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应该在五年后才出现的即时聊天软件提前了五年被开发出来。
之前有测试版,只是不理想,加上资金链断了,没办法再继续开发,也就是这个时候,郑之南出现了。
他们其实招股东,已经发出去了意向书有两三个月了,一直不被人看好,觉得他们是在儿戏,搞不懂他们在做什么,也不理解。
就在他们痛苦的决定在坚持一周,不行就原地解散,把该卖的卖了,转行。
然后郑之南解救了他们。
甚至还帮助他们进行了软件开发,有不少好点子。
本来应该是等着验收就可以的角色,甚至还为他们提供宣传方案,亲自做设计!在软件开发上的一些点子更是让人觉得新鲜,甚至醍醐灌顶。
做设计用的软件是国外,他们都根本不了解的东西,整个人完全是那种在国外留学多年,获得了很多先进思想的人士,而且家境一定很好,不过感觉有本事的同时,人特别低调,穿的也不是那种一看就很贵的衣服,就是普通的西装,说话也不高高在上,不像是大股东,更像是一起工作的普通员工。
郑之南做设计,做广告宣传,也叫术业有专攻了,这本来就是他的强项。
他越发觉得,现代社会的世界,设计真的特别有用,还有广告宣传,除了等级森严的古代有些麻烦,只要是有文明的地方,到哪都需要宣传的存在。
好的宣传,真的不愁找不到吃的。
郑之南加快了即时通讯软件的出现,甚至开发了很多只此一家的想法。
接下来就是扩大使用群,而这个使用群体如何扩大,郑之南瞄准的是一些需要即时通讯的大公司,还有高校。
另外一个方式就是在现在的一些比较有流量的论坛中投入广告。
了解现在营销学的郑之南,称不上多精通,但了解的那些方式,用到这个时期,绰绰有余。
工作室自从注册成为公司后,员工也从一开始的十个扩大到了30个,分门别类,郑之南将这些人设立了部门。
一开始的10个人毫无疑问是研发组,开发部,另外有行政部,还有宣传部。
人数不多,但都经过层层筛选,选的都是有想法的年轻人。
这个公司是个年轻的公司,员工也都是一些刚刚大学毕业20出头的年轻人。
大家凭着一腔热血投身到了互联网的大潮中。
虽然这个时候的潮水并不蓬勃,但未来这一行业只会越来越庞大。
当郑之南带领着公司走到了新的阶段时,陆知易也组建了自己的互联网公司。
与郑之南的想法一直,陆知易也非常看好现在的互联网开发,他看不上国内的大学生,聘请了不少海外留学归来的人,还有一些外籍员工。
比起郑之南临时注册起来的公司,其实陆知易比郑之南开的那家公司要早起步,但一直没找到方向,做过论坛方面的开发,但是获得的收益没有想象的高,后来就想到了即时通讯,他的目标很直接,就是瞄准了大公司,为大公司开发办公软件。
几乎是同时,两人都开始了销售工作。
郑之南为了表达诚意,为了让现在的人群迅速了解和掌握即时通讯软件,特意写了建议书等详细的计划。
比起中规中矩,按部就班来的郑之南,陆知易呢,毫无疑问他的起点要比郑之南高。
他们陆家的人脉在那里摆着,加上白家,头一个月就有了盈利,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还是那几家,比如说大院里的贺兰家,他家的在其他家没有进入商界之前就有人在国外有公司,几个大家长也各自有自己的方向,每一个拎出来都是不得了的人物。
年轻一辈要属贺兰棠,其他因为工作的缘故,为人比较低调,陆知易对贺兰棠的记忆比较清晰,因为他小时候跟在贺兰棠的屁股后面围观过不少他的英雄事迹,是他小时候的偶像。
虽然贺兰棠也就比他大三岁,但是他们家是个大家庭,从政,从商,从军的都有,他们陆家,他爷爷当年还是贺兰棠太爷的副将呢,虽然现在关系有些远。
而贺兰棠这一支就是从商的,他爸爸那一代就是有名的商界名人,海内外都是知名人物。
而贺兰棠高中毕业后就飞到了国外留学,也是高中后,陆知易才和贺兰家的那几个孩子减少了联系。
其实说情分也没多少情分,就是儿时有几次是玩在一处,算是一起长大的而已。
少年时或许觉得还算能跟人家沾上边,成熟之后就真的只有个边儿了。
现在陆知易准备去贺兰棠跟前宣传一下自己公司研发出来的即时通讯办公软件。
有些公司,看着还行,公司里只有那么几台电脑,陆知易都不屑这种的。
他要整就想整那种跨国公司,公司里几乎人手一台电脑的。
所以他瞅准了贺兰棠在京都的华夏分部,听说贺兰棠今年准备把公司的重心从纽约转移到国内,人过年的时候就回来了。
中间其实也回来过几次,他还在上大学那会儿,大院的孩子们还特意搞了个派对,他当时还带着郑之南也去了。
不过当时他为了跟贺兰家的人联络感情,没怎么在意郑之南后来怎么也了,回想起来,竟然已经是三年前的事儿了。
其实那个时候他已经在准备跟郑之南说分手的事情,所以也算是故意在冷落他,然后带他去也不是为了给他长见识,就是想让他知道,什么叫身份有别,阶级不同是做不了朋友的。
52书库推荐浏览: 何书 穿书 爽文 系统 快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