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国境内的鞑靼军听闻消息,想要北上解围,却被顾鹏飞率兵阻截,不得入川。
十天之后,剑阁附近的鞑靼军,不得已撤退。
剑阁被天水朝夺回的消息,顷刻间便传遍了大江南北。
天水朝百姓各个兴高采烈,都将西川的王氏父子当做国之忠臣良将,王氏父子声望猛然大增。
而远在漠北,和鞑靼小王子争夺地盘的烈匕图,亦得到了这个消息。
贾涉还活着,并且在西川的消息,再也无法保密。
消息传来,烈匕图大为吃惊不说,就连在卧榻上的赵理明,也不得不正视,撑着从床上坐起,喝了一碗李凤娘喂得苦涩之极的药之后,对围在病榻边的诸人道:“朕万万想不到,贾少傅竟然还健在!真是天不亡我!”他说这句话的时候,近乎是咬牙切齿,又无可奈何。
赵不愚拍手笑道:“太好了,原来涉涉还活着!阿爹,贾少傅又立了大功,让他进京受封赏吧!”
赵理明看着自己这个白痴儿子一眼,心中对于贾涉更加痛恨了。他看向这些日子一直在身边服侍的赵启,赵启双眼低垂,似乎无动于衷的样子。
赵理明问道:“普安王怎么看?”
赵启叉手行礼,道:“陛下,臣以为,贾少傅又立奇功,定然是要嘉奖的!至于是否让他回京受赏,则需再斟酌斟酌!”
赵理明等着赵启往下说,赵启看了一眼旁边的丁大佑和马天翼,缓缓的道:“毕竟此次大胜乃是王氏父子所为,单诏贾少傅入京,未必有些寒了王氏父子的心。不如让王氏父子进京受赏,一则以示朝廷恩宠,二则也好趁机看看王氏父子二人对于此次大胜的态度!”
赵理明想了想,命其余人都出去,仅留下赵启一人,过了片刻,才缓缓的叹了一口气:“启儿,朕当日听你之言,为防西川骚乱,去找了一件难办的事情让王氏父子去做!没想到贾涉也在西川,竟真能攻下剑门!现在他父子二人声望更胜从前,若是万一不轨,你说该如何是好?”
赵启道:“陛下何不昭告天下,称赞其忠义,并将西川新军的名字,改为忠义军?让天下都知其对朝廷忠心耿耿。以犒赏之名,将其父子诏入京城,并修建大宅,让其子王仁留在京中做人质,放王不破回去,再派可靠人士前去西川。”
赵理明道:“王不破若真想起事,恐怕非留一子在京能够节制!”
赵启道:“王不破已经年近六旬,仅有此一子,必然会投鼠忌器。根据王仁在京的反应,也大概能够了解其准备何时动手,亦有防备!虽不怎么济事,但事已至此,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了!”
赵理明叹了一口气,他觉得头又疼了许多,更加疲惫不堪,他靠着床头歇息,赵启便一言不发的站在他身边。赵理明过了半晌,才道:“我也已经年近六旬,也只有一子,是连王仁也不如了!”
赵启知道赵理明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正是在考虑储君的问题,却也深知此事十分敏感,不是自己能够插口说话的,便沉默不语。
殿中沉默片刻,赵理明才道:“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去办了!朕有些累了,你下去吧!”
赵启行了礼,倒退着走出寝阁,来到议事厅,见宰执已经在拟旨,嘉奖贾涉和王仁父子,赵启也不多话,仅拱手而已。倒是跟在他一旁的赵不愚不停的催促宰执:“丁相公,下令让涉涉回来,让他快点回来啊!我是皇子,将来就是皇帝,你要是敢不听我的话,我现在就把你拉出去凌迟!”
丁大佑微微一笑,道:“瑞王殿下稍安勿躁,臣正在斟酌怎么用词!”,他虽然这样说,但草拟的圣旨却没这么写,反而心中却暗暗的想着:这白痴皇子太难伺候了,整天吵闹,跟个苍蝇似地,虽然不碍事,但是也让人心烦!不像赵启又安静又听话,还没什么主见,只以我马首是瞻。和白痴打交道,还不如和一个懦弱无能的正常人打交道来的舒服,至少我让他在皇帝面前怎么说,他就怎么说!
几乎是于此同时的,烈匕图在漠北草原与哈里格交战,烈匕图拥有黄河以北的富庶之地,而哈里格则拥有真正的蒙古精锐铁骑,双方各自称汗,僵持不下。
这一日又是交战结束,烈匕图与帐中谋士和将军商议了如何对付哈里格十万铁骑的合围之后,又忽然问道:“听说贾涉还活着,居然把我之前留在剑门关的守军也给打退了!此人必定是我将来的心腹大患!本汗现在也抽不出多余的兵力去进攻西川,诸位想个办法,怎么花最少的力气干掉贾涉!免得将来劳师动众的和他交手!”
在天水朝呆过一阵子,又因为赵德一事被逐出境的郝经趁机进言道:“大汗,何不提大军南下,攻取江淮?”
52书库推荐浏览: 长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