汐妃更加焦虑了:“那他什么时候颁旨?蜀道要修几年,我岂不是要担惊受怕的过几年?还不如死个痛快!”
薛遥忽然被这句话提醒,脑中闪过一个未成形的念头,却没能立即捕捉住,先忙着劝解:“娘娘别担心,皇上一定会在宣布俢蜀道前,指定伴驾名单。”
这话更加刺激了汐妃。
这样惊世骇俗的美人,此刻目中含泪,手里的帕子都快拧碎了,若换作薛遥那个时代,得多少大佬愿意为这样的美人遮风挡雨。
可如今唯一能为她遮风挡雨的男人,却成了故意召唤雷电来劈她的罪魁。
帝王当真是铁石心肠。
薛遥的心却是柔软的,美人一哭,他也不想想自己如今这八岁的肩膀能扛得起什么,站起身,大言不惭道:“娘娘不必太过忧虑,有我在,天塌下来,我也会爬上桌子,先替娘娘和七殿下顶着。”
汐妃一听这话,转身看他,眼泪一下子就决堤了。
没想到这种关头,只有这么个八岁稚儿诚心竭力的保护她母子。
虽然对薛遥没什么指望,汐妃心里却感动至极,两步走过去,弯身搂住这个年幼的孩子,低声抽泣起来。
*
薛遥出宫回府后,脑子里一直在回忆之前一闪而过的念头。
汐妃某句话点醒了他。
“蜀道要修几年,我岂不是要担惊受怕着过几年?”
蜀道要修几年……
薛遥脑子里一直徘徊着这一句话。
俢蜀道几年才能完工,他并不知道,原著中修了两三年就停工了,因为民怨沸腾,出现了造反的苗头。
虽然那时候民间的抗议还远不成气候,却惊动了当时的大皇子。
大皇子……
薛遥脑子里灯泡陡然一亮。
第34章
薛遥忽然顿悟, 这件事的突破口, 并不再皇帝,皇帝的意愿是不会变的,转机也不在于大皇子, 而是大皇子谏言的缘由。
缘由就是民变起义。
薛遥想在事情没发生之前, 就让大皇子谏言劝阻。
但要怎么证明俢蜀道会引发民变呢?
俢蜀道的又不止大齐一朝,早在东汉顺帝年间, 就有《汉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的官员上疏请求修道记载。
当时不论是器械工具还是经济水平,都远远落后于今朝, 古人用火焚水激的手段开凿了隧道, 如今至少有简易的开山火药。
有这样的先例,要想让皇帝和大皇子相信俢蜀道不可为, 或者说需要徐徐图之,几乎不可能。
原著中大齐朝的经济水平跟宋朝差不多,在这个时代稳稳是世界第一的水平, 修个官道,照理说不算过分,估计皇帝本人也没想到施工的艰难程度。
他拿宠妃做幌子,主要是为了掩盖自己容不下亲兄弟羽翼过丰的心思, 而不是为了施工失败后, 让老百姓骂他女人。
后来的事,皇帝肯定没料到,要是料到了,一早就不会干了。
蜀道未通还坏了名声, 这不鸡飞蛋打吗?皇帝虽然自私,但并不智障。
薛遥的想法,是让皇帝提前发现这件事的不可为。
历史记载的修蜀道成功案例,都只是通个山连个桥,当官道来修,工程难度那是亘古未见的。
薛遥打算先去学堂的藏书阁找到巴蜀地图,再搜集历史中的开道记载,把巴蜀一代代百姓肩扛手凿、沿着峭壁建起天梯的详细经过,全都找出来。
这地方光是能通人已经是百年来的积累,想要五年内修出如履平地的官道,光靠国家富强是不够的,技术跟不上,要用老百姓的血肉之躯铺就。
大皇子爱民如子,或许会答应劝阻皇帝。
当然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只能死马当活马医。
原著中,圣旨宣布俢蜀道的具体时间是立秋,薛遥只剩下半个多月的时间垂死挣扎。
他第二天就请求汐妃给七皇子换了一位临时伴读,自己一心泡在藏书阁,翻看史料。
四天一眨眼就过去了,薛遥在藏书阁看得头晕眼花,找出来能用的材料,统共才只有两三页纸的字数。
古代书面语都是文言文,可真是逼死他一个理科生了,光是勉强看懂就烧死了无数脑细胞。
而且文章写得特别简略。
老百姓艰苦通山开路的过程,记载里连一句抒情感慨都没有,都是非常冷静的如实记录。
薛遥誊抄的时候,忍不住自己来几句煽情的感慨,加在每段末尾,方便打动大皇子的心,可写出来的大白话跟前文画风不合,只好删掉,乖乖抄原文。
52书库推荐浏览: 卷卷猫
宫廷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