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悲催伴读_八爷党【完结+番外】(92)

阅读记录

  “啊咧?”韩嫣睡得迷迷糊糊的,看着明显被气的铁青着脸的卫绾,迷惑的挠了挠脸蛋——

  什么状况?

  作者有话要说:好吧,如乃们所愿,亲上了

  话说写这张的时候,真心觉得哄着刘彻的韩嫣也挺渣啊╮╯_╰╭

  皮埃斯——

  今天就更新两章吧~~

  某八需要休息一下,明天再爆发吧

  O∩_∩O~

  第一卷 初临大汉 第八十六章 说儒

  更新时间:2012-7-4 13:24:15 本章字数:6858

  “韩嫣,老师在问你对于《荀子*劝学篇》的看法。”周明锦赶在卫绾开口之前,连忙说道。

  韩嫣闻言,立刻起身,肃容说道。“回太傅的话,韩嫣以为,荀子这篇《劝学》说理透彻,结构谨严,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微言大义,振聋发聩。”

  听到韩嫣一连串的赞不绝口,卫绾yīn沉的面容缓和许多,继续追问道:“那你觉得荀子的道理,对吗?”

  韩嫣沉吟片刻,缓缓开口:“荀子,乃是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世间一切事qíng都是在变化的,而我们则要不断的学习,来顺应这变化的世事。同时,荀子还主张人定胜天,qiáng调教化的作用,qiáng调礼法,认为治理国家既要用‘法’制也需要用‘礼’制。以德服人,用道德来教化万民,这样国家才能真正的实现大同。而这篇《劝学》,则是荀子的代表作,也淋漓尽致的展现了荀子的思想。”

  韩嫣一席话说得深刻透彻,听得即便原本还有三分不满的卫绾也不禁连连点头,而刘彻眼中更是异彩连连。他从小就知道韩嫣对儒学不怎么敢兴趣,只是没想到他居然还能把儒学研究的如此透彻。

  而另一边,卫绾也qíng不自禁的用探讨的语气对韩嫣问道:“那么阿嫣认为,荀子所提出的,治理国家需要用‘礼法’的观点行不行得通呢?”

  “自然能够行得通。”韩嫣顺着卫绾的话说道。早先的儒学还是好的,只不过汉武帝之后将儒学可以推崇的上了神坛,慢慢让儒学那种兼并宽容的态度丧失,从而变得专制迂腐,这才发展成了后世的程朱理学。因此韩嫣虽然对儒学没什么好感,但是他厌恶的只是一些儒生非要把好好的一门学问当成平步青云的踏脚石,当成他们争取功名利禄的工具,而不是厌恶儒学本身。

  韩嫣稍微顿了顿,整理了一下思绪,这才开口说道:“chūn秋之时,诸侯争斗,各国林立,礼乐崩坏。从而导致各种不同的学说学派如雨后chūn笋般争先恐后的出现。这些学派就好像御花园里面的百花一样争奇斗艳,每一个主张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可用之处。儒家或者是道家都是其中之一。”

  卫绾听到这里,赞同的点了点头。道家当初也不过是诸子百家的一种,只不过高祖在建国之初承袭秦制,选了道家的主张作为治国之本。这才使得道家有了现在的尊崇。可是在卫绾看来,道家的学说过于平淡消极,已经不适合大汉今后的道路了。

  “在韩嫣看来,治理一个国家,就好像做一道美味佳肴一般。主要的食材是我大汉的江山,而诸子百家的学说不过是佐料而已。”听到韩嫣这么说,太子学堂内的众人不由得会心一笑。韩嫣善于烹饪以及他和韩庄酒楼的关系整个大汉无人不知。如今见他把治国之论和做菜联系在一起,虽然有些拾人牙慧之嫌。但是众人还是听得津津有味,期望能从韩嫣嘴里听到一些别的东西。

  “其实要想做出一道美味佳肴,只用单一的一种佐料很定不行。这样会将菜弄得gān巴巴的,虽然吃了也能够饱腹,可是没有什么美味可说。”韩嫣做了个比喻,然后说道:“而治国也是如此。首先,治理一个国家一定要有律法,韩嫣窃以为,一个国家的律法是这个国家的根本。我们想要了解一个国家的体制和其他方面,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去研究这个国家制定的律法究竟如何。比如夏朝崇尚忠诚,商朝崇尚质朴,周朝崇尚文化,而这些东西在他们实行的律法礼制方面都能够得到体现。”

  众人闻言,不由得点了点头。

  “汉朝承袭秦制,虽然说的是以道家观点治理天下,崇尚垂拱而治,不为而治。”说道这里,韩嫣观察卫绾,发现他微微的摇了摇头,不由得会心一笑:“可是同样是承袭道家观点治理国家,为何秦朝bào戾,不过二世而亡,我汉家却承袭了七十年,如今却是越来越兴盛呢?”

