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那一句“此事由本相一人承担”倒是真没说错,这事除了他,谁也不敢担,也谁都担不起。
贺统倒不相信丞相真是因为担心王上回国后找他秋后算账才忧惧成疾的,战报传来后的一个下午,他去找丞相议事时,极少见地没见到他像平时一样伏案工作,反而斜倚在凭几上,静静地发着呆。他相信凡是见过他那时候的神情之人都不会相信那些流言,只可惜除去他之外,别人都没有看见。
王晟低声吩咐道:“去看看王上一行到哪了,什么时候能到。”他的声音低沉,却压得平稳,和他的脸色大相径庭。
兵士很快回报:“禀丞相,王上还有五里地了,正在停下来休整,王上说要让兵士先收拾一下。”
王晟颔首,因着这个动作,汗从下颌落下来,滴在前襟上。
一年前的这时候,场景和现在有些类似,不过却正好是反过来的。那时他奉命去打赵国在黄河以西的城池,在攻克之后便越过黄河,在太原以南与刘符的大军会和,将军队交还于他。那时候刘符也同样对他出城相迎——不是命文武官员夹道迎接,而是他亲自带着官员站在路边等候。那时刘符拉着他的手,一面走一面笑问:“景桓,我出城亲迎,足显卿否?”
他闻言一笑,知道刘符最近又读了三国史,于是道:“臣答王上之言,正在下句。”
刘符装傻,“什么下句?”说完又摊摊手,看着他笑嘻嘻道:“我不记得了。”
他笑着摇摇头,随即站住了,扬手向四面指去,“愿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更以安车软轮征臣,始当显耳。”
刘符满意了,握着他的手哈哈大笑,“景桓,看着吧,我不止要让你做我们大雍国的丞相,还要让你做大雍朝的丞相!”
马蹄声近了,王晟回过神来,循着声音望去。入眼是一片茫茫的白色,群臣中渐渐响起窃窃私语之声。
刘符这一支军队,竟全都身着孝服,举着白幡、白旗,连骑马走在最前面的刘符自己也不例外,特意换上了一匹白马,哪里像是凯旋之师?王晟看清之后,轻轻晃了晃,下意识地扶住剑柄,片刻后又放下了手。
见刘符如此,谁也不敢念事先准备好的贺词,都面面相觑着。许多双眼睛落在王晟身上,有希望他开口探探王上的,也有看他笑话的,王晟只作不觉。他看着刘符的脸色,觉得看上去有些苍白,被一身的孝服一衬,更显出几分憔悴来。听说他接到军报后当场便昏了过去,不知道是不是病了。
他垂下眼睛,一只手抬起来,几乎要按在腹上,到底又落了回去。
刘符停住马,用不大的声音道:“诸位,太原得了,襄阳丢了,祝贺的词就罢了吧。我与丞相有事商议,众位爱卿就先回去,一切事务,明日朝会再说。驾!”
说完,他等也不等,猛一扬鞭,打马而去。到了这个时候,王晟的表情依然还很妥帖,他登上车架,对众人微一示意,便也向城内而去。
天色渐渐黑了下去,如同一张黑色的铁幕朝着头顶缓缓地压下来,在云层之间隐隐响起雷声,一声比一声更响、一声比一声更近,闪电盘踞在云间,金色的身躯若隐若现。风烈烈地鼓着袍袖,吹得人遍体生寒。
大雨要来了。
王晟在平日里刘符与他私下议事的紫宸殿外候了一阵,宫人悄声走到他旁边,说王上正在宣政殿等他。他愣了一愣,随即往宣政殿去。
“丞相,请解下佩剑。”王晟正要进去,却被门口的侍卫礼貌地拦住,王晟看了他一眼,这一眼猛地露出他多年为相、说一不二的威严来,侍卫却神色未变,仍抬着胳膊拦在他身前。
王晟淡淡道:“王上赐本相剑履上殿。”
侍卫对他微一低头,也不卑不亢地道:“王上命属下除去丞相佩剑,方能放丞相入殿。”
王晟闭了一下眼睛,随即利落地解下佩剑递给他,弯下腰正要脱鞋,侍卫却又道:“丞相,王命只需除剑便可。”
他放下手,侧身给王晟让出一条路来,恭敬地垂首侍立在一旁。王晟颔首,缓缓直起腰,向殿内而去。
刘符远远地坐在正首,身形隐在黑暗里,看不清表情。现在不是上朝时间,偌大的宣政殿中只有他一个人,大殿中空空荡荡,只点着几盏烛火,王晟缓缓向他走去,脚步踏在石板上,发出一声声空旷的轻响。
他一路走到陛下,一言不发地跪了下去。刘符仍高高坐在上面,一动都不动,像是一块石头。
“丞相,”过了许久,他才缓缓开口,“别来无恙?”
王晟不语。见此,殿首的深色轮廓动了动,刘符的声音又传过来,“哈,丞相好大的架子,我说的话连答都不答。别再跪着了,起来罢。”
王晟仍不语,也没有动一下,仍跪在那里,单薄的背挺得笔直,好像什么都没听到。刘符呵呵地笑起来,“看来我说的话是当真不好使了。”
“既然丞相喜欢跪着,那好,我就这么问,你就这么答。”刘符两手扶住扶手,微微向前探身,那张脸从黑暗中缓缓现出来,却还有些神情难辨,“我问你,襄阳是什么地方,丞相,我的好丞相,你可知道么?”
52书库推荐浏览: 我勒个深深去 年下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