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听南边的幽、荆几州广招匠人和工巧奴,我等虽没太大的本事,到底会些木匠和铁匠手艺。再不济,往盐渎、射阳之地的盐场工坊碰碰运气,总好过等着饿死。”
随行商往来南北,幽州的消息不断传出。
起初人们不相信,一州之地,还是边界,不遭兵祸就谢天谢地,如何能养活这许多的流民?
可是,随着日子过去,越来越多的消息散播开来,并有之前南逃的羊奴现身说法,跟着幽州商队行走各地,不信的人越来越少,关于幽州的传言逐步得到证实。
这些人投奔幽州兵倒也不算奇怪。
长安城破之后,氐人和部分杂胡北逃,大部分的汉人留了下来。
对长安的人口,桓使君眼馋已久,本以为要经过谈判,付出一定代价市换,万万没有料到,有之前的“名声”在,不少百姓主动来投,愿意跟着他前往南地。
捞到碗里的肉自然不能再放回去。
不过,和秦氏打个招呼十分必要。
至于是不是要另给出一部分利益,桓使君耸耸肩,表示苻坚的私库好东西实在不少,换百户人口绰绰有余。
这边厢,桓容打定主意,人口带走不说,务必要说动秦氏松口,确保西域商路畅通。
那边厢,桓石虔和杨广率领的军队已攻破略阳,正沿着渭水西行,冒雪向天水进军。
谢玄和王献之终于赶上大军,同桓石虔合兵。
二人带来的家将部曲迅速投入战斗,同氐兵厮杀极是悍勇。在攻打略阳城时,更是生擒略阳太守,让桓石虔和杨广刮目相看。
“连日大雪,大军行进固然困难,守城的氐贼未必好过。”
桓石虔铺开舆图,手指画出一条长线,重重点在“天水城”标记之上。
“我等借武车急行军,攻城器械尽可在城下组装,定要在明年元月之前打下天水城!”
第二百一十三章 定约
宁康二年,十二月辛酉,两万晋兵围天水城。
数九寒天,滴水成冰。
大军顿兵城下,困住四面城门。商道断绝,行商往来被阻,城内人心惶惶,日夜担惊受怕。
遇晋兵推出攻城锤,作势欲攻城门,城头守军立刻乱作一团,几乎要弃城而逃。天水太守带数名忠仆登上城头,亲手斩杀两人,依旧弹压不住。
“国主已死,我等守在此地,早晚粮绝,无异于死路一条!”有队主高声道。
“城内汉羌羯暗中有谋,一旦战事起,我等拼死抵御外敌,恐挡不住背后的冷箭。”
“姚主簿此言有理!”
“人心难测,不可不防啊!”
众人七嘴八舌,都劝天水太守谨慎行事,莫要一时大意,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天水太守姓苻,出身氐秦宗室。闻知长安被破,苻坚战死,一时悲愤难抑制,曾书信数封,欲联合在外皇族宗室共伐秦氏。
想法虽好,响应者却是寥寥。
不等他继续书信,说服在外宗室,扶风郡已被晋兵攻占。继此之后,又传来略阳郡被下的消息。
两郡逃出的乱兵和流民多达千人,陆续进入天水。
苻坚太守本欲开城招纳,充斥军队,万万没有想到,这些乱兵竟凶过贼匪,不受招纳不说,每过一处必烧杀劫掠,为害甚重。
汉人和杂胡也好,氐人部落也罢,全部“一视同仁”。说抢就抢,说杀就杀。恶行令人发指,引得百姓愤慨,怨声载道。
如果苻太守一意孤行,仍要招纳这些乱兵,天水百姓不论,郡治所的官员怕会立即造反,将他推下太守之位。
算计好的兵源没了,又遇晋兵围城,苻太守实在没办法,只能组织城内青壮,亲自登上城头,要同来敌决一死战。
他决心与城共存亡,天水官员却没这份心思。
晋军顿兵城下,众人嘴上不说,暗中却在各自串联,陆续生出“开城门,献城池,保平安”的心思。
姚主簿和门下贼曹私下谋划,如果苻太守顽固不化,不听劝告,执意要拖着满城人一起死,无妨取其项上人头,权当是送给晋军将领的投名状!
时间一天天过去,晋兵的包围越来越严,众人的心思愈发活络。
城内的豪强蠢蠢欲动,汉人杂胡生成暗流,苻太守知晓事情不好,怎奈没有办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情况不断恶化,进一步滑向深渊。
今日大雪稍停,晋兵列队出营,推出攻城锤,扛起云梯。
鼓角齐鸣,刀盾的撞击声和战马的嘶鸣声交织在一起,成为压垮城内守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自氐人幢主以下,无人想平白丢掉性命,都想打开城门,趁晋军没有彻底合拢包围圈,寻找空隙,杀出一条生路。
起初,众人仅是劝说太守,希望他能改变主意,给大家留一条生路。
52书库推荐浏览: 来自远方
宫廷侯爵
豪门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