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高帝纪 作者:一只小蜗牛【完结】(173)

阅读记录

  刘符却不在城中多停留,急回师出城,向东而去,埋伏在漳水旁,等待赵国援军到来。河边水草茂盛,半人多高,雍军无声无息地藏在里面,借着夜色,倒也看不出来。
  果然没过多久,赵军便赶至漳水,刘符微微一笑——他知道赵国必来救援,因此打的就是这个时间差。等他们渡河渡到一半时,埋伏在侧的雍军便一齐杀出,赵人以为雍军尚在长子城中苦战,哪里能料到他们此时会出现在这里,又因为急着赶去救援,便没有仔细观察四周,因此竟丝毫没有觉出附近的不同寻常之处。这时突然见到雍军,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刘符这一战斩首八千,俘获万人,长子城已破,壶关空虚,已是岌岌可危,刘符在攻击长子前便已分兵八千人,见壶关的赵军出城,便去取壶关。城中本就只余老弱,闻雍军之前还在攻长子,这会儿又出现在壶关城外,惊骇万分,更觉雍军当真神鬼难测,抵抗了一阵便开城纳降。
  刘符的大军尚在长平关下未动,赵王的两翼便已被拔除,中军暴露出来。谁能想到区区三万人,能使出这样的效果?赵王这时总算也明白了,绝不能轻视雍军人少,刘符在何处,他的中军就在何处。赵王思考再三,遂不再耽搁,迅速调整部署,将大军向前推进至上党。
  刘符也令大军从长平关北上,与赵军相持于高望堡。
  却不料赵军扎好营寨,似乎并不着急决战。刘符虽率大军远来,但自长平关以南皆是雍土,粮道畅通;王晟又将官署暂且迁至洛阳,从此处运粮颇为方便,因此刘符也不急于速战,赵王若是以为他大军远来利在速战,想将粮草作为他的软肋来拿捏,这如意算盘怕是打错了。刘符相信赵王不是什么蠢人,他久不出战,必有所图。
  果不其然,半月之后,便从南边传来消息,江南梁国的梁预率军北伐,正朝襄阳而来!
  梁预是国君梁衍之弟,他在雍赵相争的当口北伐,显然是看准了机会想从中渔利。襄阳是兵家必争之地,若据有此处,北走南阳,可驱宛、洛;西北过武关,可入关中;南下荆州,可制江汉;东经随州,可攻江夏。北人得则江南危,南人得则中原震恐。
  当年刘符伐魏,使了诈力,轻轻巧巧便拿下襄阳,但襄阳毕竟是四战之地,他从拿下此地时便清楚,此处早晚要有一场血战。
  “王上,撤兵回国吧!”
  “若襄阳一失,南梁北可攻长安、洛阳,西可入川,我大雍危矣!”
  “对,王上!绝不能让南人拿下襄阳!”
  众将汹汹,皆力主撤兵,刘符却一反常态地沉默着,半晌后只道:“容我再想想、再想想……”
  赵营中此时也与刘符那里一边热闹。
  “如今梁预北上,兵锋直指襄阳,且不说能否攻下,雍王必不能坐视不理。以臣之见,雍王必定撤军,我军若乘势追击,可大获全胜。”
  赵王抚须不语,又听另一人道:“末将以为,我王应趁此与梁国结盟,南北夹击雍军,使其首尾不能相顾。若雍王此时率军南下,则上党之围解,正是我军收复河内失地之良机;若雍王仍要与我相持,则襄阳必失,日后趁其大军南下之时,我便可依样画葫芦,夺回失地,南下进取洛阳。”
  赵王点点头,“此为天赐良机,要好好计议。”
  “王上,臣有一言。”
  赵王向他看去,“陈爱卿请讲。”
  这一次陈潜也随军出征,他走上前来,对赵王及众人道:“向察众人之议,皆以为梁预北伐,必能力战,却是有失考虑了。”
  赵王不解:“为何?”
  “襄阳虽是重地,然梁预北伐,其志在此地,却又不在此地。”
  “不在襄阳,那能在何处?南阳?”有人疑惑道,“什么在不在的?”
  “臣听闻梁王病重,梁预偏偏在此时固请率军北伐,岂是独独为襄阳而来?”陈潜顿了一顿,“他是想要军队和战功。”
  陈潜对赵王作了一揖,“我王恕臣直言。梁王病重,命在旦夕,其子孱弱,不能担当大事。梁预随梁王四处征战,平定江南,功高盖世。若不自立,则群臣见疑而难容于上,何况如今梁预已是大将军,所以安居梁王之下者,乃其有兄弟之义,梁王既死,难免不生更进一步之心。”
  “是以梁预北伐,能否出力,要看梁王病情如何。若梁王不死,梁预若是取下襄阳,则为北伐立一奇功,凭之可挟梁王立其为储,因此其必竭力攻城;梁王一死,则梁预带兵在外,必回国以图他谋,则襄阳无忧。”

52书库推荐浏览: 一只小蜗牛 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