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湍急,几个起伏,就已不见赵佖身影。刺客以为皇帝已死,刺杀成功,正欲迅速撤退,却被城中闻讯而来的禁卫军捉了个正着。刺客本身也重伤不少,禁卫军人数众多,更是有备而来,虽费了些力气,好歹捉到几个活口,其余刺客尽数歼灭。
第二卷:流落民间
第28章 你在哪里
遭逢如此意外,郊祭队伍异常惨烈。王公大臣大多带伤,几位位置靠前的更是被刺客重点关照,章惇、赵佶等人也没能幸免,纷纷挂彩。礼部侍郎许大人更是重伤昏迷,估计凶多吉少。工部尚书王大人腿部重伤,估计很难再站起来了。
然而最惨的是此番代替皇帝主持郊祭的大宁郡王赵佖,竟然在遇刺之后下落不明。赵煦震怒,下旨彻查。派兵日日沿汴河仔细搜寻,找寻赵佖,可就是没有找到人,连一点儿消息都没有。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郡王府一片愁云惨淡。王妃每日以泪洗面,要不是顾及腹中胎儿,恐怕就要跟着去了。她对夫君的爱有多深,此刻的心就有多痛。没人知道这个刚刚成为她夫君一年的男人,在她的心中有多么重要。
他英俊潇洒,气度不凡,每每与她对视,总能令她脸红心跳。他与她说话从来都是语气温柔,对她嘘寒问暖关怀备至,陪她弹琴作诗,给她梳头画眉。他总是有层出不穷的奇妙想法,令她心折不已。有他在身边的日子,是如此幸福甜蜜。而如今,他却身受重伤,下落不明。
她不敢想象没有赵佖的日子,没有夫君,她一天都活不下去。她甚至不敢闭上眼睛,就怕见到赵佖浑身是血的样子。她甚至不敢听外面传来的消息,就怕找到的是赵佖的尸体。
与赵佖要好的赵佶此时深感无力,出事时他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根本无法保护哥哥。如今身为男子更不方便安慰嫂嫂,只好委托皇姐带些补品给嫂嫂补身。
章惇、苏轼等更是帮不上忙,章惇自己也受了伤,大腿中了一刀,连朝都上不了,只能在家养伤。苏轼一介文人,更是无处使力,只能跟着赵佶、马齐等人加入沿河寻找赵佖的队伍,每日焦急的查访,一尽绵薄之力。大家心中都是不断祝祷,希望赵佖吉人天相,平安归来。
康国公主怕弟媳出事,这几天每天都到郡王府开解王妃。太后更是亲自出宫,前往王府看望郡王妃,承诺一定不会放弃,定要找到赵佖,让王妃宽心。并特许王妃娘家的夫人们来王府小住,陪同王妃。
回到宫中,望着那桃子玉佩,太后久久不能回神。这玉佩背后刻着一个“佖”字,正是当年她赐给这些孩子们的,还特意按照他们的喜好雕刻的图案,每块玉佩都是独一无二。这块千真万确是赵佖的。玉佩是找回来了,可是这人呢?人在哪里?
其实太后自己也是哀伤不已,太后本就偏爱赵佖,多年的母子情谊,儿子出事,母亲怎能不心痛?太后也明白,已经寻找了这么久,还是不见踪影,加上赵佖落水前已经身受重伤,恐怕此刻早已沉尸水底,凶多吉少了。
但她不愿相信,只要没找到尸体,她就愿意相信那乖巧的孩子还活着。甚至赵煦来跟太后商议要给赵佖出殡追封的时候,太后一意孤行,坚决反对。只让给赵佖亲王爵位,却不让公开承认赵佖已死,说是没找到尸体就不能宣布赵佖的死讯。
赵煦见太后如此坚持,想必也是过于哀痛,便也没再坚持,就按太后的意思,给赵佖加封亲王爵位,封号申。王府也依照亲王规制进行改造,享亲王俸禄,并赐下数箱金银珠宝、名贵药材,尽力安抚申王妃。
赵煦心里其实也觉得赵佖这次分明是给自己档了灾,是替自己死的。弟弟一条命都没了,怎么也得尽力补偿一下。同时也对行刺一事震怒非常。要知道刺客那是冲着皇帝去的,真是向天借了胆,竟敢行刺皇帝。
“查,彻查,到底是谁人指使?到现在还没查出来,那刺客嘴就那么硬?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朝廷拿那么多俸禄养着你们,你们,你们竟然如此无用。朕还要你们干什么?”怒火中烧的赵煦责令刑部尚书刘琦和开封府少尹王旭阳限期破案。
“那逆贼怎么知道郊祭的路线和时间?怎么就那么正好堵截到郊祭队伍?礼部、太史局还有当天负责仪仗的侍卫,负责守卫的禁军,所有相关知情的都给朕查!必有内奸!”赵煦越想越气,失手摔碎了面前的茶盏,‘竟然有人敢背叛朕,里应外合要谋害朕的性命!真是罪大恶极!当千刀万剐!’
“陛下息怒。”底下上朝的一干官员吓得赶紧跪下,齐齐拜伏于地。刑部尚书刘琦和开封府少尹王旭阳对视一眼之后,斟酌着开口:“臣等认为或许有内奸,但这内奸必定不是现在在朝的官员。”
“何以见得?”赵煦强压下火气,开口询问。“启禀陛下,臣当时也在场,虽然当时场面混乱,但可以看出刺客自始至终都将申王殿下误以为是陛下,臣事后也与当时负责保卫申王殿下的侍卫们印证过,的确如此。”刘琦用没受伤的左手擦擦汗,继续禀报。
“臣以为若与刺客勾结的是在朝的官员,那他们应该知道此次郊祭是由申王殿下代替陛下前往,陛下并不在郊祭的队伍当中,当然不会在郊祭途中刺杀陛下,更不会看到申王殿下就误以为是陛下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君当如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