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他说这话,陶德瞅了一眼他书案上铺着的画。
看着墨迹还未gān,应当是方才临摹出来的。
而刚才那个时候……
卫锦还在外头闹呢。
不知道的以为今天卫起在处理什么大事,知道的只有默默擦上一把冷汗,哀叹郡主的不幸了。
卫起说完了方才的一番话,才拿起搁在漆盘之中的锦帕擦gān净手上不小心沾染上的墨迹。
他抬眼来扫了陶德一眼,道:“弄出去就好了,回头京城书院那边有消息回来,记得报来。”
“是。”
陶德应声,等了半天也没听卫起说话。
这就完了?
陶德心底再次怜悯了郡主一下,闹了一阵,半点水花都没溅起来啊这是。
***
京城书院。
“先生,又有什么不妥?”
这一回,问话的这一位老头儿微妙地用了一个“又”字。
所有人的心一下就悬了起来。
刚才出来挑刺儿,直接打了卫锦的脸,现在又出来这是要gān什么?
大家伙儿都已经圈定了,杨巧慧虽不如之前的卫锦,但是也足以当得这第一名了。
刚才宋仪一眼扫到那孙芷兰的答卷,难道……
心里不期然地冒出想法来。
众人都围在中间,宋仪依旧站在上头,求是阁内的焚香被清风chuī散,沾到每个人的衣袖上。
宋仪神qíng平静,目光越过众人,看向了外头。
杨巧慧有些忐忑又有些期待的神qíng落入了她的眼中,站在后头的那个据说叫做孙芷兰的姑娘,也进入她视野。
她知道众人担心,也不解释,只问道:“这一份便是孙芷兰的?”
“正是。不知道宋先生有何高见?”
“只是觉得答得不错。”她道,“我的意见与诸位一致,杨巧慧的答卷更为优秀,所以头名该是她。不过我觉得这一份的答卷更有意思。”
说罢,她提笔而起,用朱笔在孙芷兰的答卷上写下几笔。
求是阁外,依旧是焦急的等待。
孙芷兰倒是一脸的平静,仿佛早就已经知道结果,她瞥了一眼站在前面的杨巧慧,又低下了头去。
“出来了!”
忽然有人惊叫了一声。
所有人豁然抬起头来,齐齐朝着求是阁门口望去。
捧着榜帖的童子来到所有人面前,展开便念道:“本年大考,全卷已阅,现承命于文曲,公布魁首者——”
魁首!
要公布夺魁之人了!
所有人jīng神瞬间振奋起来。
即便是那些没有希望的人,也都很是好奇。
杨巧慧脸上的神qíng是一变再变,期待,忐忑,种种qíng绪从她脸上闪现过去。
而孙芷兰终于是平静了。
童子拉长的声音,终于到了那个节点上,念出一个名字来。
“杨巧慧!”
终于……
终于还是她了!
简直是意外之喜!
杨巧慧整个人脸上所有的担心一下放下了,像是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了地,喜不自胜,嘴角咧开,即便是用手捂住,也挡不住笑意。
她眼神里瞬间染上得意,高傲,甚至还有一种奇异的苦尽甘来之感。
所有人都能看见,杨巧慧整个人都不一样了。
而对孙芷兰来说,也是一块石头落地了,沉沉的。
她身边的同伴,多少有些不理解,甚至有些愤愤不平:“凭什么——”
话没完,她的手就已经被按住了。
转过头去,看见的是孙芷兰有些黯然的表qíng。
孙芷兰摇了摇头,示意她不要多事。
童子继续往下念:“第二名,孙芷兰……”
终归还是个第二。
孙芷兰摇头叹息,后面的已经听不见了。
杨巧慧也什么都懒得听了,反正她是头名。
只是谁也没想到,念完名单之后,童子竟然站住了脚,捧出一份答卷来,恭恭敬敬地朝着学生们站的地方走了过来。
杨巧慧有些发愣。
人们还在议论:“没想到今年竟然是杨巧慧……”
可是这样的声音也陡然停住了。
童子怎么还下来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童子的身上。
童子一步一步走了下来,然后……
站定,在孙芷兰面前。
孙芷兰微讶:“这是……”
“孙姑娘,宋先生在您的答卷上点评了一些东西,请您看看。”
说罢,将答卷奉上。
孙芷兰受宠若惊,双手接过,在众人或是疑惑或是嫉妒的目光之下打开一看,美目之中闪过连连的惊喜:“请转告宋先生,芷兰多谢宋先生指点,感激不尽。”
接着,俯身便拜了一礼,朝着求是阁中。
周围才止息了的议论声轰然再起。
“宋先生没给别人点评过吧?”
“这单独挑她一个算什么事儿啊?”
“呸,她孙芷兰算什么东西?”
“我看脸疼的还是杨巧慧……”
……
脸疼的,的确是杨巧慧。
宋仪没有给别的任何人点评,只给了她孙芷兰一个!
谁才是这一场的魁首?
明明是她杨巧慧!
可是现在却像是当头一巴掌给她打下来,叫她颜面尽失!
转眼所有人都去一轮孙芷兰了,她杨巧慧算什么?!
