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栋捅了捅李若松的腰,在李若松看他的时候问道:“他们唱的这是什么东西?”
李若松压着嗓子回道:“夏至歌,你们那边没有?”
“没有,我还是第一次听,可能以前有,但是在我们那里,夏至仅仅只是一个节气,并不是节日,也不像你们这边搞得这么隆重。”成栋回道。
“可能情况不同吧,夏至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节气,老百姓都是土里刨食,看天吃饭,这个时候祭祖就是希望祖宗保佑,让收割粮食的时候不要下雨,否则之前的劳作就算是白费。额。”李若松解释道。
成栋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说道:“我还是第一次过夏至节,看若杉那个样子,似乎很好玩的样子。”
李若松微微笑了一下,说道:“他觉得什么东西不好玩,就是个小孩子,我像他这么大的时候才不是他这个样子。”
成栋四下打量了一圈,发现周围没人,李若杉那小子被李吴氏拉着走在前面,便伸出两根手指头在李若松腰上捏了一下,说道:“反正那个时候也没人看见,自然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李若松怕痒,被成栋冷不防的捏了一下,整个人猛的弹了一下,他瞥了成栋一眼没吭气,成栋得意洋洋的笑了笑,却不知,晚上为了这个笑脸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差点被李若松把老腰给弄断了。
第144章 祭祖
在成栋的记忆中,祭祖跟那个充满了腐朽味道的,放着一排排祖宗牌位的,永远都萦绕着盐香的地方是离不开的,也许跟自己穿越的经历有关系,成栋每次到了这种地方总是会觉得浑身上下都不舒服,有种被不知道什么人窥探的感觉。
可让他出乎意料的却是夏至节的祭祖并不需要开刺探,他站在李若松旁边,看着李良站在场子前面,那里已经拜访了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置着一个大大的香炉,里面已经插了不少点燃的香烛,香炉前面则整整齐齐的摆放了一壶粟米,一盘瓜果,一个猪头,看样子是祭祖的贡品李良今日穿了一件宝蓝色直缀,许是晨起收拾过颜面,亦或是首次主持这样大的活动,李良显得非常郑重,一举一动多了几分大家风范。
点燃三支香烛,李良恭恭敬敬的鞠了三次躬,上前一步,将三支香烛插在香炉中,在弯着腰退后几步,双手抱拳,高声念道:“时值夏至祭祀之佳期,李氏嗣孙,会聚此地,祭奠宗祖,彰祖宗之功德,表后世之虞敬,训子孙之孝道。宗祖之德,和气致祥,耕读传家,风雨飘摇,族风犹存,祖宗先贤,善以天道地利,谨身节用,敬养父母,上善若水,延续先脉,历朝历代,能人辈出。
吾等后继之人,不敢疏怠,当爱亲事父,虚心实腹,踏实勤奋,增添人丁,紧衣节食,苦读诗文,光宗耀祖。瞻望祖茔,霞蔚云蒸,緬怀先祖,牢记族规:耕读传家,勤劳俭约,醇朴诚信,睦邻亲友,孝敬父母,抚爱儿孙,家和族旺。后嗣子孙,当秉承祖上之家训,孝道为先,勤俭节约,谦恭和善,崇尚儒雅之美德,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奉父母双亲,传承孝道,勤俭营家,教儿育女,安居乐业,做贤达之人。
微言大义,语短情长,告慰吾祖,永赐吉祥,保佑我族,万代隆昌!后世子孙,要缅怀祖德,万世不忘,祈祷李氏,家运恒昌,人丁兴旺,福泽永绵。伏惟尚飨!”
李良说完最后四个字,所有的李氏族人一同躬身说道:“伏惟尚飨。”
待身后的族人们一起说完,李良抱起酒坛子,将坛子里的酒分三次倒在地上,第一次敬天,第二次敬地,最后一次敬祖,等到酒倒完了,这次祭祖也算是结束了。
待贡桌收下去,每年都有的小游戏便开始了,成栋和李若松自然是不感兴趣的,但是李若杉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小家伙两眼放光的看着场子上树立起来的秋千,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李良自打接任族长这个职务,每日都忙得分身乏术,尤其是为了今日的祭祀,光是背稿子就背了整整三日,方才他最担心的就是背错地方,惹人笑话,其实李良是想的太多了,别的不说,但就他刚开口那两句话就让村里人佩服的不行。
村子里往年是没有什么祭祖文的,都是老族长随便说几句保佑风调雨顺,祈求祖宗宽待什么的,说的非常简单,这样规规矩矩的祭祖文村里人还真是第一次见,李良还没开始当夫子,就已经树立起了绝对的权威。
荡秋千是每年夏至必有的项目,李若杉见到新鲜玩意根本顾不上李若松和成栋,在祭祖活动结束后立刻奔向自己早就看中的那个秋千,一下子作在上面,也不等别人来推他,自己跟自己玩的不亦乐乎。
除了秋千,还有骑马打仗的游戏,当然,跟成栋想象中的不太一样,这里的骑马打仗,真的是骑马不是骑在人背上,只是他们骑的也不是真马而是竹马,一群五六岁的孩子,家人给做了竹马的,那小脑袋怕是能仰到天上去,没有竹马的倒也不是不玩,而是折跟树枝便当做自己的马,口中不停的呼喝着“驾,驾,驾。”一边喊一边在场子里面四处跑。
这种骑马打仗实在是太简单,无非就是你追我我追你,跑蠃了的那个就胜利了,虽然游戏无趣,可是看着一群孩子们如此有活力,成栋的心情还是很不错的。
52书库推荐浏览: 木已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