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春暖_闲听落花【完结+番外】(153)

阅读记录

  严丞相在书房里来回踱了半刻钟,才转身进了正院,屏退了众丫头婆子,低声jiāo待着夫人宋氏,“明天一早,让老二媳妇去趟古家,如今古家该娶的娶,该嫁的嫁,赶紧打点着送李老夫人回乡安葬吧。眼看着天冷了,再晚路上就不好走了。跟婉儿说,多在上里镇住些日子,尽尽孝心再回来。”

  宋夫人点头答应着,担忧地看着严丞相。严丞相轻轻拍拍老伴的手,温和地安慰着她,“没什么事,别担心,总要闹腾几年,皇上…今天早上看着气色不好,像是染了风寒。这几天,你约束着家里,好好安生着,外言不入,内言莫出。”

  宋夫人点头答应着,“你放心,家里我看着呢,你也当心些。”

  “嗯。”

  严丞相站起来,走到窗前,背着手看着黑漆漆的窗外,眉头拧到了一片。这流言,从礼部先出来,信王掌管礼部多年,如今的礼部尚书钱继远又是信王侧妃钱氏之父,礼部,是信王的地儿,从他那里传出来……

  是谁生出的事?要生谁的事?

  严丞相呆站着想出了神,宋夫人取了件斗篷,走过来披到严丞相身上,低声劝道:“老爷也别太担忧了,保重身子。”

  严丞相拉了斗篷,转过身看着宋夫人,点了点头。

  程恪急匆匆地进了景王府,直奔内书房进去了。

  周景然迎了他进去,屏退了屋里侍候的人。程恪坐到椅子上,连喝了两杯茶,才笑着说道:“礼部左侍郎钟翰文的弹劾折子已经递进去了,赶着宫门落钥前递进去的,哼!”

  程恪冷“哼”了一声,又倒了杯茶喝了,才接着说道:“这是想打咱们个措手不及!”程恪恨恨的说道。

  周景然摇着折扇,撇了撇嘴说道:“二哥就是这样,净在这些小节上头做文章,耍的也是这样的小手段!两个县令那里,准备好了没有?”

  “好了,让洛川连夜过去一趟,折子日子提到昨天,塞到从驿路过来的折子里去,你放心。”程恪笑着说道。

  周景然点了点头,舒了口气,往后靠到椅子背上,抬手摸着额头,又接着烦恼起来。程恪又喝了杯茶,就站了起来,笑着告辞道:“今天是你的好日子,我就不耽误你dòng房了。”

  周景然皱着眉头,挥着手示意他坐下,叹了口气说道:“我正烦着呢。你别急着回去,陪我说说话。”

  程恪站着转过身,看着紧锁着眉头的周景然,挑着眉梢嘿嘿笑了起来,“你这一晚上,两趟dòng房,我倒不急,不过是替你急。人家一宵千金,你可是两千金。这样的好事,你还烦恼什么?”

  周景然眉梢一下子竖了起来,点着程恪恨恨地说道:“滚!”

  程恪大笑起来,拱拱手告辞出来,上了马,往王府疾驰而去。

  第二天的早朝前,内侍就过来传了上谕,皇上龙体违和,要歇一天。周景然忙递了牌子,要进去看望父亲。不大会儿,内侍出来带着周景然往蕴翠宫方向走去。程恪看着周景然跟着内侍进去了,才转身找到父亲,和他一起出了宫门,去户部办差了。

  内侍禀报了,程贵妃放下书,忙摆手示意着。皇上缓缓睁开眼睛,声音平和地吩咐道:“我没睡着,让他进来吧。”

  周景然走到榻前长揖着见了礼。皇上看了他一眼,转眼看着程贵妃吩咐道:“你累了一夜了,去歇一会儿去,让小景接着念给我听。”

  程贵妃笑着答应着,站起身,将手里的书递给周景然,温和地jiāo待道:“这一页刚刚念好,你接着念下一页吧。”

  周景然接过书答应着。程贵妃转身曲了曲膝,屏退了屋里垂手侍立着的宫女、内侍,和皇上告了退,下去歇着去了。

  皇上抬起手指点了点吩咐道:“你坐。”

  周景然小心地侧着身子坐到榻沿上。皇上皱着眉头,上下打量着周景然,慢吞吞地问道:“你就那么缺银子用?”

