不了。
这引发了蓝莓制片方那边差人潜进剧组打探情况,后来的一系列风波。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这部网剧的重要配角并不多,客串一两集的演员和群演比较多。陶清风除了自己的戏份要调整,还要去说服这些客串或群演们按照新剧本上面去演绎。一开始的确花费了许多口舌。
这其中有不少客串演员,是秉持着傅音老爷子那套“免费旅游的退休生活”的心态,盼着轻松又能有钱拿而来的。看到陶清风这么能折腾,有些的确一开始不乐意。但好在他们戏份很少,改动的也不算多,再加上这些客串们多半是有经验的老演员,只要沟通得当,他们发挥实力,演到位并不累。
群演就不能奢求了,不过就算不改剧本,他们效果依然僵硬,并没有多大区别。他们按着新剧本上从零开始,该吃盒饭照吃。
累的是陶清风。虽然他并不后悔。他决定要去做一件事情,所谓的“知行合一”,那就竭力去做。有问题就一个一个罗列,有困难就一桩一桩解决。
他每天拍完之后就去找编剧琢磨新剧本,然后回到房间背台词、思考动作,一般要折腾要半夜一两点才能入睡。
第二天五六点就要起床,先早早地去拍摄场地上,安排场景道具——他总觉得所以背景都交给所谓的“后期制作”,让人很不放心。
横马影视城作为老牌影视城,是有很多古装剧约定俗成场景的拍摄地,也有大量古装道具可以取用。只不过来拍摄的剧组比较多,如果要使用,申请和时间安排要麻烦一些。原来的导演懒得花那个精力,也懒得跑远去取景,全都交给五毛钱后期。
但是陶清风不怕麻烦,他先把影视城所有拍摄场景都实地去看了一遍,在心中罗列出能使用的场景。然后向影视城报送申请表。
苏寻和许容容每天跟着他在剧组里各种安排接洽联络,都快成了专业导演助理职务了——总导演撒手装死。那两个副导演本来拍替身的,但陶清风所有场景都不要替身拍摄。在另外两个主演进组之前,也没事情做了。
就这样又过了三天,这时候离他进组已经过了一星期了,通告上显示,女一号孙无忧明天就要来拍第一场戏了。她要轧戏,只有早上半天的拍摄时间。幸好她一开始拍的是后期比较正常的剧情,改动不大。但是需要吊威压。在陶清风琢磨着下一场第一次吊“威压”的戏份时——他早就想去熟悉这个拍武打动作的设备了——他忽然接到了丽莎的紧急电话:
其实陶清风一开始,就想打电话问问丽莎,为什么要给他接这样一部戏。
但他最后又没有打电话,因为他分析:有得必有失。这部网剧的优势:是所谓男一号的番位,和高额的三百万片酬。作为一个十八线的小明星,哪怕丽莎已经答应了给他资源——那也是“从无到有”的保证,而非“从无到好”的跨越。
而且这是一个古装,也的确符合古装路线。
更何况,丽莎可能是直接和蓝莓传媒高层谈的,蓝莓委托外聘导演和编剧,这中间有些环节的操作,他们未必知情。所以陶清风就没有去向丽莎诉苦。没想到她主动来了电话。
52书库推荐浏览: 开云种玉 古穿今 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