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知竹喘着气:“张叔叔,您现在要去哪儿?”
“噢,张允奶奶去寺庙祈福,我这边刚好顺路准备过去接她。”张父说到,他今天下午没有日程,这下过去刚好能赶午斋。
枕知竹冲出校门,拦了辆车就往寺庙赶:“张叔叔,您在那边有认识的人吗?”
“有啊,怎么?你也要过去祈福?”张父觉得奇怪,现在这些年轻人还有这种兴趣?
“不不不不,是这样的,您赶紧让他们将奶奶接走,一定不要让她靠近寺庙里的井。”枕知竹关上车门,给司机报了位置。
张父皱眉,他有些不明白:“这是怎么了?”
枕知竹随口编了个理由:“是这样的,我们家那边有个习俗,老人去寺庙一定不要走到井边。”
当然这个是瞎编的。
“这……”张父显然有些怀疑枕知竹说的话,但也觉得有道理,如果老人家自己逛到井边也是不安全的。
张父挂了电话就给寺庙的主持打电话,还好现在科技水平发达,要是搁以前,飞鸽传书都要传个半天。
等他到寺庙时,张奶奶被主持安顿在斋院进食。
“哎哟,你可算来了。”张奶奶一见到张父就放下筷子,她脸上满是惊慌。
张父皱眉,觉得事情有些不妙:“妈,你这是?”
玄清主持过来道:“张施主,今日令母在旁院井边游玩,亏得施主打来电话,不然必会良成大祸。”
“主持,您可道事情原委?”张父坐下,安抚自己母亲。
“也怪贫僧寺庙修缮不妥,旁院井棚坍塌,好在没伤到人。”玄清主持一脸愁容,他生怕张鼎施主一怒之下把他们寺庙给端了。
张奶奶拉着张父的手:“儿啊,你要是不打电话来叫人把我拖走,你今天都见不到我了,呜呜呜。”
“别怕,别怕,我在这儿。”张父一边安慰自己母亲,一边在想枕知竹之前给他打的电话。
没想到枕知竹居然有这种能力?简直不可思议。
正说着,枕知竹的电话就打了过来:“张叔叔,您找到奶奶了吗?”
“找到了,我们在斋院。”张鼎挂掉电话。
张奶奶失魂的靠在张鼎肩膀上,年纪大了,经不起吓。
枕知竹跑到斋院的时候,见到张奶奶靠在张父肩上,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张叔叔。”枕知竹叫到。
张父没起身,他让枕知竹坐在旁边的凳子上。
“妈,今天多亏了小竹。”张父说到,张奶奶也抬眼望着枕知竹,她脸上的皱纹明明白白的写出了这些年来所经的沧桑,犹如万千女子老来的模样,依稀能看出曾是一个倾色佳人。
张奶奶坐起身:“这是?”
“这是张允的同学,今天我去他们学校见他班主任,在我走后,小竹就打电话来让我找人把你从井边拉走。”张父言简意赅的解释道。
“小施主这是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玄清主持问到。
枕知竹笑笑,他这也不算是未卜先知,只是知道前世发生过什么。
张父介绍到:“这是高山寺的玄清主持。”
“主持说笑了。”枕知竹看了张奶奶一眼,他差点就要见着张奶奶去世两次的情景了。
“那小施主是如何得知今日之事?”玄清主持特别好奇,依旧不舍的问到。
张父见枕知竹还不说话便解围:“小竹之前跟我说,他们家乡有习俗说到老人进寺庙不可走井边路。”
枕知竹点点头:“确实是这样的,以后还是当心点好,毕竟老人家年纪大了,走到那些地方也不安全。”
张奶奶非常赞同的点头:“对,我以后再也不去危险的地方,连看都不看一眼,要是今天我被井棚砸到了,多半也会掉进井里,那到时候……”说到这里,张奶奶情不自禁的又开始哭了起来,她今天可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玄清主持不好再问话。
三人在斋院用了午膳就出了寺庙,在临走前张奶奶硬是要把自己求的平安福给枕知竹。枕知竹不好拒绝,变收下了。
“小竹现在回学校?”张父问到。
枕知竹点点头。
张奶奶不干了,她拉着张父的袖子:“可不可以叫小竹陪陪我呢?”
张父为难的看着自己母亲,人家可是一个高三的孩子!要以学习为重!
“好啊奶奶,我今天刚好把作业都做完了。”枕知竹笑着说,心里暗戳戳的鄙视自己,课桌上还摆着一大摞卷子呢!高三,怎么可能有让你把作业做完的一天?
张奶奶对着张父哼了一声,拉着枕知竹就往车后座走。
司机先将张奶奶送到她郊外的院子,枕知竹一下车就被惊到了,院子外边长满了各色各样的花,从院子里探出来的桃树枝上时不时洒下几朵花瓣。
这是张奶奶的爷爷的院子,枕知竹前世来过一次,那时候来正是夏天,炙热的太阳照得院子里的树木都有些萎靡不振,没有现在这番好风景。
张父乘着车回了自己另外的别墅。
奶奶拉着枕知竹往院子里走,大门的栏杆上爬满了翠绿的常青藤,从藤边蔓延开土里向上生长的粉红色花朵,枕知竹叫不出名字。
一进院子,脚下踏着的是条小石子路,路边用泥巴筑起了膝盖高的围栏,围栏里种着许多向日葵,还有开得正旺盛的绣球花,甚是好看。
52书库推荐浏览: 一只兰州 校园 甜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