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大宋_君当如竹【完结+番外】(196)

阅读记录

  军队那边儿更不用说,武将大多都是性格耿直的汉子,听说了官家当初在西北参军作战的英勇事迹都佩服的五体投地,各个儿都摩拳擦掌等着跟着官家一起大干一场呢。

  (姚雄:俺真是太太太英明了!

  杨副将:快闭嘴吧你,你再英明能有官家英明?!

  姚古:……至今仍不敢相信小满就是官家赵佖。

  姚平仲、韩世忠(⊙_⊙;):……请问谁知道师傅和干爹突然变成了皇帝怎么办?

  风中凌乱的妹勒都逋:大宋实在是套路太深了,我等蛮夷真是看不懂,看不透啊。我们败的不冤呐。请问官家当初是来当卧底的吗?)

  众位地方官员就更不用说了,西北五路自然是平时就经常交流协作,其他路的,谁没跟泾原路做过生意呀,大家都很熟了好嘛。(章楶:还是老夫有眼光啊,哈哈哈哈!吕惠卿表示不服:……纯属是你运气好。)

  除此之外,不得不提一下他的弟弟宗亲们,他们都是王爷……其实吧,除了赵佶能帮上点儿忙,剩下的就都可以忽略不计了。(赵似(╰_╯)#:我呢!我呢!我很重要的!赵佖:你不吱声儿朕还忘了,来来来,朕跟你探讨一下审美观点问题,你看看你这个衣服穿的,五红大绿的,活像个土财主暴发户儿似的……以下省略1000字。被哥哥口水喷到脸上的赵似(>﹏<):哥,我以后再不乱说话了,求放过啊。)

  总之,在朝野内外一众大臣的默许和支持下,赵佖的小小改革进行的有声有色。

  首先,改革从我做起,赵佖登基后坚持不改名、不避讳。某日早朝,他轻描淡写的说到:“名字嘛,都叫了这么多年了,习惯了,改来改去的多麻烦,就算了吧。”

  刘守仁:“官家,这恐怕不符合礼……”

  赵佖蛮不在意的摆摆手:“避讳也不必了。别人还都得改名字,这不是瞎折腾嘛,上户口都费劲,何苦的呢?别人用跟朕一样字有什么不好?对朕还是一种纪念呢。”

  刘守仁张口结舌:“……”您说的如此有理,我竟无言以对。

  虽然赵佖明确下旨无需避讳,但大家出于对他的尊重,还是主动避开了他的名字,不过其他的也就不再避讳了,比如皇后的名字等等,大宋从此开始便不再有避讳和皇帝改名的事儿了。

  过了几天,有大臣提请官家要开始选址修陵墓啦。要知道,在大宋,帝王修陵墓这个事儿那可是顶重要的事儿了。那时候的人都认为死后是要在阴间继续享受生活的,身后事绝对得料理好了才行。

  赵佖当然不这么想。死了就是死了,修建再豪华的墓室,埋再多的金银珠宝,也都享受不到的。就算是有来生,喏,就像本人,那也是直接换了个世界生活了,根本就跟你那陵墓不搭嘎好吧。你放的那些个金车宝马、美玉华服,还不都是留给后人偷的?!

  赵佖是真心不想千儿八百年之后被人刨出来放博物馆里给人参观。顺嘴就溜达了一句:“等朕死了,直接烧了,骨灰撒大海里就行。”

  一言既出,朝堂大乱,众大臣以头抢地者有之,抱柱痛哭者有之……

  赵佶等亲王宗室更是怒不可遏(╰_╯)#

  赵佖发现势头不对:“呵呵,那什么,都别紧张,别紧张,放轻松哈。朕说笑的,说笑的,朕就是想学习一下汉文帝,简葬,简葬。陵墓可以修,但一切从简。”

  众大臣宗亲:“有多简?”

  赵佖:“……嗯,把朕埋了就行。啊……不是,不是,就汉文帝那标准就行。”(其实赵佖也不知道汉文帝是个啥标准,反正是自古以来帝王里边儿标准最低的没错了,就他了!)

  你要是以为这就算完事儿了,那你就OUT了。赵佖不但不大修陵墓,他还不修建宫室。曾有史料记载,帝言,宫室再多,朕亦只一人,一身,只得享一间,多余无用。

  堵的众位大臣有口难言,也不得不服气官家的口才。明明是歪理邪说才对,可怎么到了官家嘴里一说,就变的这么有道理呢?嗯,这是个问题。赵佖这种随性的个性,和化繁为简的神奇技能,使得后世史书中常称其为“随心皇帝”。

  他的不修宫殿,可不是口头说说,是真的不用就不建,即使涉及到需要维修或新建的也都是以简单实用为主,彩画都不用了。弄的彩画工匠深深地担心自己会不会失业?!

  由于官家不提倡复杂花哨的风格,认为有文化、有内涵不是靠炫富显摆就能行的。一时间上行下效,大宋官员修建府、宅,乃至普通人修建家、院,也都奔着低调奢华有内涵去了。

  但赵佖又强调有些该有的皇家气派也是得有的,不能抠抠搜搜,比如大殿,驿馆,街道,规划就要大气,道路要宽阔,建筑要恢弘,雕梁画栋,斗拱重檐,免得以后接见外国使臣的时候丢人。

  嗯?哪儿有那么多外国使臣好接见的呀?众大臣又是一蒙,完全不理解官家为啥又突然大方了。直到太子赵有奕即位,史称宋武宗,那时大宋空前强大,国富兵强,南征北战,疆域迅速扩展,引得周边国家无不派遣使臣团队前来朝拜。求和的,求亲的,发展贸易的,学习经验的……驿馆整日车水马龙、人满为患,大家突然回过味儿来,明白了!果然太上皇他老人家的智慧是旁人无法企及的呀,这也太有远见啦!

52书库推荐浏览: 君当如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