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分家下来,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了。
第283章 开学了
二月二十八的这一天,书院就开学了。
书院正式取名为“路远书院”,意思是其道路漫漫远兮,这条求学的路是无止尽的。
这一年的春早,原本订于三月开学,最后提前到了二月底。春早就意味着这一年的时节赶早了,到时候也怕冬会赶早,早早地就天寒了,到时候书院也要提前放假。
初升的太阳才是穿破云层,天才方亮,一早家中的阿爹和阿姆就赶着带孩子过来书院办理入学手续了,生怕再晚一些位置就被人抢了去了。
这一天大家就像是到书院来赶集似的,整个书院都热闹了起来,一入门口就有人在那里指引到来的人怎么走。
“报过名给孩子读书的,请往这边走。”
“四岁到六岁的到这里来。”
“七岁到十岁的孩子到这里来。”
“十岁以上的到这里来。”
书院里收取的还是和一开始说的那样,四岁到六岁的孩子都是免束脩,送来进行启蒙教育。至于七岁到十岁的孩子,则是要给一半的束修,这进行的教育又是不同阶段了,最后的则是十岁以后的孩子。
读书并不仅仅只是为了让孩子日后考取功名,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识字,再就是针对性地让这些来到这里的孩子们学习一些日后生存的本领。
至于十岁以上想以后考取功名的那种,这样的必定是从小就读书识字做学问,这些孩子就到郑书博郑秀才那里去考学问,等考过了才能入学,到郑书博这里跟着他学习。毕竟郑书博这里顶了一个秀才的名头,这就比一般的先生要强地多了。
要知道这十里八乡都没出过一个秀才,现在有一个秀才在这书院里给他们的孩子当先生,这些人是巴不得把孩子送到这一位郑秀才那里。
“我家的二小子今年才六岁,等明年才到七岁。”
“你家的二小子明明跟我家三小子同龄,我记得我家三小子二月生的,你家二小子是三月生的,怎么你家的二小子就菜六岁了,我家的三小子都七岁了。”
“你,你胡说,我家二小子明明今年才六岁。”
“你别骗人了,你家的二小子七岁了!”
自然来到这里的,也有人存着侥幸的心里,想把孩子的年纪报小一点,这样他们就可以让孩子读书,他们少给一年的束脩了,这样多划算。
最后这样的人都被强制性地请走了,不过后面还是出现了好几单这样的事。
“我不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三岁到六岁的孩子来这里只是启蒙教育,年纪再大一些的会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培训,日后想当厨师的去当厨师,想当木匠的去当木匠,这里的学业一完成了,孩子就能出去给你们打工赚钱。”
“你们现在这样弄的,不仅是浪费了孩子的时间,也会耽误了孩子的前程。”这一日忙地脚不沾地,曹向南不得不过来把这个利弊跟大家说清楚,这不是占几个小钱的事,而是耽误了孩子的前途。
他这样一解释,这里的人也能听明白了一些。
“所以现在,请谎报孩子年龄的,按照孩子的年纪站到另一边去。”
“如果你家的孩子是不满七岁的,你们想送到第二级这里学习对口的专业也可以,但是这个束脩是按照第二级这里的收。”自然是不会有人傻地明明孩子可以免束脩,他们偏偏要跑去把孩子送到第二级去,还要再给一半的束脩。
到了前面严格地处理了几个想浑水摸鱼的人,到了曹向南来说了一番话,把这个利弊说明白给大家听,让大家明白这么一个道理,不是那几个钱的事,而是耽误了自己家的孩子。
在这里的很多孩子出生大多是没有把户籍落进户口里的,所以一些来给孩子报名读书的汉子和哥儿,让他们提供家中孩子的户籍,他们也没有,“这样不行的哈,你们家的孩子没有落户的,等到了四月一号之前,你们一定要把孩子的户籍落下来,把证明拿到书院这里来。”
“不然你家的孩子没有这个户籍证明,以后你家的孩子考取功名也是不能的。”
这个落户籍是要花几个钱的,一些人家连这几个钱都不愿意花,许多人一辈子都不走出他们那条小村庄,最远也是去到汾水镇,根本就用不到户籍。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大伙都赶着把孩子送来读书,就怕别人家的孩子都读了书学了本领,就他们家的孩子什么都不会。以前家里的钱都是阿爹阿姆拿着,他们手上连一个子儿都没有,到了现在为了孩子连家都分了,手上自然有了他钱,他们把户牵出去的时候,也能顺便地把孩子的户籍落下来了。
在整个凤朝,人口的管理也是比较严格的,从一个地方进去到另一个地方,就要出示这个户籍才能通过另一座城,这也是怕一些土地贫瘠的地方的人口流失,都跑到土地富裕的地方去所以还真的是,除非他们打算让他们的孩子一辈子都呆在小小的村子里,还是一辈子都走不出这个汾水镇,万一孩子读书好能去参加科举考试,也不可以去的时候,他们就后悔莫及了,所以这个证还真的得办了。
整个书院曹向南是参考了他来自他那个世界的学校的分类,还有参合了这里的实际的一个情况才决定的,去读书为的不过是三个,一是孩子能识字,二是孩子能赚钱,最后一个是孩子能考取秀才中状元。
52书库推荐浏览: 媚骨 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