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无才子。
这是大燕国朝廷上下,对北地来的人统一看法。尽管历年的科举考试中,不乏来自北地,考中进士的学子,但是,却大多才能平平,没有什么作为,也没有什么惊人的才华。
本来嘛,北地蛮荒,人们生活贫困,识字的都少,即使富家子弟,见识也有限,哪里如江南中原一带,世家云集,累三世五世之资财诗书,成为书香世家,培养出来的子弟,自小受诗书熏染,才学、谈吐、见识,均不同凡响,人物风华,独具风流。
北地来的学子,和这些人一比,本人就开始自惭形秽,觉得有云泥之差。自己对自己都没有信心了,别人当然也不可能高看到哪里去。
所以,北地无才子,是大燕国人们的共识。
叶先生的几位好友,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接见的叶氏子弟,何况,叶先生在书信中对西长飞并无一丝赞誉之意,大家私下里,只是以为普通学生来京师应考,叶先生却不过师生情分,不得不予以引荐。
前者,西家老三,西阳拜会,只是带了些礼物,匆匆说了几句话而已,不过,从中还是能看出,这个年轻人举止有礼,从容稳重,以北地来的人标准来衡量,已属于上乘,不过嘛,几位先生都是学问大家,看重的当然不是这些。
及至西远带着西勇西长飞登门,一番言辞下来,大家对西家子弟看法纷纷改观。
首先,就西远本人来讲,曾经帮着叶先生著书立说,先生《大燕古今服饰考》自序中,曾经专门提过,此书能成,多赖几位弟子协助,其中第一位就是西长关,而且,叶先生还特意提了一笔,云,西长关才华学识不让当世年轻才子,然无功名之心,淡泊宁静,自己虽为其师,却于此子身上受益颇多。
能得叶先生一声赞赏都不容易了,何况如此推崇,所以,读过这本书的人,都很好奇西长关到底是怎样一位人物。
如今,西远往那一站,虽只是中等品貌,但是,举手投足,从容儒雅,不骄不躁,与其把谈,如沐春风,忘却凡俗。
而来参加春闱的解元西勇西长飞,谈论起学问来,功底扎实,思维敏捷,惊才艳艳。
不愧为叶先生的高徒!
几位老友这才反应过来,叶先生居北地二十几年,以前一直蛰伏,于今才介绍学生入京拜会,哪里是因为师生之谊,不得不介绍一二,这分明是先生的得意门生,跟他们显摆来了,显摆自己收了好学生!
“明年春闱,皇榜之上,必有西长飞之名。”与西家哥俩把谈后,这是几位先生的共识。
而西远,带着西勇将该拜会的几位拜会完,就开始领着几个弟弟,在京城玩开了。
什么太液清波、廊桥夕照、章台叠翠,只要能够了解到的好景色,都欣赏了一遍。
什么山八珍海八珍、燕窝鸡丝、酒炖肘子,以及各色小吃,豌豆黄、银丝卷、艾窝窝、驴打滚儿等等,只要能找到的,都吃了一遍。
期间,又应孙叶之邀,到他的山庄玩了个痛快。
西远这么舍得花钱“败家”,连家里几个弟弟都感到惊讶,他哥这是咋了,咋这么疯狂啊?
不过,西远这么做的功效,其他人那里,只是长了个见识,在西勇这里,效果却极为显著。
西勇因为要参加科举,所以,难免要结交一下各地同科的学子,互相谈论诗书,讲讲学问。如此,谈论完毕,讲学结束,大家就要风雅一番,或者找个雅致的地方吃吃喝喝,或者找个风景优美之处,吟诗作对。
本来,那些京城子弟也好,其他地方来的学子也好,都有些瞧不上北地来的几位学子。其他人没有见过那些场面,难免畏畏缩缩,只有西勇不同,这些大哥都领着他们哥几个事先吃过了玩过了,刚开始见识,难免惊诧,不过,见识过了,再来,就能够淡定从容。
本来想看西勇热闹的那些人,一看,人家压根是波澜不惊,真正谈论起来,西勇知道的比他们还多,每种食物的名称,做法,如何品尝才能砸么出滋味,一一道来。
欣赏美景,品析之时,西长飞也是对修建时间,修建缘由,各种相关的趣闻传说,前人留下的诗词歌赋,信手拈来。
说白了,那些读书子弟,并不是各个家庭豪富,想怎么吃喝玩乐就怎么吃喝玩乐,如今,真较真起来,竟然不如北地来的西勇,这些人先是惊讶,转而开始仔细审视,发现西勇虽然为人低调,不张扬,可是举手投足之间,自有一派气度,穿着打扮并非锦衣华服,细瞧之下,才惊觉,那衣服的样子,布料,都不是一般二般的好。这是,才气与财气均不外露之人,大家不得不开始纠正自己的肤浅之见,承认在西勇这里看走了眼。
而且,西勇说的一口好官话,听不出一丝北地的口音。要知道,官话可不是人人会讲的,那是京城人的专利,即使那些在京城待了许多年,官居高位者,仍然常常带着各自家乡的口音,能说官话,本身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其实,大燕国的官话,跟普通话差不多,西远从小就教几个弟弟这样说话,西韦几个早都耳熟能详,到了京城,有意识的矫正一下,便说的无比流利地道,连老燕京人都听不出差别来,把他们当做土生土长的燕京人,平时游玩闲逛,欺生的事情一点儿没有发生在兄弟几个身上。所以,凭着一口官话,哥几个都能在京城混得如鱼得水。
52书库推荐浏览: 金垚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