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琼将《流浪记》开头的一万多字给了李荣华,然后,就得到了一个涨稿费的好消息。
李荣华把他的稿费,从千字三元涨到了千字四元。
穆琼并不意外。
大众报如今的销量,几乎全靠他的小说撑着。
他的小说是隔日刊登的,而没有刊登他的小说的那些报纸,卖掉的量就只有刊登了他的小说的报纸的一半。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荣华肯定会想办法留住他这尊财神爷。
穆琼并没有客气,他现在挺缺钱的……他打算攒钱在租界买个房子。
穆琼把《流浪记》的稿子给李荣华之后没过几天,《求医》就完结了。
《求医》连载了两个月,看哭了无数人,而现在,它终于完结了。
就跟当初《留学》完结的时候一样,报童卖报的时候一直嚷嚷着:“楼玉宇大作《求医》完结,快来买快来看啊!”
“治病难,求医难,写出了咱老百姓的心声的好故事!大家快来看啊!”
……
报童才喊了没几声,立刻就被人给围住了。
他手上的大众报被抢购一空,倒是口袋里,多了许多铜元。
作者有话要说:
最早将安徒生童话带给我国读者的是文学家刘半农,他在1914年翻译了一篇《皇帝的新衣》,译名为《洋迷小影》
合集的话,这会儿还没人翻译过~
第69章 讨论
陈老板本就很喜欢《求医》, 自从知道楼玉宇是穆琼,对这部小说就更喜欢了。
他每天都雷打不动地看《求医》, 甚至为了方便看小说开始学认字——每当看小说的时候看到不认识的字, 他就会问张掌柜,等张掌柜将字的读音和意思告诉他,他便会反复写上几遍, 再把字记到他准备好的一本本子上,然后注音并写上字意。
当然了,他的注音不是写拼音,而是在旁边写个他认识的同音字,这时的字典, 也都是这样注音的。
比如“煜”,会在旁边写个“音同玉”。
今天, 陈老板去西餐馆的路上, 照旧叫住了一个报童:“给我一份大众报,一份申报。”
“先生,不好意思,我手上的大众报已经卖完了!”报童给了陈老板一份申报:“申报两个铜元, 新闻报要吗?”
“大众报怎么没有了?”陈老板付了申报的钱。
“今天《求医》刊登结局,大众报一下子就卖光了,不过等下还有!”报童道:“我正要去拿。”
“那你等下给我送一份过来。”陈老板报了自己的地址。
报童一直在这一块卖报,对这边的店铺熟得很, 陈老板也是认识的,当下应了一声。
陈老板拿着申报来到西餐馆, 有些望眼欲穿。
《求医》完结了,他现在特别特别想看结局!
幸好,他很快就等来了大众报,等来了《求医》的结局。
《求医》这部小说,写法跟《留学》不一样,或者说跟这个时期所有的小说的写法,都不太一样。
这部小说大量运用倒叙插叙,可以说别出心裁。
而它的结局,又是回忆。
疯了的女人已经被关在柴房里很久,只能吃到冷饭冷菜。
这天,她听到外面传来乐器声,好像是有人在娶妻。
她突然想到了自己成亲的时候。
她是她丈夫的第二任妻子。
她丈夫的上一任妻子生不出孩子来,疯了,所以她的丈夫娶了她。
她嫁进来的时候,她丈夫的第一任妻子,正被关在柴房里。
外面的人都说她丈夫一家仁慈,妻子疯了也不赶走,而她也是这么想的。
她坐在新房里,对未来充满期待,然后,她丈夫来了。
她跟她丈夫的第一个妻子一样,迟迟没有怀孕。
她的婆婆和丈夫带她四处求医,她开始吃各种各样的药。
她起初觉得自己的婆婆和丈夫非常好,竟然不嫌弃她不能生,但几年下来,吃药吃得身体越来越差,吃得家里越来越穷,她却隐隐感觉到不对了。
也就是这个时候,她的婆婆说附近有个求子很灵的“神仙”,带她去求子,还将非常害怕的她留在那里一晚上,任由“神仙”做法。
她失了身,但有了孩子。
她的丈夫和婆婆非常高兴,给她吃好的喝好的,他们看着她肚子的眼神那么热切,好像她怀着的不是孩子,而是一颗金蛋。
可现在,孩子死了。
他们又想送她去做法,让她生孩子。
她不愿意,他们就又要娶妻了。
而她会死在这个柴房里,就像她丈夫的第一任妻子一样。
52书库推荐浏览: 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