杨巧慧气得浑身发抖,朝着求是阁内瞪去,却只看见宋仪一个背影。
宋仪正在跟人说话,说完了回头来一看,恰巧碰见杨巧慧的目光。
她并不在意,对着杨巧慧一笑,便见杨巧慧眼神一缩,又怯了。
说到底不过还是个软柿子,不然怎么能被卫锦轻易拿捏?
成不了大事的。
宋仪也不在意。
她看的是孙芷兰。
这倒像是个有灵气,又聪明的,虽然眉目之间有点小家子气,可看着就是比杨巧慧顺眼。她无非是不喜欢杨巧慧,所以顺便给了孙芷兰体面,叫杨巧慧失了颜面罢了。
不过现在看,孙芷兰却有诚心实意。
心下微微点了点头,也看见了对方拜下的举动。
宋仪唇边笑容加深,只对杨老道:“给您添麻烦了,这一回阅卷结束,可要回去好生休养两天。宋仪告辞。”
“宋小先生可慢走,回去也得多加小心啊。”
杨老是个知道世故的人,说的这“小心”二字多半是指卫锦。
宋仪心知肚明,也感念杨老好意,遂道:“多谢。”
她离开京城书院,走在了人并不多的后巷口,回头看看热闹的正街,才呢喃一句:“只剩下一个芙蓉斋了……”
☆、第九十六章悬颈之刃
听音楼里,小杨氏牵着宋攸的手,才走出来,就瞧见了过来的宋仪。
宋仪虽离了家,可毕竟还是宋家女儿,近日小六儿是久了没见,所以想她得慌。才一看见宋仪,宋攸就眼前一亮,扑了上去:“五姐姐,五姐姐!五姐姐好厉害!”
宋仪倒是没想到能在这里碰见,原本怔然了片刻,转瞬又张开怀抱,接住了已经是个大姑娘的宋攸。
宋攸在宋家几个姐妹里,着实算得上漂亮。
白嫩嫩的脸蛋,黑亮亮的眸子,粉嘟嘟的嘴唇,穿着得体,又不失活泼,比之别家的闺秀多了几分难言的灵气,才一出来,可引得不少人转过脸来看。
当然,在看见接住宋攸的宋仪的时候,那眼神,免不了又亮上几分。
宋仪倒是习惯了,她才做完了一桩坑人的大事,这一会儿满身都是慵懒的气息。
“小六儿,人在外头呢,还不注意着些。”
她笑着提了一句,伸出指头来点着宋攸的额头,倒是一副大姐姐宠溺自家妹子的模样。
宋攸一向喜欢宋仪,即便是她离开了,也从没改变过,这会儿抱着宋仪的手臂,眼睛里都在冒星星:“五姐姐最厉害了,小六儿也想跟姐姐一样厉害!明年小六儿也要去京城书院了,好开心的!”
是啊,小六儿也要去京城书院了。
宋仪瞥了一眼在旁边有些局促的小杨氏,她似乎有些尴尬,不过宋仪并不怎么在意。拉着宋攸的手,宋仪还挺和善:“京城书院里头的先生人都挺好,当世有名的大儒可也不少,回头我招呼一声,也好相处,不必担心什么的。”
小杨氏心里一块大石头忽然就落了地。
她说不出什么来,也只能带着几分羞愧地垂下头去:“那还要仪姐儿费心了。”
“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更何况,宋仪真不是什么不知好歹的人。
小杨氏当初有过差错是真,但是宋仪尚记得她当初的好心,作为嫡母,没苛待下头人,对自己还颇好。孟姨娘在她手下受委屈的时候也不多。
宋仪记得她这一份好,如今也不会对她怎么样。
更何况,小六儿是个乖孩子。
抬手摸了摸宋攸额前的发,宋仪道:“小六儿若喜欢读书,回头带你见一些大儒去。”
“五姐姐真好!”
宋攸眼冒星星,身后仿佛有小尾巴在摇动。
宋仪看得发笑,拉着她便道:“时辰也不早了,顺便去用些糕点再回去吧。”
“嗯!”
没等小杨氏答话,宋攸已经抢先用力点了点头,攥紧宋仪的袖子便没松开了。
***
松鹤楼。
用完桌上排着的一些糕点,宋仪看宋攸一副餍足的表qíng,心里头也软乎乎的。
宋攸年纪小,尚有几分天真的童趣。
吃完了,眨巴眨巴大眼睛:“这家的糕点真好吃,我还想带给小鱼吃一点。”
“小鱼?”
宋仪有些发怔。
小杨氏尴尬道:“不过是小六儿身边的贴身侍女,近日来卧病在chuáng……仪姐儿你别往心里去,小六儿年纪小,不懂得这些。”
说完,又转头呵责宋攸:“那不过是个贱命的丫头,你怎可这样糟践你五姐姐的心意?”
身边的侍女吗?
宋仪想着,却并没有生气。
她笑了一笑,劝慰小杨氏道:“小孩子心xing,也是心善,何必苛责她?绿衣,去叫小二过来,一会儿打包一些带走。”
52书库推荐浏览: 时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