  周景然满脸的莫名其妙,看着皇上,茫然地回道:“也不是特别缺银子用,还过得去。”

  皇上闷了口气,从身边拣了张折子扔到了周景然身上,“你看看,堂堂皇子,怎么能做出这种事来?还把个弱女子推到前头!也不嫌丢人!”

  第一百八十八章:多事

  周景然急忙捡起折子,一目十行的看了,抬起头,眼睛里带着丝愤然,看着皇上申辩道:“我和小恪从界碑镇回来,眼看着好好地富庶之地淹成那样,愧疚之余,心如刀绞,晚上小恪赶过来和我说,他回去和世子妃李氏说了界碑镇被淹的事,李氏就想出了去界碑镇预收粮食的主意,米粮五谷,不拘什么,都以今年甲等市价支现银预买,至于预卖什么、卖多少,全凭农户自己来报。

  次年jiāo米粮时,若市价高于预购价,则以市价为准补银子或少收粮,若市价低于预购价,则以预购价计,若jiāo来的米粮五谷低于甲等,就以甲等计,若高于甲等,则另补现银给农户,若明年jiāo不足,后年再jiāo也成,父亲说说,这样预收粮食,到底……”

  周景然低头看着折子,说不下去了,皇上眯着眼睛看着周景然,沉默了片刻,沉声问道:“这李氏也懂得经营之道?”

  “是,李氏是古家李老夫人娘家侄孙女,从小跟着李老夫人长大,听说十二三岁起,就学着看账本管铺子了。”

  周景然恭敬的答道,皇上点了点头,“嗯,听说李氏嫁妆丰厚,陪了不少铺子过去?”

  “好像是,听小恪说,陪了几十家铺子过去。”

  皇上缓缓往后靠到靠枕上,目光深沉的看着周景然,半晌,才慢慢地说道:“你知道愧疚,知道痛心,就是好事,看来,你也不缺银子用,界碑镇离京城不过百里,但凡用些心,让人先去打听了,也不至于上这样的折子,这事,朕自会给你个jiāo待。”

  周景然急忙长揖道:“儿臣不敢,礼部也是为了朝廷、为了百姓。也是公心,儿臣……不敢!”

  皇上微微眯了眯眼睛,看着周景然,抬起手指点了点榻前的椅子,“坐下说话,听说因了这事,京城传了些闲话出来?”

  “嗯,儿子也听到了些。”

  周景然小心的做到榻前椅子上,耷拉着肩膀,有些没jīng打采的说道,皇上往后靠了靠,微微仰着头看着雕梁画栋的屋顶,出了一会儿神,才转头看着周景然,语气平缓的说道:“这事……就是委屈了李氏,若是不给她些体面转一转,往后李氏在汝南王府只怕难以立足。”

  皇上顿了顿,才接着说道:“古李氏,就是个极会做生意的,能聚财也知道散财,也从不以银钱傲人,倒让人敬重,这李氏从小得她教导,既能入了汝南王的眼,大约也差不了,这样吧,让你母亲出面,认她做个女儿,封个郡主吧。”

  周景然眼里闪过丝亮光,脸上露出了笑容来,“多谢父亲!母亲肯定欢喜!这回就不用总抱怨我不是个女儿,不陪她说话了。”

  皇上脸上闪过丝笑意,盯着周景然看了一会儿,挥了挥手说道:“下去吧。”

  周景然踌躇着,满眼担忧的看着皇上请求道:“父亲病了,儿子留在这儿侍候您,给您念会儿书,晚些再回去吧?”

