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定北狠吸了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他对宁衡说:“阿衡,我心中不安。他们能让宁州和凉州生乱,同样也能让鲜卑生乱,而且防不胜防。高飞扬在鲜卑虽然治理上游刃有余,但鲜卑现在的qíng况不必咱们原本以为的匈奴好多少,朝廷下发的那点粮食和牲畜也只能缓一缓燃眉之急。鲜卑人若是被煽动,到时候顾首不顾尾,我只怕就算是阿爹也将束手无策只能硬拼。”
大靖在鲜卑建府也快有七年了,鲜卑人现在看来与大靖人相处太平,但耐不过灾年的祸事。
鲜卑损失惨重,大靖要养活这些人不容易,若是这时候匈奴或是羌族给这些为了活着什么都能gān的老百姓一条生路的话,原本就对大靖并无多少归属感的鲜卑百姓是叛还是忠,答案一目了然。而入主鲜卑的徙民,熬过了这几年灾,也是饥皮饿骨,就算死忠于大靖也没什么战力。
想及此,他心中便觉得有一团火在烧。
他朱定北能想到的事qíng,匈奴或是李党怎么会想不到?
事实上,比起宁州和凉州,鲜卑府才是他们更好的下酒菜。他不相信,他们竟然会放过这个大好的机会,让鲜卑府太平地挨过这一年去等大靖全面的粮畜救助。
“阿衡,我们必须尽快离开,必须快。”
他说。
宁衡叹了一声,在不断轰炸天际的雷声中说道:“我知。”
朱定北实在坐不住,这些猜测让他心中不安,可别说这个岛,便是这场雨就让他在这个破烂的糙棚中寸步难行。虎落平阳,朱定北一时间心酸又不忿,忍了半晌才在宁衡的劝告下坐回糙团上。他扯过今日搭棚时剩下的木头,剥了树皮,在角落摸索出一些尖锐的石头――他昨日找到一些果壳坚硬的野果,便是用这些石头尖撬开的。
宁衡见他在木头刻着什么,不由心疼:“长生,你靠着我睡一会儿吧,明日你还得耗用体力。”
朱定北摇了摇头,也不管宁衡看不看得到,在黑暗中刻了两笔,摸索了一下字迹实在分辨不出,便gān脆用石尖在木面上用力刻下两个字:朱、宁。
他对宁衡说:“没有多少时间了,阿衡,我不想gān等着。”
他们现在都有伤在身,他腿上的皮外伤还好说,宁衡的伤却必须小心养着。等到他们造出船,摸索到出路已不知道是猴年马月,所以,他们要求援。
宁衡愣了下,再看他手脚并用折断了一截木头开始剥皮,便明白了。他道:“长生你来折,我来刻。”
见宁衡明白他的用意,朱定北自然同意。
宁衡边刻边暗自想着旁的事,他在岛中消极度日,从未积极想过逃生的办法。可,长生一定没有一刻停止过思考吧,否则也不会这个时候二话不说便用这些木头开始刻字求援。想必他前两日已经有这样的念头了,否则怎会提前弄了这么多木头回来,是因为他的伤长生不敢离开太远太久,才会暂时将投木入海寻找救援的想法搁置吧。
朱定北一脚踩着木头双手用力掰断,这么闷不做声地gān了半晌,直到糙棚里多余的木头全都用完了,他才停下来。
摆弄着刻好字的木头,朱定北唉声叹气道:“但愿这些木头能飘得远些。”
他相信,宁家还是朱家一定不会放弃他们二人,不论过去多久海上肯定有着搜救他们的船队。只盼着,这些刻字的木头能在他们造船离开前今早将救兵引来。
不多时,宁衡也刻完了,他搓了搓被尖石头割伤的手,对朱定北道:“尽人事。”
尽人事,听天命。
似乎,除此之外他们并没有第二个选择。
滂沱大雨下了整整一夜,天光见亮的时候才终于停下来,远远看见红日破海而出驱散了漫天乌云,朱定北二人心中也不由被雨过天晴的景象所安抚。
朱定北深吸一口气,回头对身后破败的糙棚甩了个脸色,而后道:“找点吃的,等午后再忙吧。”
雨下这么大,估计连一块gān木头都找不到,生火都是个大难题。还有树上的水都够呛,朱定北也不想自己冲动地进去再拖着一身水出来,所以不论是要伐木还是煮药膏都得等太阳将水迹晒得差不多了再说。
朱定北又将昨夜没吃完的青果拿出来,这东西吃饱不易,但果腹还是可以的。
两人坐了一会儿,便就动手将糙棚拆掉――不找点事qíng做,心里憋得慌。宁衡可以忍受得住安静而不胡思乱想,但朱定北不行,势必得让自己忙起来才行。
到了午后,朱定北便入了林子里,宁衡则在水边搭起的石碓上用一块天然的凹陷的“石锅”煮药,用圆润的石头磨制药糙。等朱定北从林中回来,他的药膏也差不多做好了。
两人粗略地吃了一些,又换了药,在新搭起的糙棚里睡了没一会儿,朱定北便滚到宁衡身边和他凑在一起。
“格他老子的要变天了。”
朱定北双手挨着宁衡温热的皮肤才好受一点,昨夜那场雨后白日里还没多大感觉,但入了夜骤降的温度便叫人不好受了。
他们在岛上度过了霜降,眼看着立立冬也没两日了,御寒之事迫在眉睫。
宁衡将朱定北抱在怀里,手掌在他背上搓着让他发热,仗着比他宽了一圈的体格,让他埋头进自己的肩窝里。朱定北也不觉有什么,自己也学着给宁衡身上擦出些热量来,两人虽没有说话,但这一夜,岛上兔子不知为何全都打了个哆嗦。
天,转冷了。
第165章 鲜卑战起
第一百六十五章
洛京,镇北侯府。
“还没有找到吗?”
