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邻着京城,什么奇怪的事没有,若不和几个高门贵族打理好关系,不见的就吃了什么亏呢!
慧守知道这高家就这么一个小姐,以前身体不好,是从没来过静夜庵的,这次好容易来了,师父又派她来做向导,那就是给她机会,因此更是打起了十二分jīng神招待。
此时见高平高兴,连忙跟着凑趣道:“大姐若喜欢,那边有亭子,可以在这里用饭呢。”
高平顺着她指的看去,果然就见一个小亭藏于花间。红色的柱子,红色的顶子,周围都是白色的雪柳,倒也别致。
并不饿的,但也想上去坐坐,刚要走过去,突然想到林若鸿,因此开口对身边的丫鬟道:“你去到少夫君那里,看看他在做什么,告诉他我在这里。”
那丫环应了,片刻就转了回来:“少夫君和三少爷本和张家、徐家的夫君们说话,现在宁王夫也在,老夫君让小姐也过去呢。”
高平的眉皱了皱,一堆男眷,他爹让她过去做什么?给那个什么王夫请安吗?心中虽不解,但还是跟着丫环向前走,接触这大半年,她已经清楚她这个爹是真正的聪明人,那手段心思都不是她比得上的,既然是他的吩咐,那她还是过去看看的好。
而且按理,她也的确是要给宁王夫请安的。
本来,一到静夜庵,知道宁王在,她就应该去请安的。但全京城都知道高家的大小姐是个病秧子,走几步就有可能累倒的。而高家是早派了管家去请罪,那管家虽没见到宁王的面,但也带出了话,大意就是什么,在菩萨面前也没有身份的差别,高平也不必特地去给她请安。
虽然对那位宁王有些好奇,但高平又不是贱骨头,巴巴的想去给人行礼。高老夫君也没再提这事。他们出来是为了散心,碰上宁王也就罢了,并不想再凑到一起。
不过虽是不想,遇到了却是也避不开的。高平出了院子就知道为什么高老夫君让她也去了,因为宁王已在那里了。
静夜庵邻着京城,多和高管贵族来往,因此历代的尼姑们都在庵里的建设上有所贡献。
除了各殿堂,还修建了若gān个景点,若gān个院子。这里有一个佛教传说,那里又出个和佛祖菩萨有关的植物,又雅致又带着几分神秘庄严。
不过几步,就又看到一片林子,远远的,就能见到不少的护卫散在各处,再近点,就能听到女子豪迈的笑声。
“本王一直听说林家的二少爷是有名的才子,今日一见,果然不同。”
还没走到跟前,高平就听到了这么一个声音,当下心中就有一个古怪的感觉,jī皮疙瘩蹭蹭的往上冒。
这句话,好像三流古装剧里的那什么啊……
她正要再向前,就被人拦住了,她身边的丫环连忙上前报了她的身份,那侍卫有些好奇的看了她一眼,转身去了,过了一会儿,就有个管家摸样的女子过来:“高常侍,宁王这边有请。”
高平跟着她向前。
虽然听声音很近,但却要转几个弯才到,刚过一个月门,就见一大片的空地。斜着上去竖着几排木质的长条桌椅,桌椅前后都有小小的花丛。一大群男男女女的或站或坐。
最上方,是一个身穿红袍的女子。
高平已经知道,这里的女子大多不喜欢穿红装。读书的喜欢穿或青或白或蓝的儒衣,练武的……其实也喜欢穿这种衣服,比如她家的娘亲,明明是武官之首,在家的时候就总穿一身儒衣。
而这一路行来,普通的百姓,但凡有点身份,有些资格,也喜欢穿这种衣服。当然,不同的人,衣料也不同。没有功名官职的人也不敢真的光明正大穿这种衣服,但衣服的样式总是向这方向靠的。
而不管是什么样式,这里的女人很少穿红颜色的衣服,而此时,这个女子却穿了一身大红,腰里系的是一根明晃晃闪亮亮的腰带。头上束着金冠,耳朵上垂着长串的宝石坠子,手上带着青玉板纸,腕上扣着粗扁的金环。
总之就是一个从上到下金光闪闪的发光体,但这么发光,她本人却意外的秀气。这么一堆灿烂绚丽的东西围着,却越发衬的她这个人淡雅。
高平看了一眼,就躬身行礼:“下官见过宁王。”
“是高太尉的千金啊,这次总算是见到了。”宁王哈哈一笑,吩咐人给她让座。
这一片有男有女,虽然能看到彼此,但男女却是分开的。高平来的晚,就坐在了后面,和她邻桌的是一个看起来非常文气的女子,在高平看来,这女子和她一样,也带着几分病色。
见到她,女子客气的打了声招呼,就不再多言。高平回了一礼,见对方没兴趣和她八卦,也不去凑这个没趣,转脸留心起其他人。
最先看到的是林若鸿,他坐在对面的第一张桌子上的下手,右边是一个看起来有几分木讷的男子,那男子容貌平常,穿着却异常华丽,头发用珊瑚珠串着,身上是一件大红绣金蟒的稠衣,手上玉戒、玉环一样不缺。高平看了一眼,就知道这应该是宁王的王夫了。
林若鸿的下面就是高晨,再有的,就是几个年轻的男子,除了最后面的几个比较普通外,其他的,都是可以用漂亮来形容的,单从外貌上来说,连林若鸿都是比不过的。
而自己这一边,坐的都是女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个穿白衣的。那人衣服装扮朴素,但神qíng中自有一种高傲矜持,在席间,她说话也是最多的,而且声音洪亮,说起话来神采飞扬。
高平听他们从西扯到东,又从东扯到西,渐渐的,就觉得有些无味了。这些人谈论的都是些政事,但政事这种东西是谈论出来的吗?有这时间在这里夸夸其谈,不如真的去做几件实事。
她这样想着,突然听到有人点了她的名:“平姐姐怎么看?”
