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在唐朝_壶妖灵【完结+番外】(151)

阅读记录

  结业试将由太医丞郑筠博士亲自主持,到时所有博士都会莅临考查,除了死记硬背的医经内容之外,还要考查学生的临床操作水准。

  这些事情,吴议早就做得游刃有余,太医博士们也有目共睹,因此也并不怎么发愁。

  唯一让他担忧的是最后一项内容,也就是论证题。

  要让他治病开方容易,让他针砭时事做文章,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了。

  他要能写这些八股文章,早就去考进士科去了,还留在太医署中学什么医啊?

  其实对于医科的生徒而言,他们已经比明经科、进士科的同学们幸运许多了,因为他们所遇到的题目都相对简单很多,批卷的老师也不是学富五车的大文学家,基本只要提纲挈领,大意不偏,就不会怎么被刷下去。

  所以,学生们几乎都会提前准备好几篇文章在肚子里,到时候随便选一篇贴切的,应付过去就算完了。

  吴议一开始准备的时候,也是抱着和这些笔墨纸砚殊死一搏的决心的,没想到真正提起笔来,脑海里却文思泉涌,灵感不断,并不像想象中那么艰难。

  他早先在孝敬皇帝处读了三年的史书,也不是白读的,平日里并没有察觉到,到了真正要用的时候,才发觉这些前人的真知灼见早就渗透进了他的脑子里,化作了一种名为积淀的智慧。

  这是吴议自己也没有料到的。

  日子仿佛又回到了洛阳别院那静绵绵的日光中,他捧着古籍旧典一字一句地读过,而那些一遍又一遍念过的句子,早就深深地映入脑海。

  难怪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子美诚不欺我。

  结业考试就这样随着凛冽的冬风,悄无声息地来到他的面前。

  暮鼓悠然的太常寺中一片肃静,唯有生徒们奋笔勤书的擦擦声拂过耳侧,吴议并不着急下笔,先是冷静地翻完了所有题目,才决定如何下笔。

  而最后一道题映入眼帘的时候,不禁有些傻愣在原地。

  ——以何医人?

  这个问题,说小可以很小,要医治一个人的病,笼统说来无外乎望闻问切、诊断开方。但说大也可以很大,要做一个好大夫,需要的不止是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知识,还要有高洁的品格和耐得住琢磨的脾性。

  吴议不禁想到了张起仁,想到了沈寒山,想到了许多曾走在他面前的瘦削背影,心中遽然冒出一个字——德。

  以德医人。

  唯有心怀仁德者,才能把自己的所学用到正确的地方,才能救万千生命于病痛之中。否则就算身负绝学,用药以毒,也可以害人性命,与治病救人背道相驰。

  一旦确立了中心思想,剩下内容的也就水到渠成。

  吴议在心中捻动片刻,举出了神农扁鹊等人伟大的德行和谦卑的品格,借此深刻地讨论了一个医学生的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

  “……秦越人之守数,良见殃也,姜魁隗之断肠,岂枉然哉?因座下碌碌,而尊上怫怫,唯倨庸才,广失良德……”

  他匆匆扫一眼自己的文章,虽然算不上字字珠玑,但也总算一篇有理有据的文章了,希望郑筠博士批改时手下留情,不要太过严苛。

  他做过这道题,才重新翻回去,安心地完成前面相对刻板的专业题目。

  和他预料的差不多,左不出医经典籍的大纲,他六年前做列的书本纲要就像一个搜索引擎,可以让他思路清晰地在记忆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他虽然不是第一个交卷的,但却是脸上表情最轻松的,把这份代表自己六年所学的试卷交给郑筠博士的手上时,吴议感觉仿佛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总算可以松了口气。

  郑筠博士亦罕见地回他一个和煦的微笑,用宽和的目光送他走出考场的大门。

  这也是吴议第一次用背影朝着自己的师长,从此以后,他的面前就不再有别人,而眼前的路,就要自己一步一步踏实地走过去了。

  吴议回到自己那间住了六年的小隔间,望着新补好的窗户和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的房间,心中实在感慨良多。

  他终于结束了一个医学生的身份,即将成为一名有行医资格的大唐医官了。

  太医署设立医师二十人,医工百人,医生四十人,典药二人[1],而其中表现优异的人,就可以被提拔为医助教和医博士,从此一跃成为此间的名流圣手,享名天下。

  这话说来简单,得来却着实不易,近两百人中,最终能成博士者也不过寥寥数人,许多人在太医署熬白了头发,也不过熬到一个医助教的职位。

  所以,身处高位的太医博士,即使不是天赋异禀,也多少有些过人之处。

  按照往常的表现,吴议应当会被留在太医署中,成为一百名医共中的一位,也就是最下级的医生。

  但也不排除会被流往各地,在当地行医为教的可能。

  再不济,也可能像易阙那样,成为一个从军而行的军医。

  未来有很多种可能,但摆在吴议面前的只有一件事。

  那就是睡觉。

  为了应付这场最终的考试,他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好好睡过一觉了,以至于脑袋才挨到枕头,整个人酒陷入了沉沉的梦乡。

  ——

  一场长长的酣睡醒来,吴议伸了伸懒腰,准备打盆水洗洗脸。

52书库推荐浏览: 壶妖灵 年下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