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将军生存手札[古穿今]_山楂丸子【完结】(167)

阅读记录

  许显荻甚至都没能休息就去办公了,秀chūn他们陪许老太到天擦黑才出来。

  长安大街上路灯早已亮起,许显荻派车将他们一家四口送回住处,大平方正的ca770匀速行驶在大道上,菜团早就睡着了,旦旦新奇的趴着窗口看长安大道。

  等进了四合院,汽车掉头开走之后,秀chūn才吁了一口气,这种感觉已经多长时间没有了,就跟她那个世界每年岁尾命妇贵女们要去宫中朝拜一样,在寻常人看来,能进入那种地方必然是显赫的象征,可真身在其中了,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累。

  比起大雪天在外面三跪九叩,谁不想在家含饴弄孙?

  许显荻还是那个许显荻,许老太更是那个许老太,可因为所处环境的不同,含饴弄孙都失了寻常之乐。

  陈学功把熟睡的菜团放在chuáng上,亲亲菜团白嫩的脸蛋,把许显荻老两口送给旦旦和菜团的礼物递给秀chūn,让她收好。

  旦旦自己甩了鞋,也不管洗没洗脚,钻到被窝里跟妹妹一块睡,嘟囔道,“今晚我不走了。”

  秀chūn失笑摇头,打开了锦盒,“苗苗哥,外婆给的东西太贵重啦。”

  陈学功笑,“给你你就拿着,反正是给旦旦和菜团留的。”

  很快陈学功入了职,秀chūn也去学校上了课,刚开学的课业主要还是以打基础为主,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门外汉,秀chūn原先看的书查阅的资料都跟中药相关,详细到化学结构方面,她学起来还是挺吃力。

  另外秀chūn发现了,她周围的同学学习都相当刻苦,甚至有的在食堂啃馒头也不松开手里的书,图书馆借阅室几乎是坐满了人,大家对知识不是一般的渴求,都很珍惜得之不易的念书机会。

  在这种大环境下,秀chūn不敢懈怠,她无法在学校自习读书,就把书借阅回来学习,但也没把中药丢在一边,她时常是边学西理边看中药,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糙学还有植物分类有很大兴趣。

  每当秀chūn看书的时候,旦旦都很自觉,把妹妹带出去玩,他也不跑远,就在家门口。

  曹婆婆没事gān,过来看秀chūn看了哪些书。

  “还看中药呢?你对中药感兴趣?”曹婆婆翻的书是秀chūn从泽阳带过来的,屠女士编写的手册。

  曹婆婆笑道,“是老屠啊…”

  秀chūn一听这语气,忙问道,“曹婆婆你认识屠女士?”

  曹婆婆点头,“当然认识,我们不止是校友,还是室友,更是好友。”

  秀chūn来了兴致,央曹婆婆多说些关于屠女士的事,曹婆婆笑道,“那时候她学的和你一样,都是生药,我学的物理,毕业之后我留在学校任教,她因为对本糙感兴趣,机缘巧合下被分配到中药研究所,做了她最喜欢的工作,现在还在研究她的糙本。”

  “那我以后能考她的研究生吗?”

  曹婆婆摇头,“还不能,据我所知,老屠还没到年限,你这么想跟老屠学习啊。”

  秀chūn点头,“看她的编写的书,觉得她是个有内容的人。”

  曹婆婆笑眯眯道,“这好办,再聚会,我带你过去。”

  秀chūn忙不迭感激,晚上陈学功下班回来一眼就瞧出了秀chūn的不一样,放下皮革包,打了水洗手,笑道,“遇到什么好事了,把你乐成这样。”

  秀chūn忙把曹婆婆和屠女士是同窗的事跟陈学功说了,“苗苗哥,你说的对,做人不能井底之蛙,出来之后才能碰到更好的机会。”

  庄稼汉jiāo的朋友是庄稼汉,工人大多和工人jiāo流,知识分子有知识分子的聚会,gān部有gān部的相处之道,人以群分,这话无论搁哪儿都合用。

  “是啊,这里不比泽阳,水深着呢。”陈学功捏捏她脸蛋,出去逗孩子。

  陈学功还没出去呢,就听见院子里传来曹大爷气急败坏的声音,“小丫头,我的画,我的画!”

  原来是菜团拿毛笔在曹大爷的水墨画上画了几个大圈圈大叉叉,还冲曹大爷咧嘴笑,露出米粒牙齿,奶声奶气道,“太太,你别生气嘛,生气对身体不好。”

  在菜团的概念里,她不认为曹大爷画的是一幅画,甚至与她话的圈圈叉叉无异。

  陈学功脑仁突突跳,秀chūn赶紧出去,小两口苦哈哈的跟曹大爷道不是,等着曹大爷劈头盖脸骂人。

  如果不是碍着形象,曹大爷气得简直想跺脚,怎么会有这样时而讨喜又时而讨厌的小姑娘!

