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臣单于知道事情存在蹊跷,未必真如裨小王所言。但他同样可以加以利用,用来巩固自己的权威,同时威慑汉朝。
他甚至觉得兰稽死得正是时候。
换成往常,他未必能轻松调动本部骑兵,尤其是王庭四角手中的军队。
“天所立大单于,您有上天赋予的勇武和智慧!”左贤王於单最先开口,各部首领纷纷附和。
右贤王失去心腹,正怒火中烧,战意高昂,加上军臣单于开出的条件十分诱人,对这个决定没有任何异议。右谷蠡王觊觎铁器、牛羊和人口,一样拥护单于决定。
左谷蠡王伊稚斜看向位于上首、威望高涨的军臣单于,下一刻神情微凝,单手握拳捶在胸口,和众人一同高呼。
☆、第61章 第六十一章
三支别部顶风冒雪, 不顾损失, 终得以逃离匈奴本部的截击和追杀, 艰难抵达云中郡。
他们原本离雁门郡更近, 摆脱右贤王的追兵之后, 本可以直接南下,进入雁门太守的辖地。偏偏部落首领和祭师一致决定绕远,绕过雁门、定襄两郡, 一路朝云中郡进发。
究其根本,无外乎对强者的崇拜情结使然。
这并非说雁门和定襄两郡的太守不强。
事实上, 边郡太守没有一个不能砍人。有一个算一个, 遇到外敌来犯,从没有半点含糊,全都是抄起刀子就砍。
问题是魏太守强到一定境界, 也凶到相当程度, 对须卜勇麾下的部落穷追猛打, 说屠就屠, 鸡犬不留。哪怕被灭的大多是别部, 消息传遍草原, 照样给各部留下不小的心理阴影。
时至今日, 匈奴本部南下打谷草都会绕开云中郡。
草原上的生存环境, 注定催生崇拜强者的文化。
别部首领拍板,部民无一提出异议, 反而认为首领英明。魏太守多强, 多狠, 多么地杀人不眨眼,要是能留在云中郡,会是多么地让人安心!
即使途中损失不小,抵达云中郡边界时,三支别部加起来仍有超过两千骑兵。加上老人、妇人和孩童,以及数千头牛羊,浩浩荡荡开过来,必然引起烽燧台的警惕。
候官迅速登上高处,眺望风雪中走来的队伍,正要点燃狼烟,队伍忽然停住。
“怎么回事?”
候官一头雾水,闻讯赶来的尉史也是摸不着头脑。
就在这时,别部牧民如潮水分开,队伍中走出数名虎背熊腰的壮汉,拱卫部落首领,策马朝烽燧台走来。
距离大概五十步,众人下马,其中一人大声道:“我等羌部,今反匈奴降汉,愿为汉天子牧马!”
冷风呼啸而过,来人的话有些听不真切,连续喊过数遍,烽燧台上的军伍才明白其意。
尉史和候官面面相觑,不敢自作主张,命军伍朝对方喊话,让他们停在原地,不许再前进,同时派人快马加鞭赶往云中城,将情况上报太守府。
往年不是没有别部来投,但要么是叛汉之人的后代,如弓高侯;要么是靠近汉朝边界,同边郡往来频繁的部落,例如乌桓部。
数千人的羌部来投,实在是少之又少。还是赶在大雪纷飞的月份,不知道走了多远的路,连守边数年的军伍都感到惊奇。
军伍马不停蹄赶到云中城。为免耽搁时间,一路将鸟羽插在头上,入城亦未下马,驰到太守府前,方才拉住缰绳,高喊有急情上禀。
彼时,雁门和上郡来人已启程返还。
临行之前,李当户特地往畜场见过赵嘉,将一枚木牌交到后者手中,言日后到上郡,可凭此物到太守府寻他。并再三叮嘱,假使李太守调往他郡,木牌一样能用。
不是李当户话痨,而是以李广的调任频率,今年在上郡,明年说不准会迁到哪里。总之,李太守横跨大汉,遍览边陲风光,将边郡太守做个遍,真心不是虚话。
事实上,如果不是魏尚还活蹦乱跳,不出意外能再战二十年,说不好李广连云中太守都能做上一回。
两郡来人离开后,魏悦请示魏尚,从材官中择选体壮擅骑者,增扩骑兵数量。不想事情刚刚起头,就碰上匈奴使臣被杀这档子事。
保险起见,魏尚写成奏疏,将事情具禀长安。
从景帝到朝臣都很清楚,事情既然发生,基本不可能善了,这锅背也得背不背也得背。长安的态度很明确,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匈奴真敢南下,绝对就两个字:揍他!再加两个:揍他丫的!
在郡内搜寻数日,没有发现匈奴躲藏痕迹,魏悦将后续事务移交给五官掾,带骑兵返回军营,准备集合挑选的正卒,抓紧进行练兵。
不想三支别部突然抵达,魏尚接到禀报,当即派人将魏悦从军营召回,一同被召的还有都尉、长史、五官掾、决曹掾等郡官。
52书库推荐浏览: 来自远方
宫廷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