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为王[快穿]_甲子亥【完结】(169)

阅读记录

  孟则知最后说道:“不过,朕还得提醒诸位爱卿一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该拿的还是不拿为好。”

  听见这话,回想起前些年菜市口的惨状,众臣不约而同的神情一肃:“臣等谨记。”

  如此又过了八年。

  赶赶停停的,官道修完了,沿海炮台修完了,连带着贡院也翻新了一遍,就连孟则知的陵寝也完工了。

  孟则知想了又想:“既然这样,那便把紫禁城也修一修好了,打从太祖皇帝即位之后,这地儿就没怎么修过,好些地方都破了。”

  听见这话,众臣无不是红了脸,一边自觉愧对帝王,要不是宁武帝说起来,他们真就给忘了还有这么一遭。另一边又不禁感慨,宁武帝除了有些不着调之外,大体上还是好的,最起码人家好养活不是。

  也不对,确切的来说,他们才是被养活的那个。

  毕竟这会儿国库收入的大头是海贸,而海贸可是宁武帝一手捣鼓出来的……

  想到这里,文武百官心中顿时百感交集。

  他们连声说道:“应该的,应该的。”

  再然后,宁武二十六年,万国来朝。

  第83章

  “这里便是大扬了吗?”

  琉球山南国世子他鲁每看向前方,操着一口流利的中原官话, 呐呐说道。

  船, 到处都是船, 几百艘,上千艘, 进港的,出港的,波澜壮阔的, 浩浩荡荡的, 数不清楚, 看不过来。

  还有远处那高耸的炮台,巍峨入云, 绵延不绝, 没由来的叫人升起一股敬畏之心。

  “这算什么?”侯立在一旁的鸿胪寺官员颇为自傲的说道:“南边的三大港可比这儿大多了, 听说每天光是进港的外国商船就不下三千艘。”

  这是实话。

  打从宁武十五年, 朝廷开放海贸之后,这日子过的就跟做梦似的, 一天一个样。

  他那时还小, 却还依稀记得当年圣旨发下来的时候的场景, 不管是当官的,还是经商的,就连地里刨食的农户都咬紧牙关凑了银子, 都像是打了鸡血似的,挥舞着银票涌进了户部。

  五千两银子一艘的旧福船, 八千两银子一艘的新福船,据说当月就卖出去了八千艘。

  外国人的钱真好赚啊,白花花的银子像流水似的进了商人们的荷包。

  就是这海税交的叫人肉疼,十抽三呢。

  就这样,商人奔向了大海,农民涌进了工厂。

  谁能想到短短不过二十几年的时间,当年压的农民几乎喘不过气来的田赋和丁税说没就都没了。朝廷为了留住种地的农民,反而给农户发起了补贴,每年每丁一钱银子呢。

  然后,为了造船,国内能做龙骨的大树都被砍光了,船厂开始从西洋(泛指东南亚和欧洲一带)那边进购木料。

  西洋那边的木头可真多啊,又大又粗,什么樟木、榉木、紫檀、金丝楠木、黄花梨……一船一船的往国内运。

  当年翻修紫禁城的时候,用的木料就都是从西洋运回来的。听说皇极殿里的六十根巨柱,就是用整根的金丝楠木制成的,粗到两个人才能勉强合抱住。

  再然后,海盗来了,抢了几个商队,杀了上千号人。消息传出,朝野震动。为了保障商船的安全,皇爷派水师剿灭了海盗不说,还一口气在西洋航线附近,或占据无人之地,或斥巨资向周边国家购买土地,建造了十多个军港,用以保障往来船只的安全。

  正想着,轮到他们的船队进港了。

  踏上平坦的地面,鸿胪寺官员的嘴就停不下来了。

  “这是水泥马路,旁边的人行道铺的是红砖,这可都是火器局研发出来的好东西,便宜又耐用,我家建房子就是用的它们……”

  看着眼前宽敞的车道,他鲁每脸上止不住的惊叹,他说道:“听说大扬的官道都是铺设的这种水泥马路?”

  “可不止,朝廷现在又在组织人手修路了,听说是要把水泥路铺设到每一个村子。”

  正说着,他们正前方出现了一队马车,时不时的有人走过去,摸出一把钱交给车夫,然后上了马车。

  顺着他鲁每的视线看过去,鸿胪寺官员解释道:“那是公共马车队,前些年的时候,朝廷派兵把北边又清理了一遍,一直打到了什么贝尔加尔湖,得了上万匹好马。然后咱们皇爷就在全国各地圈了几十个皇庄,专门用来养马养牛,养好的牛分给了农户,养好的马拿来组建了公共马车队。马车队有固定的路线,交十枚大钱就能乘坐马车绕府城一圈。”

  “看见了没,那是宁武银行,咱们皇爷的票号。听说再过两年,朝廷就要废除铜钱发行宝钞了。这样也好,铜钱多重啊,偏偏出门不带铜钱又不行……”

  他鲁每顺着他所指的方向看过去,入眼的四层高楼,无视书体沉稳大气的匾额,一丝不苟的警卫,络绎不绝的人群……他的目光紧紧的落在墙面上的玻璃窗上。

  那可是玻璃啊,在琉球国卖五两金子一块的玻璃啊。

  “那是粥棚,早些年衙门建的,后来被城里的富商们包下了,每天舍一次稠粥。”

  “那是公共厕所,上一次一个铜板,有专门的保洁员负责维护厕所的清洁,负责收钱的都是本地的孤寡老人,算是衙门给他们找了一条活路。”

52书库推荐浏览: 甲子亥 爽文 快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