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地主_弱颜【完结+番外】(374)

阅读记录

  庄户人家有孩子落生,一般就有亲戚朋友送来贺礼,这被称为下奶。也就是给产妇催奶。一般下奶的礼多是jī蛋、尺头、小孩子的衣裳鞋袜,也有略贵重些的,比如说是小银锁、小银镯子什么的,也有直接用铜钱编了长命锁的。

  一般的qíng况,是外家,也就是产妇的娘家送的礼最重。

  等孩子满月了,这生孩子的人家一般就要办宴席。宴请这些亲戚、朋友。

  张氏坐在炕上正在fèng衣裳,就和赵氏商量给赵秀娥下奶的事。

  李氏、张采云、连枝儿、连蔓儿也都在炕上做着活计,赵氏和连叶儿有空了,也会过来帮忙做上几针。

  “老赵家去人,那我就不去了。准备点东西,让他们捎过去正好。”张氏就道。

  “我也不去。”赵氏就道,三思百里地的路程,这来回的车脚钱对于一般的庄户人家来说。就是笔不小的开销,不是哪户人家都走动的起的。“她四婶,你打算送啥?”

  “我这不正要和你商量。……送jī蛋?”张氏就道。“这大老远的,咋舀过去,这一路上磕磕碰碰地,到时候不说破了,也都散了huáng儿了。”

  连蔓儿就联想到一筐破了皮,散了huáng儿的jī蛋,顿时就乐了。她一笑,连枝儿、连叶儿和张采云也跟着笑。

  这个年纪的女孩子们,本就是无忧无虑,任何一点好玩的事qíng。甚至什么事qíng都没有,她们也能突然就开心地笑起来。

  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家人越来越团结,尤其是连守信和张氏不再是任人捏的包子了,连蔓儿心里宽松,她变得爱笑了。

  “娘。jī蛋不好送,做衣裳鞋袜也来不及,那就送尺头呗。”连枝儿就提议道。

  “她四婶,你打算送啥尺头?”赵氏就问,“我也跟着你送。”

  “别,他三伯娘,这么地吧,我们跟着你送。你看,你想送啥?”张氏想了想,就道。

  “过节你们给的那毛青布我还没动……”赵氏就道,若是邻里、一般亲戚来往,这三尺毛青布也就差不多了。“要不,我再扯几尺花布?”

  “那咱就送一样的。”张氏想了想,就道,“三尺毛青布,赶明个咱在上集扯,一家扯三尺花布,就停当了。”

  “行,那就这么定了。”赵氏点头道。

  “一会啊,那边的礼往可不少……”张氏就和赵氏小声地唠扯起来。

  连蔓儿坐在李氏旁边,正在专心地做活计。她的针线还不行,fèng衣裳没她的份,她只能帮着打打杂,顺便磨练磨练针线工夫。

  比如说现在,她手里就舀着窄窄的银红缎子,这是裁衣裳的时候剩下的边角料。将缎子条的两端都往里卷,卷成结实的细细的袢带,然后用针线fèng起来。fèng的时候,要注意将fèng线尽可能遮掩起来。

  这是李氏jiāo给她的活计。连蔓儿已经fèng完了几条这样的袢带,这袢带,是要用来做盘扣的。

  连蔓儿跟着张氏和连枝儿,已经会做最简单的那种直盘扣,也就是一字扣。就是将袢带分成等长度的一段段地,然后两段作为一对。其中一段绕一绕、扭一扭,拉紧成一个球状的疙瘩,另一段对折成扣带,两段为一对,fèng在衣襟上,就成了。

  张氏的针线好,是跟李氏学的。说到盘扣,李氏能盘出的花样,还比张氏多。

  “姥,我fèng好了,你教我盘盘扣啊。”连蔓儿fèng好了几条袢带,就对李氏道。

  “好。”李氏笑着答应。

  连枝儿、张采云和连叶儿就都凑了过来,就连张氏和赵氏都放下手里的活计,也往这边凑了凑。

  就见李氏舀着袢带,两只手如穿梭于花丛中蝴蝶,灵巧地那么翻翻、扭扭、绕绕,有的不用针线,有的用针线fèng缀几下,一只只漂亮的盘扣就从她手里像变戏法一样地出现了。

  简单小巧的梅花扣、双耳扣,端庄规矩的蝴蝶扣、琵琶扣,还有艳丽华贵的凤凰扣、jú花扣,甚至还有繁复的吉字扣,双喜字扣,直看的人眼花缭乱、惊艳不已。

  李氏也故意在小辈们面前显本事,用的是不同颜色、不同料子的袢带,盘了各式各样不同的盘扣出来。

  连蔓儿的一双眼睛都成了大星星,太漂亮了,这些盘扣她要收起来,她要跟李氏学。

  “……年轻的时候,能盘的花样还多那。现在上了年纪,老些个都忘了。”李氏盘好最后一个盘扣,笑着说道。

  “这些我要都能学会就好了。姥,你得教我。”连蔓儿就抱住李氏的一只胳膊,“姥,你别走了,以后你就住我们家吧。”

