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当务之急是高考,所以那南只把《灭世》的大纲拟好,写了一部分开头就搁笔了。他计划在大学里完成这个任务。这一阵子,他真像一个高三生一样学习、学习,继续学习。
经过了两世的经历,他明白了计划的重要性,所以他在做事的时候会习惯性地拟定计划,并有条不紊地施行。他把自己的复习计划给老师看,老师帮他修改了一些,鼓励他努力学习。那南欣然接受。同时,他将剩下的存款划分成几份,一份用于基本的生活,一份用于教育投资,他还为自己请家教和报补习班。
偶尔学习累了,他就写写短篇,这不会花费他太多的时间,一方面维持了他的名声,一方面又有经济来源,日子过得很顺利。
或许是心态的改变,又或许是压力没有别人那么大,他的成绩慢慢地升到中上游,不拔尖,但也绝对不差,排名很稳定。
几次大考之后,众人终于把“他一定是靠运气”的想法转变成了“他一定在暗中努力”。那南是一个努力的人,从他十二岁开始一直坚持写作到现在就可以看出。有的人可能在前期因为一直没有回报就会放弃,可是那南没有,他会痛苦会抱怨,但是从来没想过放弃。这种执着被他转移到学习上之后,他的成绩慢慢地游上来也不足为奇。
学习这项事业还是比较公平的,只要努力了,成绩不一定会很好,但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张艾和他成为了好朋友,经常会转悠到那南身边说“你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你考得怎么样”之类的话。在以前,他怕那南考得好,然而到了现在,他很怕他成绩像先前一样一塌糊涂。然而那南的表现让他松了口气。
两人和善的关系让学生们很惊讶,暗地里议论纷纷,可是两人统统无视了。
日子过得有条不紊,唯一一次大的动静是开家长会。那次班主任要求家长一定要来,因为她要做高考总动员,全班四十八个人的家长基本全到齐了,只差了那南的父母。当时班主任很生气,要求那南必须把家长叫过来。可那南却说:“老师,我爸爸在外面开货车,我妈妈有事去了姥姥家,来不了了。”
班主任很生气,“家长会的事是很早以前就通知了的,你没说清楚吗?”
那南只是道:“他们真的有事。”
说话的时候,那南从头到尾都很平静,可这种平静被班主任解读成了对高考的不认真,当即她就拿起手机打电话到那家。正巧那天那母在家里,一接到班主任的电话,那母就极其生气,“他不是我儿子,我不会管他!”
这件事让班主任极其困惑,被那母挂断手机后,她问到:“那南,你和妈妈吵架了吗?”
“老师你不用担心,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的。”那南避而不谈,只是表明了要考大学的态度。
班主任奇怪的望着这个少年,她觉得这人身上有了那么点不同,至于具体是什么不同,她又说不上来。他的眼睛里比别的孩子多了些东西,身上也没有同龄人该有的叛逆和跳脱,总感觉他和周围的学生不一样,很让人放心。而且那南最近的表现也让她很满意,所以她就没再追问。
时间又过了半年,就到了高三下半期。后黑板上被分割出一个三分之一的版块,专门用于记录高考倒计时。又一次月考之后,班主任拿了一叠纸片让学生们填写心仪的大学,然后贴到高考倒计时的上方。
考哪所学校?
那南拿到纸片之后,第一反应是要选在北京的学校。
为什么?
脑中忽然飘出赵诚焰的身影,那南觉得莫名其妙。他很快把这个奇怪的影像抛开,开始认真想考北京的理由。
我要考北京的学校,是因为北京是中国的心脏,我要去看天安门,我想去爬长城,我想去吃北京烤鸭,北京是大城市,更有发展机遇……
那南很快就罗列出一大堆选择北京的理由,越想越觉得自己应该报考这里的学校,他很满意地点点头,在上面随手写了一个学校的名字……
北京大学。
……好吧,他知道的大学不多。
他的条子贴到黑板上的时候引起了一阵轰动,围观人群无不瞪大了眼珠子,一脸惊讶。
一个超优生说我的志愿是北京大学,别人不会太惊讶,但如果是一个曾经成绩不怎么样,现在成绩中游的学生说“我要考北京大学”,就好比有人拿了一颗重磅炸弹从天上砸了下来,瞬间整个学校都震惊了。
张艾听说之后跑过来趴在黑板上研究了那四个字半晌,直到确信那四个字横看竖看都是“北京大学”四个字之后,才蹭蹭蹭地跑到做试卷的那南身边把桌子敲得砰砰响,“喂!你真要考北京大学?真的假的?”
52书库推荐浏览: 东方黄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