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农家少年_林语壹【完结+番外】(22)

阅读记录

  泱泱华夏岂会敌不过蕞尔小邦,敌人不得不撤退言和,还送回了之前被俘的皇帝陛下,不过现在应该是“太上皇”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的朝堂上,“太上皇”的臣民们几乎已经绝迹了,活跃着的,都是拥戴新皇陛下的。不过,据传,皇帝陛下的身体,似乎有些不大行,于是各路的牛鬼蛇神,又活络起来了。

  吴肃的父亲只是一芥乡民,空有一颗“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的心。当初的太`祖陛下起事前也不过是一芥乡民。吴肃的父亲远没有不臣之心,只是人活一遭,总是得要有些追求。

  正好,卫老先生也不甘于远在江湖而对庙堂之事插不上手。

  吴肃的父亲终于找到了机会。

  作者有话要说:

  第12章 又过一年

  吴肃整日跟着季夫子学史,从三家分晋、商鞅变法,到始皇功过,如今讲到了楚汉争霸。季夫子在讲课之余,还要抛出问题,让吴肃自己思索,回去还要做成文章。

  这一日,季夫子留给吴肃一个问题:“为何西楚霸王项羽敌不过汉王刘邦?”

  历来关于“刘项之争”就各有说法。总之汉王斩蛇起义,自承天命。楚王任人唯亲,识人不明,不得不乌江自刎,真是时也,命也。

  于是吴肃就这么将文章做了出来,中心思想是楚王争不过汉王,是他命不好。

  季夫子看到的时候,有些吃惊。

  吴肃不过十五六岁的年纪,按理说正是“男子汉顶天立地,势必要有一番作为”的时候,小小年纪就开始认命,季夫子不得不问起缘由来。

  吴肃自小备受宠爱,吃穿不愁,还在圣贤之道上别有天赋,如今消沉也不过是因为自小的朋友被逼出走,自己却束手无策的事情耿耿于怀罢了。

  即使这些天一直在读“家国兴替”,看到了世事的无常,却看不清自己眼前的雾障。

  季夫子听了吴肃所困惑的事情后,道:“自古民不与官争,知县不曾动他老母亲,已是宽厚有余了。”

  吴肃没想到季夫子会这么说,感到万分失望。

  季夫子又道:“你在后悔自己不曾信他,也不曾帮他,那我要问问,你怎么信,又怎么帮?”

  吴肃道:“至少在他回信去的时候,不该说他的猜测都是无稽之谈。”

  季夫子道:“按照你的说法,卫老先生只是赞扬他年少有为,知县更是亲自上门却被拒之门外,这是他自己的选择所造成的结果,与你有什么关系?你又有什么好愧疚的?”

  吴肃低声清了下嗓子,别开了头,不知说什么。

  确实没什么关系。

  只是不想就这么把自己撇得一干二净。

  “夫子举人功名,学识渊博。”吴肃问道,“为何不去考进士呢?”

  季夫子家世清白,没什么不能说的,道:“家父家母已然仙去,余生既不需要光耀门楣,何苦宦海沉浮。”

  吴肃问:“《横渠语录》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老师是有大为之人。”

  季夫子道:“与君共勉。”

  不管怎么说,读史确实很有用处。

  卫老先生不得不离开景宁了,他必须亲自坐镇京师,否则远离权力中心太久,再要回来就不是原来的局面了。

  和来的时候一样突然,他走的时候也很急切。

  吴肃的父亲有幸成为送别中的一个,看着车轮滚滚,仿佛也看到吴家辉煌的未来。一场有来有往的合作,互惠双赢,没有更好的了。

  卫老先生离开后,吴肃和季夫子一同回了梧桐村。

  吴老太太想念孙儿想念得紧,天天念叨着,一听卫老先生已经上京了,催着儿子把孙子带回来。

  正好吴肃的父亲认为吴肃是时候下场参加童生试了,他要考校吴肃的制艺和策论水平,于是就让吴肃回来了。

  季夫子于是不再论史,只是出题让吴肃做。

  就这么又过了一年。

  李昕伊在处州府,画卖得很好。一年来,他跟吴参断断续续地有过几次通信,每次寄信,必有一封家书是给李母的。

  吴参也很厚道,景宁发生了哪些事,他事无巨细地写在了信件上。包括卫老先生不久后就离开景宁进京了,吴肃过了县试和府试,只要过了院试,就是秀才了。

  以及,家里养了四只狸花猫、五只芦花鸡,和一条大黄狗。李母身体康健,精力十足。

  李昕伊在家书中写道,想把李母接到处州来,母子二人相依为命。但是吴参回信道,李母养着萌物们,不方便带着它们一起来。

  李昕伊没想到,才不过一年,自己就失宠了,心酸难耐地回绝了房牙子,续租了原来的房子,继续和房主人做邻居。

  李昕伊卖画是攒了不少钱,但是处州房价高,想买下一座地理位置好,宽阔还带院子的房子,至少还得继续攒上半年。于是写信请求李母千万要保重自己的身体。

  李昕伊的画一直挂在墨泉阁卖,刚开始卖的时候,也不是不怎么有人买。

  他心里急,但还是耐着性子,多题材、多数量的创作。如今他不仅只画花卉,便是画风景、画人物,甚至画菩萨也是很在行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林语壹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