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有意见,也不敢明着违抗命令,所以这段日子大家伙全都忙得脚不沾地。好在县太爷居然也跟着一起忙,有时甚至比他们还要熬夜,众人心里头多少平衡一些。
只是看着县太爷这么忙碌,家里头的主君却一天到晚在外头跑,似乎有些说不过去。
真不知县太爷看上那主君哪点了?明明长相很一般,甚至在小哥儿里都有些丑的,怎么就这么好命嫁了状元郎?
主簿摇摇头,不解。
第38章 相商
“正堂,县里济老院,育婴堂的情况全都记录在这里,统共三大本。”
项渊接过厚厚的三个泛黄纸页的本子,一张张认真翻看起来。
胡主簿见项渊看得仔细,想了又想,终是开口道:“正堂,县里的济老院和育婴堂,虽说名头还在,其实已经算是名存实亡了。”
“哦?为何?”
既然已经开了口,胡主簿也就不打算再隐瞒。
“想必正堂来之前已经对曲州做过了解,曲州位置偏僻,又挨着关外,本地也没什么有名的出产,民风又彪悍,自然越过越穷。前任崔正堂虽说是个清廉的,可到底不擅长经营。济老院和育婴堂之前是只管无家可归之人的,后来有人钻空子,把家里头不想养的孩子老人一股脑的塞进来,遇到有事要用人又接回去,崔正堂知道后,就严格限制了两个地方的花销,这本来也是好意,结果县里的大户们知道后,觉得捐出去的银钱没有用到实处,心里不欢喜,渐渐便都不拿钱出来。而衙门又没那么多银钱供给,几年下来,渐渐便荒废了。”
项渊拧起眉头。
崔县令,这个人在曲州的评价很复杂。
百姓们对他基本说得都是好话,说他为官清廉,从不乱摊派,苛捐杂税也少,更是对贪官毫不留情。
可在衙门和县里大户嘴里,崔县令的评价就差很多。
县衙的人说法还委婉,只说他为官手段过于严苛,跟他做事累。县里那些大户们可就不留情面了。谈起崔县令,都是嘴角一撇,语带不屑的说他是只管自己博名声的,根本不管曲州县死活。
而项渊经过这十几天的深入了解,对崔县令的印象也不算好。
虽然为官清廉,不贪腐,不怠政,可这些都不足以弥补他治下百姓生活困苦的事实。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而为民做主,可不仅仅是惩罚几个贪官污吏那么简单,还要切切实实的改善百姓的生活,让治下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这才是为官的正道。
可惜,崔县令并不懂这点。
这之后,项渊了解到,不仅是济老院和育婴堂,衙门里也是到处缺钱,县里的公共设施更是几年不见更换,道路坑坑洼洼,一遇到下雨天简直没法走路。这些还只是曲州县里的情况,下面村镇的,则要更加糟糕。
得先想法子给曲州找找财路,挣钱啊。
项渊揉揉眉心,回到内院。雇来做饭的徐妈妈已经烧好饭菜,赵慎见他一脸疲惫,顾不得跟他分享今日的收获,急忙打了温水来叫项渊洗手,之后盛了碗热腾腾的鸡汤放到项渊面前。
“这是本地最好吃的鸡,我叫徐妈妈炖了汤,你尝尝看!”
还没喝到嘴里,项渊就已经察觉这鸡汤还真的非同一般的香。
“好香啊,放了什么在里头?”
“香吧?”
赵慎嘴角一弯,很开心。
“都是寻常的材料,最主要的是这鸡好,别地都没有这种鸡,只曲州这头有,无论是炖汤还是烧着吃,味道都极好。”
居然还有这样的特产?
项渊立马精神一震,想到曲州可以靠什么打开财路了。
没等项渊好好琢磨琢磨这个曲州本地特有的肉鸡该怎么挣钱,通平府贺家那头来人了。
项渊听了通报,嘴角一翘,笑得意味深长。
总算等到了!
本质上项渊还是前世那个项大少,他对贺家付出那么大的心血,自然需要回报。而他有信心能把曲州治理好,做出一番政绩来亮眼,规划里可少不了贺丛山这个通平武力担当的相助。所以,他之前可是对贺丛山望眼欲穿呢。
贺丛山对项渊那是真心感激。这个看着并不强壮的文人,居然有胆色直面山匪,一面浴血搏斗,一面遣人求援,当真有勇有谋!另外还有他小外甥,若不是经项渊提醒,恐怕他那小外甥至今还浑浑噩噩。
所以,贺丛山处理好家里那一摊子事就立马动身来曲州,随身又带了一马车的谢礼不说,表达感谢也是言辞恳切,一瞧就是发自肺腑。
“不敢当,早闻贺将军威武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项渊把贺丛山让到首位,拱手见了礼。
“哈哈哈,我这点子虚名,怎比得上正堂一朝殿试天下闻呢!”
“我靠的文章学问,将军可是靠实打实的军功,真论起来,还是将军更叫人佩服。”
俩人客套来客套去,说了一大堆废话,全没一个在重点上。
项渊面上笑呵呵,实际心底已经开始有些不耐烦。
他明白贺丛山过来的用意。
一呢,确实是来表示感谢,没有他项渊的通风报信,奋勇抵抗,他贺丛山的媳妇孩子都得遭殃,二嘛,估计也是想先探探项渊的底,瞧瞧人品如何。毕竟之前的匪头可是说了一大通属于贺夫人和贺将军隐私的话,若是不小心谨慎,叫这些言语流传出去,怕是贺夫人要遭受流言蜚语的伤害,对贺家也极其不利。
52书库推荐浏览: 楚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