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容 作者:来自远方【完结】(513)

阅读记录

桓容坐在马背上,想到怀中的绢布,心中似有十五个吊桶打水,一时间七上八下。
信上提了三件事,一是慕容垂和慕容评开架,很可能大打特打,不死不休;二是秦氏要扩大生意,每季购买的盐粮增加四成;第三,则是秦璟不日将携秦玒南下,寻幽州大匠制造义肢。
或许是对“危机”的预感,也或许是其他原因,下意识的,桓容瞒下秦璟即将南下之事。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等秦氏兄弟抵达幽州,必会往刺使府拜会,十成要和亲娘当面。
他的确想就鸾凤钗同秦璟谈谈,但以目前来看,这似乎不是个太好的主意。
该怎么办?
写信让他晚点来?
行不通啊。
桓容摇摇头,心中叹气。
早来晚来都是来,估计亲娘不会真的提剑砍人的……吧?
实在想不出对策,思绪像一团乱麻,桓容的表情愈发严肃,一个劲的挥鞭策马。在外人看来,十足是担忧北方战事,心中焦急。而真实情况如何,只有当事人自己晓得。
车厢内,李夫人合上车窗,微微一笑,轻声道:“阿姊以为如何?”
南康公主放下竹简,手指擦过褪色的系绳,挑眉道:“阿妹指什么?”
“秦四郎君。”
“现下不好说。”南康公主眉心微蹙,捏了捏额角,“总要当面见过才是。”
李夫人颔首,道:“以今日之事来看,郎君同秦四郎君常有书信往来。其驻军彭城,想要见上一面,倒也不是难事。”
南康公主点点头。
“幽州地处边界,同北方接壤。瓜儿的实力仍显不足,未接收桓氏私兵之前,最好维持同秦氏的盟约。”
似想起什么,南康公主笑容变冷,声音微低。
“等那老奴去了,可趁势接管豫州。哪怕为平衡京口势力,朝廷也会捏着鼻子答应。”
“京口?”李夫人一下下梳着鸽羽,柔声问道,“阿姊以为郗方回会生谋逆之心?”
“谋逆未必,权倾朝野却是必然。”
南康公主靠向车壁,想到如今的晋室,难免有几分郁色。
“单轮战力,北府丝毫不逊于西府。早年间甚至略胜一筹。之前是老奴压着京口,郗方回不被视为大患。待他一去,高平郗氏未必甘于寂寞,届时,建康又会上演一出好戏。”
“郎君亦可趁势而起。”
“太早,也有些太险。”南康公主摇摇头,“永嘉之乱后,晋室丢掉半壁江山,偏安南地至今。元帝渡河之初,很长一段时间内,侨姓不被吴姓接纳,甚至大加排斥。权大如王导还要被吴姓讥讽。”
提起这段逸闻,南康公主眸光微闪。
“当年的吴姓何等张扬,轻易压过侨姓一头,如今盘点建康,势大的还有几个?倒是琅琊王氏,依靠王导和王敦兄弟,创下‘王与司马共天下’。此后王敦起兵叛乱,朝廷非但不敢治罪,反而对王氏加官进爵。”
南康公主叹息一声,似是无奈,又像是讥讽。
“王敦和王导故去,琅琊王氏日渐没落,底蕴仍存。如今重入朝堂,未必不能同太原王氏和陈郡谢氏争上一争。”
“能有这份底气,全赖王导创下的根基。而能在南地扎根,最终压过侨姓士族,与他最初的耐心和隐忍分不开。”
“阿姊是想让郎君仿效汉高祖?”
南康公主颔首,轻声道:“瓜儿曾言,他想结束这个乱世。”
没有兵祸,没有战火。
华夏山河一统,百姓安居乐业,再不会流离失所。
那样的世界,她很想亲眼看一看。纵然要抛弃晋室,被史书唾骂,她也要助儿子一臂之力。
“结束乱世?”李夫人喃喃道,笑容逐渐隐去,神情变得复杂。
“对。”南康公主合上双眼,不再出言。
车内良久无声,倏尔响起两声鸟鸣。
鹁鸽被放到一边,李夫人倾身靠近,袖摆擦过桌角,纤指落在南康公主的前臂,沿着祥云的纹路缓缓滑下。
“阿姊的愿望定能达成。”李夫人垂下长睫,笑容愈发明艳,“郎君定能问鼎中原,结束百年战乱。”
南康公主睁开双眼,笑道:“说是容易,做起来却难。待安顿下来,我会书信几位从兄和从侄,看看晋室内是否还有聪明人。”
只要长着脑袋,就该晓得建康是一滩浑水,不该轻易搀和进去。想在权臣和士族争权时保住自身,必要寻到有力同盟。

不然的话,就会像武陵王司马晞一样,成为两方势力争斗的牺牲品。纵然保住性命,后半生却要在战战兢兢中度过,更会背上“不义”之名。
“阿姊想要联合诸侯王?”
“并非一定要联合。”南康公主笑道,“只要他们聪明些,不要和瓜儿为敌。他日朝中发难,瓜儿就能少许多掣肘。”

52书库推荐浏览: 来自远方 宫廷侯爵 豪门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