  “美的你。”张采云就捏了连蔓儿一把。

  连蔓儿也不客气,回手就给了张采云一巴掌。

  张采云就伸出双手来咯吱连蔓儿。连蔓儿痒痒ròu多,就怕人咯吱她,忙拉着李氏帮忙。

  “姥,救命啊,采云姐欺负我。”连蔓儿大叫救命。

  “跟你姥好好学,就是我,也才学了你姥的一半那。”张氏笑道。

  “我也得跟大姨学学。”赵氏就道。

  赵氏从小就gān活,但是这么漂亮jīng细的活计,从来没人教她。所以,她也一脸艳羡,打定主意趁这个机会,也要跟李氏学几手。

  李氏就舀了袢带,一点点细心地教连蔓儿几个盘扣。

  周氏的针线活计也好,但除了她自己、连老爷子和连秀儿,她从不给别人做针线。也从没见她教过谁。别说是连蔓儿这些做孙女的了,就是连秀儿到现在,也只会些简单的针线。

  当然,也许那是因为连秀儿不想学的缘故吧。

  连蔓儿这几天日子过的很有规律,除了每天盘点、记录早点铺子和酸菜作坊的账目,就是在屋里跟着李氏学针线。是李氏漂亮的盘扣,点燃了她学针线的热qíng。以前张氏让她学,她都是应付差事,从来不肯用心。

  连蔓儿这一认真学,还真学的挺快的。先是盘扣,然后是绣花。现在,她也能将帕子绷在竹绷子上,照着描好的花样,用两三种颜色的丝线绣出一两片鸀色,两三两朵像样的小红花来了。

  庄户人家的大闺女、小媳妇学做针线,多是口耳相传。连蔓儿识字,会写字,除了听,她还做笔记,学的相当的系统和学术。这让张采云没少笑她,不过她学习的速度,也让张采云很羡慕就是了。

  天气越发的凉,树叶子终于落gān净了,连蔓儿也穿上了小夹袄。李氏帮着张氏做好了一家几口人里外三新的衣裳,就要回去,被一家人拦住了,非要她和张采云再多住些日子。

  以前没分家,就算是分家了,也在周氏的眼皮子底下,李氏每次来,住不多三天,就得走。现在张氏当家,没人说三道四,就想让李氏多住些天,娘两个好多年没有这机会亲香了。

  这天,一家人正做晌午饭,镇上悦来酒楼的一个伙计突然跑了来。

  “……一个老客儿从太仓来,给捎过来的,说是急信。”那伙计将一封信递给连守信。

  第四百二十五章远行

  因为连蔓儿家和悦来酒楼的武掌柜jiāo好,所以知道是连老爷子那边给她们捎来的急信,武掌柜一刻也不敢耽搁,就打发了这个伙计给送来。

  连守信就皱了眉。上一封信收到也没几天的工夫,这又是急信。相隔几百里地,要通知他的急信会有什么?

  “这、不会是他爷、他奶咋地了吧。”

  五郎和小七还没回来,连守信就让连蔓儿把信拆开,念给他听。

  这封信和上一封不同,只有两页信纸,还没写满。

  连守信听完了信,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原来不是连老爷子和周氏不好了,相反,这信里说的是一件大大的好事。

  连秀儿要出嫁了,信上所写的日期,就在六天之后。连老爷子让连守信和周氏过去送连秀儿出阁,要他们一家人能去的都去,还有连守礼一家,也都要去。

  “是哪家,gān啥的,信上说没说?”张氏就问。

  “没。”连蔓儿摇头,连老爷子在信里只说定了亲事,就要出嫁,关于连秀儿的婆家只说了是太仓县的官宦人家,似乎家境非常好的样子。“估计是着急发信,就没往细里写。”

  可不是得着急吗。这送信要工夫,她们收到了信,准备准备,路上还得几天的工夫。这成亲的日子定的又是这样的紧迫。

  是啊,这日子定的也太急了吧。

  “这亲事应该是现定的吧。我继祖哥和大嫂那天来,还没提这回事那。”连蔓儿就道,“娘,我记得你那天还问我大嫂,说我老姑的亲事有没有啥眉目。我大嫂可说还没影那,是不是?”

  就是连老爷子的上一封长信里面,也没提过这件事。

  “是。”张氏点头答道,“这么一说。可不是咋地。这前前后后才多少天啊,这亲定的快,成亲也快。不是说官宦人家讲究吗,咱也不懂这些。”

  “太仓那边的规矩。兴许跟咱这的不一样。”连守信就道,“再说,这个事,也没啥定例。有慢的,也有快的。娘那不是特别着急秀儿的婚事吗。”

  “那倒是,只要人看妥了,别的东西都快。秀儿的嫁妆。他奶给预备这些年了,啥都应该是现成的。对方又是官宦,家庭条件好,那啥啥也应该是现成的,就是现准备,人家准备的也快。”

  “看来我爷和我奶还是跟去对了。”连蔓儿就笑,“别的不说,这才几天啊。我老姑的亲事就成了。还是嫁到官宦人家,在咱们这,怕是困难。”

  县官不如现管。连秀儿这个县丞的妹子,在太仓和在三十里营子,分量是不一样的。

  连秀儿要成亲,要大家伙都去,这是件大事。等连守礼下工回来,连守信、连守礼这两家人就聚到一起商量。

  要去人吗?

  “这不像近边儿的,离的这么老远……”连守礼就发愁。在场的所有人,到过的最远的地方,也就是锦阳县城。死百里地的外府,他们甚至从来都没想过。

  “那就跟给我秀娥嫂子下奶似的。咱准备礼,让人捎过去?”连叶儿就道。

  镇上赵文才家要给赵秀娥去下奶,人还没有走。

  由此更可见,连老爷子这封信来的有多急,也说明了他来信的频繁,连蔓儿想。

  连守礼和连守信对视了一眼。

  “这要咱不去人。怕是……”下面的话不用说出口,大家也明白。

52书库推荐浏览: 弱颜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