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 作者:来自远方【完结】(44)

阅读记录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这个祸害不除,终将成为大患!
弘治十八年,农历三月壬寅,刘瑾被下司礼监,当日即被放还。
隔日,皇后入乾清宫,半个时辰后,内官急召太医,宫内一片肃然。
傍晚,龙体大安,皇后闭门坤宁宫,皇太子奉药御前,内阁大学士李东阳、刘健、谢迁奉召觐见。
掌灯时分,三名阁臣离宫,面上都是怅然。
其后,天子罢朝两日,至第三日方现身临朝,群臣稍安。
朝中之事,杨瓒自无从得知。唯一的感觉,近日里巡城的官兵和衙役忽然增多,时而能见佩刀的锦衣卫从道上驰过。
思及多种可能,仍无头绪。只得暂且将疑问压下,每日里在房中练字,等着殿试放榜。
弘治十八年农历三月癸卯,传胪大典。
奉天门大开,三百零三名贡士均着玉色澜衫,头戴四方平定巾,入奉天殿听宣。

殿前,大汉将军着明甲,金吾卫持长戟,锦衣卫佩腰刀,分立两侧。
殿中,飞禽补服的文官在左,走兽补服的武官在右,肃然无声。
御阶之上,弘治帝身着绛纱衣,赤色蔽膝,头戴十二缝乌纱帽,手持一尺二寸玉圭,端坐龙椅。
殿试金榜已由填榜官书就,待贡士进殿,行大礼之后,将悬于奉天殿前。
金榜共有两份,大者高悬,小者由中官奉在御前。
三拜之后,弘治帝抬手,身着蟒服鸾带的宁瑾上前半步,朗声道:“天子敕,赐今科贡士谢丕进士及第,钦点状元,赐朝服冠带。”
“赐今科贡士顾晣臣进士及第,钦点榜眼,赐宝钞千贯。”
谢丕和顾晣臣位列三鼎甲,并不出众人预料。
接下来的探花之位,有人猜是董王已,亦然有人猜是崔铣,无有定论。十四名读卷官却是表情如一,让人猜不透半分。
不料想,宁瑾略提高声音,道出一个群臣都很耳生的名字。
“赐今科贡士杨瓒进士及第,钦点探花,赐宝钞千贯。”
除了殿试读卷官,群臣皆面现愕然。
杨瓒?
这是哪个?
站在队伍中的杨瓒亦是耳际嗡鸣,愣在当场。
探花?!
☆、第二十一章
天上掉馅饼,绝对好事。但馅饼太大,超过承受能力,也可能把人砸晕。
杨瓒所面对的,就是这种情况。
不提唐宋,只论本朝。
自太--祖高皇帝开国以来,历届科举取士,三鼎甲多取自春闱前十,乃至前五。
杨瓒是会试第五十九名,既无才名,亦无家学背景,更非前朝世家子弟。按照常理,进士出身无碍,二甲传胪都是奢望。
如此一个不起眼的贡士,却在殿试之后鱼跃龙门,一鸣惊人,被天子钦点为一甲探花。
到底是什么样的文章,如何的锦绣堆叠,振聋发聩,才让天子做出这样的决定?
不说史无前例,简直是奇闻!
其惊人程度,完全不亚于父子两鼎甲,一门双进士。这已不是鸿运当头可以形容,简直是祖坟冒青烟!
若天子赐字的消息传出,可以想见,今日之后,杨小探花必终日沐浴朝臣和同年的目光中,躲无可躲,藏无可藏。
先时还可在客栈闭门,现下?
今日关门谢客,明日必传出小人得志,眼中无人之名。
立在殿中,杨瓒没有狂喜,只有愕然,甚至有几分不确定。
二甲靠前倒也罢了。
一甲探花……当真是做梦都想不到。
不是场合不对,他当真想仰天长叹,难道是杨小举人无辜枉死,老天都看不过去?这是否同样意味着,杨家也会时来运转、否极泰来?
御阶上,天子端坐不动,亦不理会群臣的惊愕。只微微颔首,让宁瑾继续念。
群臣心有疑惑,也不会在此时表现出来。
想知杨瓒是什么人,有什么隐藏的背景,待恩荣宴后,自可一清二楚,一目了然。
“赐今科贡士董王已进士出身,钦点二甲传胪。赏宝钞五百贯。”
“赐今科贡士崔铣进士出身,赏宝钞五百贯。”
“赐今科贡士湛若水进士出身,赏宝钞三百贯。”
“赐今科贡士王秉良进士出身,赏宝钞三百贯。”
……
“赐今科贡士王忠进士出身,赏宝钞三百贯。”
二甲榜单读完,宁瑾的声音仍回响在奉天殿中,久久不绝。
位列二甲的贡士心潮澎湃,喜不自胜。牢牢握紧拳头,压抑着兴奋,方不至失态。
未被念到名字的贡士表现不一。
只为取中做官者,自然心态平稳,且有几分喜意。
想要青云直上者,则多有些失望。不至垂头丧气,也是难以畅怀。
一甲不及,二甲不中,必是落入三甲。
同进士,如夫人。

52书库推荐浏览: 来自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