作者有话要说:还说要加那一千字的,结果不仅没加上还拖到了现在,非常抱歉。这两天要写领导jiāo代的东西,那一千字不知道能不能再下一章补上,俺尽量吧……抱头爬走……= =
静夜庵 (下)
第十二章 静夜庵 (下)
高平抬起头,就看到点她的正是那穿白衣的女子。这女子生了一副好容貌,眼睛很大,额头宽广,用现代面相学说来说,那就是一看就是个有福的。
见她正看着自己,高平站起身,拱了下手:“敢问这位姐姐是……”
“我姓李,表字如蓝,单字一个青。”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李如蓝是很带了几分矜持的,不过高平却没什么反应,只是点了点头:“哦,原来是如蓝姐姐,在下高平,还未取字。”
这里男子是在出嫁的时候取字,女子则是满二十,或有了功名取字。高平现在还不到十八,虽是挂了个职却从未出任过,因此也没取字。
“原来是平妹妹,在下只知平妹妹是常侍,却不知还未取字。”李如蓝笑着拱拱手,“不知平妹妹对王大人提出的保马法怎么看?”
高平刚才在跑神,只是隐约的听到他们谈论起来,当时也没往心里去,她连那保马法是什么都不知道,更不要说有什么看法了。而且这人还加了个“王大人”,那“王大人”是谁?和她老娘是友是敌?这些她统统不知,现在胡乱说一句,不知道会惹来什么麻烦。
想到这里,她笑笑:“在下常年卧chuáng,对于这些朝堂之事,实是不知,还望李姐姐详细解说。”
她这么坦然的说自己不知道,倒让那李如蓝一愣。她突然把问题抛给高平,并不单是想看笑话。
高太尉在朝堂上举足轻重,但却像块石头,沉闷的可以。目前新旧政事争执的这么厉害,她作为武官之首却一言不发。自然,民政和武官也没有gān系,但新法又怎么会不触及到军队?
众所周知,高太尉是真正的皇帝党。这个人没有才gān没有能力,唯一比别人出色的,恐怕也就是忠心了。
在陛下没有公主的qíng况下,有人属意宁王,有人留心其他的宗室,唯有高太尉什么都不做。
既不对有帝宠的宁王献媚,又不去给其他宗室送礼,一副谁来接任都无所谓的架势。
而她这个样子,也更讨陛下的欢心,满朝那么多文武,要说圣眷,也就是高太尉了。
她对新政不发表意见,总让他们这些拥护宁王的新党有些惴惴。虽说陛下看起来是支持新政的,也对宁王更加喜爱,但却一直都没有将新政落实在实处,虽实行了几件,但不过都是一些皮毛小事,既触不到旧党的根基,又无法建立她们新党的威望。
她问高平,就是想诱她说话,若她赞同保马法,那自然是大好。若不赞同,她也有其他的话等着。总之势要借这次机会试试高太尉的底,试试,凤座上的那位的心思!
但高平竟然这么坦然的说自己不知道?在宁王面前,在众人面前,在她的夫君面前说自己不知道?
她们这个岁数的女子,有几个不要面子的?就算不知,也总要说些什么的。
李如蓝笑了两声:“平妹妹谦虚了。高太尉是国之重臣,高家又是世家大族,平妹妹的家学必定不同于众人。王大人前两天上书的保马法早已传遍朝野,平妹妹又怎会不知呢?”
她说到这里,又对着献宁王拱了拱手。
“虽说宁王在此,但殿下今日不过是私服游园,更有众多男眷在座,平妹妹也无需紧张,这不过是私下jiāo流,我大雁朝从不以言论定罪,不说平妹妹不会说些什么,就算真说了,也是无伤大雅的。”
宁王也笑着开口:“如蓝说的不错,今日本王,是与众同乐,在座的都是世jiāo好友,高平你大可畅所yù言,你过去养病,也少在京城露面,现在有徐家的糙青,又有张家的有之,说不定明天满京城的士林才女都知道你的名字了。”
说完,哈哈大笑,其他人跟着赔笑,高平也跟着笑了两声。
笑完,她拱了拱手“多谢宁王厚爱,但是家母忙于国事,鲜少在家,即使在府内,也从不和在下说这些朝堂上的事qíng。而在下又一直体弱,说来惭愧,这次竟是两个月来第一次出门呢,对于王大人的保马法……在下一直是一知半解,连内容是什么都不是十分的清楚,又怎么敢随意的发表看法,惭愧惭愧。”
说着连连拱手。
宁王看着她,笑了笑:“一直都听说高太尉府中千金体弱,但本王今日看来,倒更像是传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