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侯_来自远方【完结】(630)

阅读记录

  都想力争上游,谁也不服谁,自然人心不齐,如一盘散沙,再难拧成一股绳。

  造成的结果就是,在向西南迁徙的过程中,各部匈奴一边对外征伐,清扫遇到的部落和小国,一边互看不顺眼,内部互撕互砍,而且砍得血肉横飞,非同一般地激烈。

  在汉军暂时放弃追袭,撤军东归之后,匈奴没有停止步伐,沿着历史上月氏曾走过的路,进入当时的印度地区。

  有肥沃的土地,丰饶的物产,抓不尽的猎物,还有可任意抓捕驱使的奴隶,匈奴贵种终于脑袋转弯,选择停止内耗,坐下来“和谈”,暂时形成一种诡异的平衡。

  由于之前打得太卖力,都没有留手,各部互相结仇,自然无法结成同盟。

  没有盟友,挑事开战,成为出头椽子,就有可能引来围殴。

  围坐在火堆旁,在场的贵种陆续意识到,在没有横扫对手、碾压敌人的的实力之前,彼此之间只能继续纠缠,在此地定居下来,专心发展实力,恢复人口,等待碾压对手的时机到来。

  如果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凭借当地优良的条件,即使达不到冒顿和老上的高度,向月氏建立的贵霜帝国看齐,也并非不可能。

  只能说造化弄人,天命不在匈奴。

  距匈奴被逐出漠南不到十年,汉朝彻底拿下西域,各国国王册立继承人,都要上报西域都护,再由西域都护呈至长安,由朝廷定夺。

  西域安定下来,汉武帝拿起小本本,又开始惦记匈奴,派出大量绣衣使者,知晓匈奴正在南边埋头发展,当即大笔一挥,下令大军南征,彻底灭掉匈奴残部,避免其死灰复燃。

  此次南征以魏悦为主帅,赵嘉、曹时和李当户各率万骑,分三路南下,彻底灭掉匈奴再起的可能。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汉武帝向历史证明,甭管月氏还是匈奴,在他统治的疆域边界,绝不容许另一个帝国出现。敢出现苗头就给你掐断,为彻底消除隐患,更要挥舞起铁锹,连根铲除。

  为能搭上汉军的顺风车,分享战争红利,以乌孙和康居为代表的西域各国,在大军出征之前,都哭着喊着要求内附。

  大宛还想挣扎一下,结果不等汉朝出面,就被西域联军一顿收拾。若非王子反应够快,先砍死国师,紧接着大义灭亲,这个出产良马,连通东西方商道的古国,很可能会提前成为历史。

  饶是如此,在乌孙和康居等国的对比下,大宛仍有些跟脚不稳。以乌孙为例,和大宛早就不对付,借此机会,没少搜集对方的黑材料。

  最直接的影响,汉军南征匈奴残部,压根没大宛什么事。

  数年后汉军进入妫水流域,开始向中亚和西亚探出触角,扩张势力时,乌孙和康居等国都跟着吃肉,争相派出随扈,唯有大宛可怜兮兮地喝汤,有的时候连汤都喝不上。

  对比过于强烈,继续这样下去,只能被对方越甩越远。

  大宛国王和国师痛定思痛,决定不要脸皮,以五体投地的姿势趴到汉天子脚下,哭得鼻涕眼泪一大把,自陈过错,痛悔往昔。悔过之后,又紧跟着化身八爪鱼,牢牢抱住汉天子大腿,死活也不松开。

  为表诚意,大宛豁出去,将当年出栏的的战马尽数献上。

  肉痛归肉痛,到底换来汉天子旨意,许他们随军西征大夏。

  据西域都护府史料记载,接到旨意不久,大宛迅速调集骑兵三千,随军进入大夏,一路冲锋陷阵,勇武胜过乌孙康居。大宛国王和王子更是父子齐上阵,斩获大夏将军头颅,敬献汉天子。

  此次西征,朝廷以卫青为大军主帅,赵破奴、赵信和公孙敖各领步骑充为两翼。前锋则由魏昱和霍去病共同担任。

  西域各国及草原胡骑为随扈辅兵,亲眼见证年轻的主帅是如何运筹帷幄,用兵如神,决胜千里。也亲眼目睹初经战阵的霍去病是何等智勇双全,和魏昱互相配合,如尖刀直插大夏疆土,一路高歌猛进,摧枯拉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这场对大夏的战争,是汉朝西进的第一步,也是汉骑踏入中亚的开始。

  自此之后,大夏、安息乃至地中海区域各国,从国王到贵族,从官员到士兵,从平民到奴隶,脑子里都深深刻入一个字:汉!

  强大的东方帝国,恐怖的黑甲骑兵,如滔天洪流,自东滚滚而来。

  在汉武朝后期,汉军的脚步一度踏入地中海,和尚处于共和国时期的罗马发生激烈碰撞,展开数次交锋。

  当时,罗马内部很不太平,各方势力撕得火热,为争夺公民权打得不可开交。

  汉军突然到来,打了罗马一个措手不及。

  借鉴同匈奴交战的经验,罗马贵族暂时压下不和,迅速组织起重步兵军团,迎战远道而来的汉骑。

  双方投入的兵力超过十万,有接近七万都是罗马军团。

  这支联合军队由风头正劲,距独裁官仅一步之遥的苏拉率领,在平原上摆开战阵,同兵力不到己方一半的汉骑展开决战。

  战斗开始不久,罗马指挥官惊恐发现,曾击退匈奴的重步兵和战阵,对汉军丝毫不起作用。

  在强劲的铁矢和黑色的铠甲面前,罗马步兵的战斧和投矛完全不构成威胁。

  己方军团刚刚列好阵型,雷鸣般的马蹄声就碾压而来。

52书库推荐浏览: 来自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