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官,就没有社会地位。
没有社会地位,想做点什么都是举步维艰。
沈X三怎么样?还不是朱元璋一句话就下放。
虽说洪武朝的官员差不多都是这待遇,相比之下,沈老先生依旧是众多杯具中,相对突出的那一个。毕竟别人没花钱给洪武帝造皇城,他是花了钱也没得着好。
听孟清和发出这样的感叹,朱能嘴里的茶险些喷出去。
不是给定国公写信吗?怎么会突然说出这句话?
莫非,是觉得官位不够高,想再往上升一升?
想到这个可能,朱能倒吸一口冷气。
刚二十出头,就获封一等伯,被赐国姓,镇守一方,受天子赏识,同皇子jiāo好,与勋贵称兄道弟,和宦官锦衣卫也有着不得不说的关系,纵观洪武朝至今,有此等成就的屈指可数。
人有上进心是好事,可这也太有上进心了。
不提抄刀子砍杀的军汉,寒窗苦读的酸丁都会眼红。不过,兴宁伯应该也算是读书人出身……
成国公的脑补能力十分qiáng大,想着想着,思路就开始拐弯,杯中的茶水凉了,仍是一口接着一口的倒进嘴里。
写完信,从头至尾的看一遍,确认该写的都写了,不该写的一点没有,孟清和召来亲卫,“尽快送到总兵官手里。”
“是!”
亲卫一声应诺,朱能终于回神。
“贤弟信写好了?”
“今日之事,已在信中详细写明。”孟清和道,“李大令是能办事的,今天来的这些商人,应该没有笨人,只要点上几句,都会明白这不是一锤子买卖,做的时间越长,获得的利润越大。”
朱能点点头,暗中思量,等到班师回朝,该想个办法,从族中挑选几个成器的送到北边。宣府开原都是皇子镇守,北京有魏国公,大宁有兴宁伯,只要能出头,都会有个好前程。
至于悬而未决的皇太子之位……朱能又端起茶杯,甭管文渊阁和翰林院跳得多厉害,天子不松口,一切都是未知。
三位皇子都是嫡子,虽然都已封王,从封号和封地却不难看出天子的倾向。
平王是嫡长子,战功和今上登位后的表现却不及汉王赵王。平王世子却着实得今上喜爱,又占着皇长孙的名头,结果实难预料。
朱能皱眉,身为武将,自然希望朱棣的继承人亲近武臣,至少不要像皇太孙一般重文轻武,让文人翻了天。但他也清楚,天子的想法不是臣子能够左右。
敢私底下搞小动作,妄图左右天子之意的,基本都不会有好下场。但为家族考虑,他也该……
正想着,突然听到孟清和的声音,“国公爷,可要再倒杯茶?”
朱能低头,杯里的茶水早就没了,他一直在用空杯子喝茶?
“咳!”
成国公咳嗽一声,茶杯放到桌上,掩饰刚刚的走神。
孟清和没多话,提起茶壶,将茶水注入杯盏之中。
朱能刚刚在想什么,他自然不好奇,但知道,好奇心杀死猫。猫有九条命,他只有一条,还是安分点好。
厢房里陷入了沉默,成国公继续喝茶,孟清和继续写信,不是写给沈瑄,而是写给远在北疆的朱高燧。
说来也奇怪,在一般人看来,朱高燧的性格委实称不上好,却意外的和孟清和投缘。孟清和也感到奇怪,当他意识到时,已经和朱高燧拍着肩膀做朋友了。
难说这事是好是坏。
转念一想,反正“宦官之友”,“锦衣卫帮凶”的大戳都盖了,还有必要在乎世人的眼光吗?
见孟清和提笔写下殿下台鉴字样,开口问道:“贤弟和赵王殿下经常通信?”
“也非经常。”孟清和写完一页,递给朱能,“是为运送木材到北京一事。建造宫室总要收购木料,有赵王牵头,南边的这笔生意会做得更大。”
宫殿只是其一,天子迁都,北京的地价都要上涨,建筑材料也会紧缺。毕竟皇帝不可能老哥一个跑北京呆着去,朝廷六部,各司衙门,五军都督府,五城兵马司,护卫京城的官军,迁往北京的家眷,全都算起来,北京肯定要进行大范围改建,无异于一次造城运动。
皇帝要造宫殿居住,大臣也要起宅子安置家眷。
北京行部上了正轨,办公场所却一直相对简陋,沈瑄镇守北京时,多住在都司衙门,魏国公到北京练兵,gān脆就住在了军营里。
军汉们可以凑合,士大夫和家眷们却不能凑合。
文武品级,宗室勋贵,居家宅院,都要按规制建造起来。
52书库推荐浏览: 来自远方
强取豪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