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这边只以为宁云晋已经陷入了绝境,却不知道他的情况比别人想象中好得多。
既然敢制定这样的计划,宁云晋对此总是有几分把握的,他可还不想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他们这批部队并不是普通的杂牌兵,而是八旗精锐,即使比不上前锋营,在整个大夏的装备配置和战斗力也都是首屈一指的,而从凉城县征来的民夫也都不是只会刨土的农民。
靠近边疆的这种地方,民风极其彪悍,即使是没有成丁的男子拿起刀枪也就是合格的军人。由于知道太子的人在大同中放出了真真假假的流言,宁云晋心里早有准备,从凉城县征集来的大多都是壮丁,而且还自掏腰包将拉车的马匹换成了健马。
草原上的男子不会骑马打猎的少,给他们换上软甲,配上弓箭,就是一名轻骑兵。
他原本的想法是只要与太子分开就不用承受双重压力——毕竟活捉太子的诱惑对大商的人来说是极其巨大的。如果单单只是为了粮草的话,大商即使来袭也不会拼命,这样一来说不定还有机会赚点功劳。
一般而言骑兵在草原上都会分成两三千一股前后首尾照应,而不是一股脑地聚集在一起。如果最多只是遭遇四五千人,依靠这山间的地势宁云晋还真不怕他们。
却没想到宁云晋这次却倒霉透顶,那些真真假假的布置并没有让蒙或动心,他直接带着两万兵马想从山区绕道,奇袭归化,正好与宁云晋他们这一行人遇上了。
一只人数不多却又带着大量辎重粮草的队伍在已经快饿红了眼睛的大商士兵眼里,简直就是一块肥肉,双方二话不说就直接开战了。
好在宁云晋平日里虽然大大咧咧,但是面对打仗的时候却是个谨慎的性子,自从进了阴山山脉区域他就不时派出探子,而且还要求士兵与民夫们砍树做成拒鹿角。
所谓的拒鹿角就是将许多尖锐而坚固的树干捆绑在一起,由于形状像鹿角而得名,是专门用来抵御骑兵进攻的。这种简单而有效的工具十分有名,因此也没人抱怨宁云晋的要求增加了行军重量,毕竟和这点麻烦比起来,自己的小命更重要。
正是因为宁云晋的这两个谨慎之举,让那两万骑兵赶到他们面前的时候,才发现对方已经在外围圈出了一个鹿角营寨,内围又使用粮车为屏障,原本山地的地形就不适合冲锋,面对这样的乌龟壳,他们只能环绕着这缓缓前进的鹿角营寨进攻。
当骑兵失去了锐不可当的冲锋之力以后,比拼的就只剩下双方的弓弩对射。即便奉武族的人以强弓骑射闻名,但是比起这一点奉天族与边关的民夫们也同样不逊色。
尤其是宁云晋拿着一把五石弓,几乎是列无虚发,箭箭都能射中人的眉心,其力气之大,甚至能将身着软甲的铁塔壮汉带得跌落在地下。
一番箭雨过后,由于宁云晋这一方有粮车作为屏障,他们以三百死伤换了奉武族上千人,成功的退进了阴山中。
损伤过千人,这对自视甚高的奉武族人来说简直是天大的讽刺。当初他们攻下乌拉特旗都没有这么大的战损,不说领兵的蒙或暴跳如雷,请战要求追击的将领更是络绎不绝。
在得知射箭的那人是宁云晋之后,蒙或立刻决定自己亲自追击,并且将原定计划中的袭击归化改为了袭击乌兰察布。
宁云晋自退入阴山也猜出了蒙或这番用兵的意图,毕竟这附近最大的军事目标除了归化再也想不到其他的。于是与穆丹书商议,由他领五百骑兵绕道突围,一为搬救兵,二为给归化示警,自己则带着剩下的一千八百多士兵和上百民夫在阴山中与蒙或周旋。
阴山山脉延绵起伏,越是靠近归化的那一段地势越高峻。它并不是那种生长着茂密森林的大山,而是古老的断块山,南坡山势陡峭,北坡则较为平缓。
宁云晋他们走的便是山与山之间的隔断层经流水侵蚀后形成的宽谷,好在由于历年来这里都是交通要道,大块的岩石都已经被清理过,否则他们还真没办法通行。
宁云晋虽然没有来过这一带,但是他之前就对这附近的地图仔细研究过,又详细盘问过来自凉城县的向导,早就已经定好了与蒙或对阵的地点,那便是赵长城旧址。
所谓的赵长城是赵灵武王时期修建的长城,从河北一直修建到狼山,其中有一段就在归化以北的大青山上。就这样宁云晋他们且战且逃,终于在蒙或他们形成包围圈之前成功的占据了一处“y”型分叉地形的古长城遗址。
自古兵法就有言,攻城需三倍围之,依靠着这夯土修建而成的长城即使比不上真正的城墙,也不是蒙或他们这只骑兵能随意攻打得下来的。
他们一没有足够的粮草围困对方,二没有足够的攻城器械,因此只能望着这种情况干瞪眼。
宁云晋他们一行是十八号晚上抵达长城的,虽然被追击了几天,不过他却精神奕奕。头一天蒙或并没有硬着头皮下令强攻,因此隔天一早上他便趴在城墙上,一边嚼着干粮一边调戏城下的蒙或。
“喂,你们饿不饿啊?就算你们不饿,也别让马儿饿着呀!”他一边装出吃得非常满足的样子,一边十分嘴贱的道,“不是说你们奉武族爱马如命么,怎么不但不给马儿吃饱,还要吃马肉呢!”
52书库推荐浏览: 百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