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问鼎 作者:捂脸大笑【完结】(696)

阅读记录

“两者德行,孰优孰劣?”梁峰又问。
“这……”梁荣又卡壳了。
哀帝独宠董贤,武帝却是见一个爱一个,最终闹到巫蛊之乱。哪个德行更好,也是难说。
这次,梁峰自己揭开了答案:“君之贤明,非托内帏,而在朝堂。”
谁管帝王的私生活有多混乱,能够完成自己君王的职责,好好治理国家,才是评断的唯一标准。因此佞幸列传说的是昏君吗?其实不然。它只是阐明了身为佞幸,最终遭遇的结果。好色的卫灵公是个治国能手,对于卫国和其臣民,就足够了。
梁荣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他想说的,分明不是这个啊!
梁峰却笑了:“为父知道荣儿所忧。然则没有董贤,亦有褒姒。国之兴衰,乃是君王之责,又岂能怪在旁人身上?看事不能只看皮毛,亦不应偏颇。”
“那……那奕将军……”梁荣犹豫了片刻,“是弥子吗?”
“不是。是卫青。”梁峰答的干脆。
这可跟梁荣想的全然不同。但是这说法,他又无法反驳。奕延立下的战功,似乎不比一力平定匈奴的卫大将军差。谁能像他那样,以两千精骑,溃一州之兵呢?
“为父能够为你做出的,并不很多。但是你是我悉心教出的,我身后的一切,也都该由你继承。这十数年,为何国朝大乱?不外乎外戚、郡王争权。我可不想给你留同样的局面。”梁峰轻叹一声,伸手摸了摸梁荣的小脑袋。
这话极为简单,梁荣心头却是巨震!父亲不愿续娶,是为了自己吗?害怕新妇和其他子嗣分去他应得的东西,避免又一个乱世发生?这是何等震撼的答案。父亲真的如此珍视自己吗?
“阿父……”也不叫大人,梁荣膝行两步,靠在了梁峰身侧。小小的身子,都有些颤抖了。
梁峰拍了拍他的脊背:“你还小,不必顾虑太多,一切都有为父在。不过越是年长,你肩上的担子也会越重,只是读书,并不足以应对一切。马上就要秋收了,你就代我去上党走一趟吧。看看郡国之中的诸般事宜,也接触一下俗务。唯有如此,才能知晓身居高位时,会面对的一切。多听,多看,若是有拿不定主意的,回来问我,问你那些先生,总能分辨。”
梁荣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今日他听到的,可跟先生们讲的不尽相同。若是真如阿父所言,自己担心的,似乎也不算什么?
梁峰笑了:“现在能陪为父吃饭了吗?”
“嗯!”
第317章 解惑
虽说被交托了任务,但是梁荣并未立刻离开晋阳。只因七月中, 乃是一年一度的盂兰盆法会。
如今怀恩寺一年要举办三次大型法会, 分别是四月的佛诞法会, 七月的盂兰盆法会和冬至的祭祀法会。其中佛诞日和冬至祭祀规模更大,但是比起人气, 还是盂兰盆会更胜一筹。
毕竟这个日子,同道家的中元节相合,重在济度六道苦难, 拜谢父母慈爱之恩, 算是个祭鬼的日子。在百姓心中, 鬼事可是头等大事,怎容轻慢?更别说, 还有不少人记得当年佛子轻车入寺的光景。只这一条, 就让盂兰盆法会披上了别样光彩。
对于百姓这种微妙的心理, 怀恩寺哪会放过?毕竟盂兰盆法会的目的, 是为了供养佛祖和僧人,弘扬佛法。因而法会越是宏大, 对他们就越为有利。
不过今岁, 天子驾崩, 宴席皆止。盂兰盆法会顺应缩小了规模, 成了一场为先帝诵经超度的法事。
七月望日, 车队驶出了刺史府,向着怀恩寺而去。
仍在国丧,一切从简。出行的车队不论是仪仗还是车驾都不算繁复。梁荣还是第一次参加法会, 忐忑之余,也觉得十分新奇。然而只倚在车窗前看了片刻,他就忍不住问道:“阿父,那些百姓知晓你在车中吗?”
一路行来,道路两旁竟然跪拜着不少百姓,一个个虔诚叩首,向着车队顶礼膜拜。他们明明没有打出刺史乃至郡公的仪仗,怎地早早就有人候在道边了?
“今日是盂兰盆节,自会有人守在外面。”梁峰一笑,倒是不以为怪。
梁荣有些明悟:“是为了恭迎大人吗?”
“是恭迎让他们活命之人。”梁峰答道。
距离他首次在晋阳亮相,已经过去了五年。刻在百姓心中的记忆,却不会因时间模糊。
今年其实不比往年安稳,各州战乱不歇。然而外面再怎么乱,战火都未燃到晋阳。加之匈奴急匆匆迁都,离开了平阳。可以说是并州百姓前所未有的安稳了下来。眼看秋收在即,今年还是个丰年,这些人怎会忘了带给他们新生的恩主?
车驾并未因道路两旁的百姓停下,一路驶进了怀恩寺的院墙。待停稳之后,竹帘挑起,一道人影出现在了车旁。按道理,应是侍从摆凳搀扶。但是看清楚眼前之人时,梁荣又是一怔。

52书库推荐浏览: 捂脸大笑 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