  皇上脸上露出丝温和的笑意,挥着手说道:“我不过受了点凉风,人有些倦怠罢了,也算不得病,你回去吧,我歇上一天也就好了。”

  周景然忙起身告了退,小心翼翼的退了出去。

  皇上看着周景然出了屋,低头看着手里的折子,从旁边黑漆漆的匣子里取了几张纸出来,眯着眼睛看了一会儿,才放回匣子里,闭上眼睛往后靠了过去,他老了,这最小的儿子,也长大了,羽翼渐渐丰满,爪牙一天比一天尖利起来。

  午后,汝县、怀县两县联名递进来的请赏折子通过驿路明发,经无数人的手,递进了宫里,后面附了余味堂预收粮食的合约。

  礼部左侍郎钟翰文的折子被皇上转到了汤丞相和严丞相处,一通大骂之后,把钟翰文贬到了偏僻穷苦的梓州路普州做了通判,让他‘以体民qíng’去了。

  病中的皇上还是一连下了几道旨意,先是挑着礼部一星半点的不是,下旨严斥了信王“不以纯心办差”,又翻出李老夫人以往善行,谥号“贞惠”,又以皇贵妃所请,以汝南王世子妃李氏小暖为皇贵妃义女,册封为“安福郡主”,一连串的旨意,让礼部忙成一团,也忙成一团。

  严丞相得了信儿,来不及回府,急急的吩咐了心腹小厮,奔回府中jiāo待了宋夫人,遣人至古家安顿。

  京城官宦士族忙乱着,往古家再祭,往汝南王府道贺。

  古家接了旨,周夫人就引着古萧和严氏,即刻出门上了车,往福音寺连做三天法事,上告李老夫人去了,家中只留了知礼的管事、婆子、引着前来拜祭的人往明远堂李老夫人灵前拜祭了,再恭敬的送出去。

  汝南王府安静如常,道贺的人不分远近,都被挡在了二门外,王妃受了风寒,世子妃侍疾,无暇接待。

  这原本应该热闹非凡的大喜事,在古家和汝南王府的异常平静中,如同两滴热油掉进了冷水里,很快没了声息。

  李小暖从正院回来,听孙嬷嬷仔细说了古家接旨前后的事,长长的舒了口气,有严丞相照看着,古家自是万事妥当。

  李小暖放松着身子,往后靠到了靠枕上,想了想,往孙嬷嬷身旁挪了挪,低声说道:“嬷嬷,大姐夫纳了邹氏,这事,夫人知道吗?”

  孙嬷嬷眉头拧了起来,迟疑着说道:“倒没看出来,夫人和少爷都没看出来什么来。”

  “嗯,那烦劳嬷嬷去一趟福音寺,一来替我拜祭老祖宗,二来,探探这话,一定要探明白夫人的意思,若是能再探探严氏的话,那就更好了。”

  “那少爷?”

  “他就不用了,严氏的意思,就是他的意思。”

  李小暖冷淡的说道,孙嬷嬷微微叹息了一声,点头答应道,“那我这就去。”

  “明天赶早过去吧,兰初还没回来,这会儿过去,晚上就赶不回来了,这几天事多,你们两个都不在,外院我不大放心。”

  李小暖低声说道,孙嬷嬷忙点头答应着,“是我太心急了些。”

  李小暖又低低的和孙嬷嬷商量了些事,孙嬷嬷才告退下去忙了。

  第二天傍晚时分,孙嬷嬷就匆匆赶了回来,屏退了众人,和李小暖细细说着:“……大小姐也给夫人写了信,说了这事,夫人说,大小姐已经生了一个女儿,两个儿子了,孙小姐今年也五岁了,正该用心教导着开始学起针线礼仪来,孙少爷也要开蒙念书,她又要顾孩子,又要顾着照顾姑爷,哪里忙得过来?照理说,也该给姑爷纳个知qíng知礼的姬妾侍候着,她也好腾出手来好好教导着几个孩子,可大小姐从小xing子就qiáng,她也不好多说,如今竟然转过了这个理儿,夫人也就放心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闲听落花 种田文 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