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台之心中五味杂陈,说不出是感动还是感慨,只得恭恭敬敬再施一礼,方才退了出去。走到院外,被头顶日光一照,他才隐约觉出点味道。这梁使君待人接物,真有些不拘一格的味道。这脾性,跟自家兄长岂不像极?
数日后,当祖逖收到并州来的书信时,也不由皱起了眉头。祖台之的信写的极为详尽,非但描述了崇文三院和并州景象,还细细复述了当日跟梁使君的对谈。新曹设置,而且想辟祖台之为掾的事情,让祖逖极为惊讶。
这是在对他示好,还是真的看中了从弟的才华?仔细思索片刻,就连祖逖都不得不承认,梁子熙根本不必用这样的职位示好。自家的名望其实并不出众,也非一等门第,何必折节如此?不过这么想来,梁刺史的心胸气魄,就更为惊人了。根本不在乎这颇为失礼的推拒,还能欣赏祖台之的才华,并且打算委以重任。就连自己这边,也再次给出了让人难以拒绝的诚意。
幽并果真是要开战了。梁使君并未急着让他投效,相反,退得彬彬有礼,体贴从容。可是这一退,反而让祖逖心中生出了些意动。他真就那么怕王浚吗?其实以祖氏家业,就算出任并州官吏,王浚也未必敢动手惩戒。那人本就重用鲜卑人,再得罪幽州豪门,顷刻就要失去人心。而且若真有心防备,阖家迁到并州也无不可。
只是,他真的要投梁子熙吗?
梁氏并非一等高门,梁子熙也只是个并州刺史,都督一州军事。这样的官职,不过与他的昔年好友刘琨相仿。而他,已经年过不惑,还要从长史做起,只是想想,心头就觉憋闷。若是以往,再怎样的厚待,都是说不动他的。
但是现在,有了祖台之的书信。崇文三院、并州新政,乃至即将到来的两州之战。这真是一个区区二千石的格局吗?乱世已经到了如此地步,在这世间争雄之人又有多少开始崭露头角了呢?
他曾对刘琨说过,若是有朝一日群雄并起,他想跟这位昔年好友相避于中原。其中深意,恐怕只有两人清楚。他们都是不甘于寂寞的人,也都将在这乱世中搅动一方天地。那位故友如今已经达成所愿,他却仍旧默默无闻。只因他没有一等门第的出身,就算再怎么出类拔萃,也不可能像刘琨那样直上青云。
是继续等待时机,还是调转头来,另选他人辅佐呢?
长座案前,他思忖许久,终于轻叹一声。这守孝的日子,就快要结束了。
作者有话要说:
祖逖: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一直没写刘琨,其实之前的资料章已经说了原因。汉中山靖王之后,金谷二十四友,从贾后开始,跟过八王之乱里的每一任当权者,且官职一次比一次要高,直到为司马越效力,真正出头。刘琨自打出生,就是西晋顶级门阀中的一员。这样的人,实在不是个能够屈从与下层阶级的人。其实收温峤,也是趁人家年轻又有一腔血性,否则也是白日做梦哇。
比较起来,祖逖就好多鸟=w=
上一章的郭璞,其实算是过路阴阳里的背景人物。这人是风水学的祖师爷,据传说《葬经》和《青囊书》都是他写的。不过文里还是按照史料来吧郭璞为正统的正一道教徒,郭璞除家传易学外,还承袭了道教的术数学,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术士,传说他擅长预卜先知和诸多奇异的方术。他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长于赋文,尤以“游仙诗”名重当世。《诗品》称其“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文心雕龙》也说:“景纯仙篇,挺拔而俊矣”。曾为《尔雅》、《方言》、《山海经》、《穆天子传》、《葬经》作注,传于世,明人有辑本《郭弘农集》。
郭璞花18年的时间研究和注解《尔雅》,以当时通行的方言名称,解释了古老的动、植物名称,并为它注音、作图,使《尔雅》成为历代研究本草的重要参考书。而郭璞开创的动、植物图示分类法,也为唐代以后的所有大型本草著作所沿用。
奕延:主公竟然这么用心攻略别人……QAQ
第260章 动摇
要尽快离开冀州了。看着窝在山坳里, 灰头土脸、狼狈不堪的部下, 石勒在心中暗自下了决心。
之前离开清河国时, 他手下只剩五千骑,连溃散的残部都未收拢,一路向北攻打其他郡县。虽然各县令长有了防备, 破城比往日要难上不少,但是剩下的都是精锐,又占着骑兵迅捷的便宜,还是让他打下了数座城池,队伍也重新扩展到了一万七八, 还险险攻入幽州。只不过好日子没过几天, 他便遇上了幽州铁骑。
52书库推荐浏览: 捂脸大笑
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