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大摇其头:“存中兄此言差矣。酒比鹅贵,我可是赚了。”
这话一出,满堂大笑。
有好花好酒,亦有好客,这日的宴饮可算尽兴。然而跟苏辙想像不同,韩邈始终未曾向他兄弟二人约稿,就连之后苏轼所著的《气论》,也未曾刊登在《日新报》上。这韩景生莫不是只想同他们交好,并无他意?觉得自己可能想岔了,苏辙也不免有些羞愧,对于这位韩相公的族侄,倒是更看重了几分。
当然,关于“大气压力”,《日新报》还是登了梦溪生的小论。仍旧是一贯笔法,先写过程再写原理。不过这次发表的“压力”之说,可比之前元气燃烧,浊气不燃的说法更近了一步。而报上刊载的几个实验,亦是简单明了,连市井中人都一学便会。还有好事者拿着报纸,去瓦子里拆穿戏法,弄得那些玩水戏的深恨小报多事。
百姓只是图个乐,士林中人可就不一样了。
“这《日新报》怎地又讲起了气?”程颐对于报上内容,还是极为敏感的,尤其是这等涉及天理的事情。大气无处不在,还有压力,这可颠覆了他对于气的认知。若是旁人将也就罢了,偏偏梦溪生写的详尽,两个实验又能轻易复制,让人都找不到反驳的办法。若气当真如此重要,那“理”到底该是在气之先还是在气之后呢?
程颢倒是看得更深些:“这几日,苏子瞻不也写了篇关乎大气的《气论》。看来对此生出兴趣的,并非只有你我啊。”
苏轼的文章里,围绕的是“养气”。因大气有压,故而真正的“浩然正气”,并非寻常就能得到的。需要经过千锤百炼,抵挡无处不在的“压力”,方能成就真正的“大之气”,成就一个人的器量。不得不说,苏轼写文当真酣畅,让人读之胸腹都为之一舒。只是这样的论调,和他们的“天理”说,大不相同。
苏轼重人情,而他二人所学重的是“理”。若“大气压力”真的辩无可辨,是天地本就存在的东西。那他们的“理学”,又该如何对其进行解析呢?
程颐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日新报》上的小论,也是循序渐进。先有元气、浊气之分,再有碳气之毒,现在又到了大气之压。看来除了梦溪生之外,还有人在研究大气,似乎想将之推为显学。吾等的理学,不可落于人后。”
这是“天理”的一环,是“道”的根本,任何学派都要重视。尤其他们所学的还是“理学”,岂能甘洛人后?
“过些日,叔父就要返京。兴许能同他探讨一二。”程颢捻须道。
他们的叔父张载被天子召唤,要从渭州返回京城。有御史中丞吕公著和环庆路经略使蔡挺力荐,应当也能受重用。这当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张载精研“气学”,怕是当世对于“气”了解最深之人。他们最近也有频频寄报纸过去,想来张载对于这些气学上的发现,也该有新的认知和见解。这等经学,光看看小论、文章是不够的,还是要跟大儒探讨才行。
原本就足够震撼的“大气压力”之说,有了苏轼那篇《气论》的推波助澜,更是在士林中引起了轰动。连天子都忍不住召了甄琼问对。
甄琼哪会客气,有样学样给天子演示了几种大气压力的表象。赵顼看得目瞪口呆:“这大气当真如此厉害?那人身上为何无所觉呢?”
“官家也瞧见了,唯有差异才会显出压力。杯中无气,或是满溢热气时,大气之巨力便会作用其上。就如吾等炼丹,若是密闭太严,炉中又有水汽,便容易炸炉。”甄琼也是仔细想过这气压的,也很容易跟之前的炸炉联系在了一起。将来炼气,这样的危险情况怕是更容易出现,不得不谨慎啊。
赵顼心有余悸的点了点头:“是当小心!先生近日可要继续炼气?”
他可不想这小道因为炼气伤了身。虽说大气神奥,须得细细精研,但是赔上一个无所不知的聚宝盆,可不是他乐见的。
“最近倒是不急,下来要去金明池看龙舟争标,还要逛逛玉津园,等到入夏再炼气就好。”甄琼有一说一。那天聚会过后,米芾就死乞白赖的开始蹭座了,只想在金明池边占个看龙舟赛的好位置。还有玉津园听说也要开放了,他还惦记这去看看那些稀奇的珍兽呢。
赵顼:“……”
虽说你一个观主没有固定的当班时间,但也不能落落大方的缺席吧?还有这种事情,干吗专门说给我听?不会是想讨一个棚子吧?
守丧还未结束,今年也没法去金明池的赵顼顿时郁闷了。憋了半天,最后还是赏了甄琼一座观龙舟的棚屋,就在金明池东岸,乃是御座左近的好去处。至于玉津园,也可以让专人为他舞象。
没想到来打个报告还能得这样的好处,甄琼美滋滋回去,就跟米芾炫耀了起来。听到这消息,可把米芾乐开了花,还不忘找来了李公麟,告知他这好消息。
李公麟可不像米芾,有一个当天子乳母的娘亲。原本还以为只能在金明池外围遥遥远眺争标,哪能想到还有坐在池边彩棚里观看的好事,也是喜上眉梢。想了想,他略有些羞涩的道:“前日桃园小聚,我也画了一副饮宴图,想要送给通玄先生以示感谢。”
一听这话,米芾就连连摇头:“千万别!书画送他都是白费,还不如给钱呢!”
哪有这等粗俗的道理?李公麟是不信的。也不听米芾的劝,在装裱过后,他亲自带着画轴,送到了甄琼府上。
52书库推荐浏览: 捂脸大笑 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