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先去我们家,晚上在那边吃饭,这边也就烧个热炕住一晚,明天去一趟镇子,看需要什么家伙事儿,就买回来什么。”文景辉热情相邀,他的岗子村,可是人丁兴旺了。
“文先生啊,还有个事儿要和你说一下。”在去文景辉家之前,纪家舅舅先要跟文景辉商议个事情。
“您说。”事先武大提了一下,文景辉心里有准备。
“这位,是你舅妈的堂叔穆老爷子。”纪家舅舅拉过来一位满脸皱纹白发苍苍的老者:“穆老爷子今年已经七十岁了。”
“文先生。”老爷子颤颤巍巍的给文景辉鞠了一躬。
“穆老爷子好!”文景辉吓了一跳啊!
被这么大岁数的人鞠躬行礼都折寿啊!
“冒昧前来,求文先生收留。”穆老爷子没有文老太太那样倚老卖老,更没有文四十那样盛气凌人,反而很有些小心翼翼的样子。
“您别这么说,您能来这里定居,是岗子村的荣幸。”文景辉擦了擦冷汗,可怜巴巴的看着刚进屋的武大,他现在只能求助武大给他个解释了。
果然,纪家舅舅和舅妈都默不作声,他们有些拿不准,文景辉会不会收留穆家人。
武大是最好的解释人选。
“先去家里,慢慢告诉你。”武大先不说,而是拉着人一起回了家。
纪家的人和穆家爷孙俩,都对武大现在住的地方,发出了由衷的惊叹。
众人落座后,小丁麻利的给大家上了热茶水,还给几个小孩子端了干果和糖块出来,这在农家,可能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有这些东西出现,不过文景辉要求家里常年必备,家里待客的时候,茶水点心花生瓜子什么的,一点儿都不缺。
“我跟大丫儿去灶房做饭。”纪家舅妈没落座,而是拉着大女儿钻进了灶房。
有她们女人家在,怎么可能还要男人去做饭炒菜?
文景辉没拦着,他现在在听着武大那没有起伏的语调,叙说纪家的往事。
原来,纪家舅妈姓穆,穆六十,也就是穆老爷子的大名,是洪武八年山东闹灾荒的时候,举家搬迁过来的,而那个时候,纪家姐弟二人,姐姐十八岁,弟弟十五岁。
纪家并非豪门大家,也不是前元贵族,只不过在南宋的时候,家里是海商,有些家底,后来元朝成立,纪家就收了手,隐藏了起来,毕竟蒙古外族可不是能讲理的民族。
一藏就是一甲子,也就是六十年,家里只出不进,等传到了纪家舅舅的父母那一代,人丁凋零家业不兴,最后赶上元末乱世,纪家就更落败了,等到了纪家舅舅这一代成长起来,纪家就剩下姐弟二人相依为命。
那年闹灾荒,武大的母亲,也就是纪家姐姐相中了逃难过来的穆家女儿,正好穆家二老也因为灾荒逃难途中生病,没来得及医治,眼看着命不久矣,就将女儿许给了纪家舅舅,不过女儿尚小,只能做童养媳。
纪家姐姐出钱安葬了纪家舅妈的双亲,同来的穆家堂叔就成了他们的证婚人。
而纪家姐姐为了让弟弟和弟妹能生活的无忧无虑,便自行远嫁到了北平府这边的怀柔县三合村。
找了武树生这么个老实人过日子。
当时纪家还有一些家底,纪家舅舅知道姐姐这是给他倒地方呢,心酸的不行,同时也拿了家里仅有的现钱,给姐姐做嫁妆。
纪家舅妈感念纪家姐姐的恩德,并不想姐姐出嫁,尽管都说童养媳难当,但是纪家舅妈不怕吃苦。
可纪家姐姐不愿如此,她岁数大了,也该嫁人了,家里弟弟已经成丁,等弟妹及笄了便可以成婚了。
就这样,纪家姐姐嫁了出去。
等纪家舅舅和舅妈成婚后,还去看了一次纪家姐姐,想比在家里,纪家姐姐在婆家的日子,据说还不错。
武树生老实人,纪家姐姐有成算,能拿得住他,至于武家老太太,还能活几年?
最多十年就能熬死了。
只是没想到,没熬死武家老太太,倒是熬死了自家的姐姐!
当时纪家舅舅发疯了一样去武家,闹了个天翻地覆,愣是逼着武树生给姐姐守了三年的妻孝。
一般妻孝其实一年足以。
可纪家舅舅不干,必须三年,不然他就要武树生好看!
武家老太太被硬生生的吓病了,不久就死掉了!
再后来,到底不放心亲外甥,纪兴言人沉默寡言,可心眼儿确实活泛,他偷偷的来三合村,看到自家外甥被后妈磋磨,又揍了武树生一顿,他长的人高马大,早些年还认识了些强人,学了几下子拳脚,谁也不敢招惹他。
三合村里他横着走。
不过这不是长久之计,亲外甥还有亲爹在世,他带不走孩子,搬家过来要路引要转移户籍,他没那么多银钱打点。
但是他找了村子里做豆腐卖豆腐的豆腐倌儿,给了他三十斤黄豆,要他用豆边子,养活自己的亲外甥,不求山珍海味,只要别让外甥饿死。
豆腐倌儿是个老鳏夫,岁数大了就喜欢孩子,对武大也没话说,自家除了豆边子,连大酱都给武大准备着,偶尔打个牙祭,也偷偷的给武大留点儿肉。
就这样,每隔三年,纪家舅舅就来一趟,给豆腐倌儿送豆子,看着亲外甥,时间长了,纪家舅舅也很感激豆腐倌儿对武大的照顾,不仅给带黄豆,还给带些腊肉之类的好东西。
52书库推荐浏览: 初吻江湖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