  听到这里,刘彻不由得挑了挑眉。

  “无他,执法之人不同也。”韩嫣说到这里,又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说同样的一把刀,有的人会拿着他保家卫国,血战沙场在边关抗击匈奴。可是有的人却会拿着他入室抢劫挖人坟墓甚至是杀人销赃。当然,也有的人拿着他去杀猪杀牛,上山打猎维持生计。拿刀者的想法不同,那这把刀的作用自然就不同。”

  刘彻若有所思的皱了皱眉,低头不语。

  “再回过头来说做菜的问题。这治理国家也如同做菜一般,食材是这锦绣河山,佐料是诸子百家。因此制定律法需要法家的人才。与民修养,劝课农桑需要农家的人才。和外邦jiāo流,从事外jiāo上的各种活动的话我们需要纵横家的人才,每逢重大事qíng挑选吉日的钦天监则需要yīn阳家的学子,朝廷推行各种工具甚至是大兴土木的时候,这些工具、设计则是由墨家的人动手制作的。教化百姓让他们明辨十分懂得什么是大义从而忠君爱民需要的是儒家,上战场杀敌保家卫国则需要兵家……至于道家,更不用说了。只有各家的学说共同努力,才能造出一个繁华盛世。这当中,缺了哪一个都不行的。当然,更不是说只有哪一个就行了”韩嫣说的口gān舌燥,不由得伸手端起案几上的盛器将碗中酸梅汤一饮而尽——他不喜欢茶汤的味道,这一点也是人尽皆知的。

  “韩嫣的意思是说每一个学说都有每一个学说的特点,儒家学说并不一定要比别的学说优秀,也绝对不可能代替别的学说!”刘彻皱眉,缓缓说道。

  “然也!”韩嫣欣慰的点了点头,说了半天,总算没有白说。

  “不光如此,儒家提倡忠诚,提倡天下一统,认为……”韩嫣说道这里,猛然惊醒,看着若有所思的卫绾“哎呀”一声叫出来:“到下课的时间了,太傅你可不能拖堂。正所谓劳逸结合,你可不能扼杀了太子殿下学习的兴趣啊!”

  卫绾被韩嫣突如其来的一手弄得措手不及,有心想让韩嫣将未尽的话说完,不过他心知韩嫣这人虽然表面上温和无害,其实最是狡诈。他要是不想做的事qíng,能变着法的给你绕过去。谁bī着也不行。当下只得意犹未尽的摇了摇头,对着众人说道:“那今日的课程就到这里了。回去之后每人写一篇关于如何学习的策论来,下次上课的时候jiāo给我。”

  等卫绾抱着竹简出去之后,刘彻迫不及待的问道:“阿嫣,你刚才想说什么。”

  “我想说午餐时间到了,我们该吃饭了。”韩嫣翻了翻白眼,拉着刘彻和周明锦会太子宫了。简单吃过午饭之后,韩嫣等人在刘彻的书房继续辩论开来。

  “儒家提倡忠诚,提倡天下一统,甚至还发表什么天人感应说,从短暂来看,确实能够提高百姓对于朝廷、臣子对皇帝的忠诚度,提高皇权的重要xing。可是如果如果按照殿下的想法,恨不得朝廷所有的人都是儒生,所有的事qíng都用儒家那一套来办,也是不行的。别的就不说了,儒家讲以德服人,可是殿下的愿望是让我大汉的军旗cha遍匈奴的每一寸土地——难道殿下将来想要让那些个儒生带着《论语》去沙场上给匈奴人念经吗?”

  “扑哧!”被韩嫣的形容逗得乐出声来的周明锦实在忍不住的笑道:“那帮子儒生还不得被匈奴人像切菜似的给割了脑袋。”

  和周明锦关注的焦点不同,刘彻有些好奇的问道:“什么是天人感应说?”

  “有一个儒生,读了《chūn秋》,发现记载国家如果有乱事发生,上天会先用灾害异响来给予警告,所以认为上天对于君主还是偏爱的。只要君主还算得上是圣明之主,那么上苍就不会抛弃他,只会辅佐他,庇佑他。认为人君是上苍的儿子,尊称为天子。”韩嫣简单几句将董仲舒的主张概括一下。

  “说的真好!”刘彻眼前一亮,忍不住赞道:“人君都是天子。自然受到上天的庇佑。”

  “好什么好,纯粹扯淡。”韩嫣忍不住翻了翻白眼。“日蚀地龙,那都是自然灾害,和君主是不是圣明有什么关系?”

  说到这里,韩嫣顿了顿,压低了声音,缓缓说道:“自陛下登基以来,我朝发生了多少次日蚀?多少次地震?你能说陛下不是圣明之主吗?”

  刘彻悚然一惊,“父皇英明神武,勤政爱民,自然是百年难得一见的任君明主。”

  “那不就是了。所以说这什么天人感应说不过是那帮子儒生编排出来糊弄人的。泱泱大汉,江山万里,谁能确保就年年风调雨顺,没病没灾的?若是照他们的说法,一旦出了灾害,不去想怎么援救,怎么疏导百姓,让他们所受的伤害降到最低,反而想着抓皇帝的把柄,认为是皇帝的失德才导致上苍示警……长此以往,皇权的尊崇岂不是又被儒家给替代了吗?“韩嫣看着刘彻悚然变得铁青的脸,将后半句话说的愈发深沉。

  “儒家宣扬忠君爱民,宣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皇权至上自然是好的。可是也没必要什么事qíng都要照他们的话去做。”韩嫣委婉的说道:“殿下还记得辕固生吗?”

  “当然知道。”刘彻接口说道。辕固生是一名诗博士,儒学的佼佼者。曾经在朝中和一名叫huáng生的道家学者辩论过夏周两朝的改革。在辩论中,辕固生引经据典,认为商汤诛夏,武王伐纣都是顺应天意,认为天地是不断变化的,时候到了就要推行改革,不然就会被抛弃消灭。而huáng生则利用新鞋和破帽的理论反驳,认为鞋子再新都要穿在脚上,而帽子再旧都要待在头上,君王失德,臣子只能辅佐而不能诛杀。却被辕固生用高祖皇帝推翻秦氏bào政的说法给堵了回去。却也因此得罪了将huáng老之学奉为圭臬的窦太后。因此窦太后派人将辕固生给扔到野猪圈去了。让他和野猪去讲道理,讲变通。

  “殿下认为,辕固生说的对吗?”韩嫣问道。

52书库推荐浏览: 八爷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