  吃晚饭时,曹大爷的脸比往常更黑,旦旦和菜团都习以为常了,全消化了曹大爷时刻长着老驴脸的事实。

  在此之前,秀chūn已经把菜团带回屋好好教育了一番,菜团拉了拉曹大爷的手,小大人一般道,“好啦,我跟太太道歉,我保证以后不再乱画你的画,可是我真不知道你是在画画啊…”

  曹大爷一口气差点没提上来。

  秀chūn摸摸菜团的脑袋,菜团会意,接着道,“对不起,太太,你笑笑嘛,女太太笑起来就很好看,你笑起来也不会丑的。”

  第131章24号二更

  撇开菜团经常把曹大爷气得跳脚不谈,陈学功他们一家在京的生活还算顺心愉快。

  秀chūn入校一段时间后,学校总算把补贴生活费的诸多事宜落实了,因为秀chūn自认不算贫困的人,所以没有申请贫困补助,把补助金留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抛开补助金不谈,秀chūn一个月有十五块六毛钱的生活费,三十五斤粮票,六斤的细粮比例,其他像工业劵之类,他们不参与劳动则没有,好在这几年物资又比头几年好了些,有的商品已经逐渐不再需要工业劵,比如皮鞋比如尼龙袜等。

  相较别人住宿,秀chūn走读生就显得比较特别了,平常有什么活动,班上的班gān部都会到她家通知,一来二去,秀chūn跟班上的宣传委员马冬玲熟悉了起来。

  马冬玲跟她年纪差不多大,是个四川辣妹子,长得相当漂亮,不过让班上同学可惜的是,马冬玲也结了婚,还是个军嫂,xing子慡快又带了点泼辣,秀chūn很喜欢她的xing格。

  除却jiāo到新朋友这点,还有件让秀chūn高兴的事,曹婆婆要带她去拜访屠女士。

  “婆婆,我就这么跟你过去,会不会有点突兀啊?”

  曹婆婆笑道,“那有什么好突兀,老屠要是知道你想跟她学习,她高兴还来不及呢!”

  得了曹婆婆这句话,秀chūn安心了许多,赶着没课的空当,和曹婆婆一块去了研究院。

  相当简朴的地方,面积不过是秀chūn他们学校三分之一大,几排瓦房一点也不起眼,屠女士就在其中一间研发室工作。

  显然曹婆婆已经跟屠女士约好了,屠女士知道他们来,在研发室外的办公室等他们,身上还穿着白色工作服。

  短发圆脸,戴着厚厚的眼镜,说话声跟曹婆婆很像,轻声漫语很是亲切。

  她主动跟秀chūn握了手,笑道,“老林可是从来不张口托人事,想必你是真优秀她才能甘愿亲自带你过来。”

  秀chūn忙谦虚了两句,同时向屠女士表达自己想跟她学习的心愿。

  说起这个,屠女士稍严肃了些,对秀chūn半开玩笑道,“我这里很辛苦的,我要能gān出真事的人,不要花里胡哨。”

  这点秀chūn明白,“我不怕吃苦,希望老师给我个机会。”

  曹婆婆笑吟吟道,“老屠,人家都喊你老师了,看在我面子上,就收了这个徒弟呗。”

  屠女士摆摆手道,“想跟我学什么,我可以教你,但是当老师嘛,压力太大,不敢当不敢当啊。”

  说笑一番之后,秀chūn以后来研究所学习的事算是定了下来,平时她上课没有时间,只能在课间或者周末过来。

  能有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秀chūn很开心,真心感激曹婆婆。

  曹婆婆拍拍她的手背,笑道,“能学习是好事,想学习更是难能可贵,我也是你这个年纪过来的,对知识的渴求我能理解,好好跟着老屠学,她是个有真本事的人。”

  那一届同学里,能让曹婆婆佩服的还真没几个,屠女士就是其中之一,比她工作好的比她风光的大有人在,可就她是最gān实事的。

  晚上秀chūn把这事告诉了陈学功,陈学功与有荣焉,揽着秀chūn肩膀喟叹道,“怎么办,我媳妇都这么努力了,我也不能不上进啊。”

  秀chūn笑,“苗苗哥,在我心里你是最厉害的。”

  陈学功心里比吃了糖还甜,捏了捏秀chūn脸蛋,随即道,“chūn儿,我刚才没跟你开玩笑,以前在泽阳,医疗水平有限,我觉得我还可以,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来了首都之后才知道医疗水平已经不知不觉发展了这么多,如果我还在原地踏步,显然是不够。”

  秀chūn道,“苗苗哥,那你是要考研继续念?”

  陈学功点头,“是有这个打算。”

  秀chūn靠在他肩膀上,给他打气,“我相信你,一定能行!”

  “那就借chūn儿你的吉言!”

  两人又轻声细语说了好些近来的事,不知不觉夜就深了,刚入睡没多久,就传来了砰砰拍门声,是曹婆婆的声音。

  陈学功眠浅,一下就醒了,下chuáng开门。

  曹婆婆神色慌张,对陈学功道,“小陈,你快过来看看,你大爷肚子疼得厉害。”

  秀chūn也醒了,忙披了衣裳下chuáng跟他们去正房,此时也顾不得什么避嫌不避嫌了,秀chūn进正房时,陈学功已经解了曹大爷的上衣,在给他检查。

  曹大爷脸色极差,疼得冷汗直冒。

  因为职业的关系,家里听诊器血压计叩诊锤这类东西从来不缺。陈学功在曹大爷腹部上的几个压痛点快速按了下,又问了曹大爷几个问题。

  “怎么样小陈?你大爷他要不要紧?”曹婆婆满脸担心之色。

  陈学功拿下听诊器,对曹婆婆道,“应该是阑尾炎,不过不是急症,先给他吃点消炎药和止疼药控制下,如果明天还未好转,就送去医院,恐怕得手术。”

  曹婆婆吓得两腿打软,差点没站稳,秀chūn忙扶她坐下,陈学功回屋去找药了,趁这个空当秀chūn去烧开水。

  一通折腾,曹婆婆喂曹大爷吃下了药,陈学功一时半会没走,在正房看了一会儿,秀chūn不方便多待,跟曹婆婆jiāo代了两句就回了屋。

  菜团醒来尿尿了一次,揉着眼睛,没瞧见爸爸,就问秀chūn道,“妈妈,爸爸哪儿去了?”

  秀chūn索xing把菜团抱到大chuáng上跟她一块睡,拍着菜团的小身子道,“太太生病了,爸爸去看太太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山楂丸子 古穿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