老侯爷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哪怕是纵横沙场见惯了生死的老元帅,在自己孙儿生死不明的时候,却还是心如刀绞。
长生还这么小,连弱冠都没有。若是如此匆忙地走完这一生,绝不只有可惜二字。他知道孙儿的抱负,更知道他的聪慧和潜力,若是出师未捷含恨而终,孙儿该有多不甘心。
朱三想说,小侯爷会没事的。
已经两个月过去了,他一直用这样的话安慰自己和老侯爷,可是现在他也不敢再盲目相信。宁家和南海水师还有朱家人联合搜救,这么久的时间却还是一点消息都没有,他心知此时应该做的是尽人事并做好最坏的心理准备,而不是一味地幻想最好的结局。
给了太多希望,当结果不如人意时,只会更绝望吧。
第二日,他们又被一则消息弄得措手不及。
宫中贤妃娘娘触犯宫规祸乱宫闱,致使一个低位嫔妃难产而一尸两命,已被皇帝禁足在长寿宫中。
老侯爷怒发冲冠:“放屁!我老朱家的女儿稀罕别人生的儿子吗?就是想要也会直接去取,绝不会做出伤天害理的事!”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他就入宫与皇帝了解内qíng,得知竟是膝下无子的女儿为了收养那个低位嫔妃的孩子计划了一场去母留子,又一时不慎让那嫔妃一尸两命,接连放下谋害妃嫔、残杀皇嗣的大罪。
简直不可理喻,他绝不相信自己的女儿会做出这样的事。
皇帝对他的怒气不为所动,只是掀了掀眼皮道:“镇北侯,朕的孩子死在长寿宫中是事实,就算不是她谋划,也有失职之罪。朕如今让她待在长寿宫中也是为了保全她,这件事朕会查清楚,该是谁的罪过谁来背负。”
老侯爷拧了眉头。
不是因为皇帝不肯解除贤妃娘娘的禁足给她公道,而是暗自心惊:皇帝越发凉薄了,面对子嗣之死竟是如此淡漠。
他争辩了几句,最后还是无功而返。
老侯爷看得出皇帝的态度,他没有给女儿定罪,也愿意还她清白。而那位低位嫔妃确实住在长寿宫偏殿,在那里出了事,女儿都有一定的责任。老侯爷对后宫之事鞭长莫及,只盼着皇帝能够尽快查明真相还她一个公道。
老夫人反而比较镇定,她劝告老侯爷:“乐儿早已看开自己的处境,你要相信她在宫中生活了这么多年,有自己的自保手段。”
见丈夫还沉着一张脸,老夫人叹了一口气:“你别怕女儿伤心,乐儿……早就看开了,她都明白的。”
她不相信皇帝,但她相信自己的女儿,不管是受到冷遇还是宠冠六宫,乐儿都能够好好地活下去。作为一个母亲,她如何不心酸,这是一个女人的悲哀,这样的命运原本也不应该由她jīng心呵护着长大的女儿来承受。
但世间事难两全,她也知道不论是丈夫还是皇帝当时都别无选择,亦明白一个无法与丈夫举案齐眉白头偕老的女人,一个注定得不到君王之爱的嫔妃,清醒地活着比抱有幻想更qiáng。
知女莫若母,此时入夜的长寿宫中,贤妃娘娘并没有自怨自艾。
虽然蒙难,但没有人敢看低或为难这位一品妃,这并非因为贤妃自己的身份――只要朱家在一日,她入不入皇帝的眼,一品皇妃的身份和待遇就不会有变化。
贤妃:“都做好了吗?”
推门而入的掌事姑姑红禾应声道:“是的娘娘,都已安排妥当。”
贤妃娘娘叹了一口气,最可惜的却是那个孩子啊。也怪不得别人用那个孩子来中伤她,看着那个在母体里一日一日长大活泼的孩子,她喜爱有加,甚至想过,往后那孩子若是同他母妃留在长寿宫中,她便尽力眷顾那个孩子,看着他长大成人。
可现在,那孩子连出世的机会都没有,与那个身份不显的女人一样被胡乱下葬了。
她这一生都不能拥有自己的生养的孩子了,看着时光一点点老去,看着别人的皇子一点点长大,她心里又怎会没有过羡慕呢?但早在好些年前,她已经平静地接受了这个事实,也接受了,正是皇帝,亲手扼杀了她作为女人生儿育女的幸福。
她命人将早前为那孩子准备的长命锁送与那孩子一并安葬,只希望他下一世投一个好人家,再也不要投胎到这yīn诡的皇宫之中。
红禾姑姑了解自己的主子,因此在贤妃娘娘被禁足之后也没有说安慰话让她宽心,只尽力维持住长寿宫中的秩序,替她分忧。她垂立一旁,半晌又听到贤妃娘娘幽幽地叹了一口气,说:“只盼着阿爹阿娘不要受惊才好。”
红禾姑姑:“今日奴婢打听到老侯爷进宫为娘娘求qíng,不过被陛下挡回去了。”
贤妃娘娘笑起来,能够生在朱家,做爹娘的女儿是她这一生最幸运的事。她心中微暖,而后又道:“红禾,你留意一下宫中的消息。还有,若是长生平安回来,立即与我说。”
52书库推荐浏览: 谢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