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太/子/党 作者:楚清明【完结】(49)

阅读记录

  朝堂上各派势力盘根错节争斗不休,也难免影响到新进士授官。有关系门路的,自然使尽浑身解数某一个好出路,那些出身寒门无人可依的,大多被外放到贫瘠的州县。
  好在包括崔容在内,状元、榜眼、探花以及二甲前十的进士,均由承乾帝亲自决定去向。除此之外,入得皇帝青眼的,也能享此殊荣。
  承乾帝下了敕令,四月三十那日在曲江之滨大宴新进士,这关试后的皇家宴会,被进士们称为“关宴”,是决定他们前途的最重要的宴会之一。
  曲江位于长安城东南,其南建有皇家园林芙蓉园,西即杏园、慈恩寺,自古以来就是长安的游览胜地。
  相比谢恩宴,关宴尤为风雅,盛况堪比古籍中记载的那些宴会——“四海之内,水陆之珍,靡不毕备”,甚至还请了教坊乐队于江畔演奏雅乐,聊以助兴。
  进士们去了拘谨,拿出名士般放浪形骸的模样,流觞曲水、吟诗作赋,有醉者披散头发,以筷子敲击酒杯,和乐作歌。
  宴毕,意犹未尽的进士们结伴泛舟于曲江之上。
  一时间,曲江上充满了欢声笑语,甚至不乏浪漫多情的书生,大胆地向路过的仕女们表达爱意,又被人以诗文记录,成就一段佳话。
  此间种种,无不给曲江靡艳浮华的色彩上又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在张仪的鼓动下,崔容、李玉堂以及其他几名同窗出身的进士也雇了一条小船,在徐徐春风中顺江而下,好不惬意。
  有一人忽然问:“诸位去向可定了?”
  这句话算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众人都纷纷议论起各自去向问题来。
  大部分人已经得了吏部的荐贴,这些人都是长安城官宦世家出身,因此大多仍旧留在长安,只有一人被遣往洛阳。
  崔容和李玉堂都摇摇头,他们要等承乾帝亲授,关试结束不过几日,还未见宫里有圣旨传出。
  杜仲叹道:“时也命也,吏部送了荐贴,举荐我做朝议郎。”
  朝议郎是正六品的散官,众人都知道杜仲一心想入太医院,这才选了明经科,他没料到最后是这结果,所以才显得郁闷非常。
  闻言张仪苦着脸道:“你好歹算定了,也不知我被会被授往何处。”
  与众人不同,他倒十分想离开长安,只是碍于父亲张尚书,估计没什么希望。
  说着船上的几人都有些沉默。
  关宴之后,这一批的新进士们便要各奔东西了。已被授了官职的,要立刻前往各州县走马上任,而还未授官的,只有留在长安继续满怀忐忑地等待。
  崔容心中早有打算,但他无门无路,不知是否能心想事成,因此并没有做声。
  “泰安,大伙儿说要一起去大雁塔题名,你们几个可要一起?”不远处的船上,有那日在酒家遇到的进士挥手道。
  张仪立刻吵嚷着要去,有些伤感的气氛便一扫而空。
  ——
  授官之事还未尘埃落定,长安城里有姑娘待字闺中的人家就早早打起新科进士的主意。
  状元年过三十,满脸络腮胡,家中已有妻室儿女,自然而然被排出在外;其余上至榜眼探花、下至三甲及第者,只要尚无妻室、年纪相当的,都被他们暗中来来回回地筛选。
  崔容原先是个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庶子,一向无人问津,这回中了二甲十名的进士,几户人家忽然发现了他这么一颗蒙尘宝珠,心思便都活络起来,托媒人前去打听。
  而崔世卓,因为落榜,多少显得有些郁郁寡欢,在有心人眼中,这边是落魄之象。
  人们茶余饭后说起崔府庶子高中的事情,难免就要评价一句“嫡不压庶”。这句话传到崔世卓的耳朵里,更叫他不爽万分。
  崔世卓素来以嫡长子的身份自傲。即使面上摆出一副和颜悦色的好大哥形象,实际上他内心里一向瞧不起崔世亮、崔容,甚至是崔怀德甚为宠爱的崔世光。
  这回被他瞧不起的人骑到了头顶上,崔世卓自感颜面扫地,对崔容愈加怨恨起来。
  他不是陈氏那般目光短浅的妇人,晓得把这怨恨深深埋藏起来伺机而发,因此在人前,崔世卓都作出一副无所谓的大度模样。
  但是近来的一条谣言,终于让他平静的面具出现了裂痕。
  人们说,崔府庶子品貌才学俱佳,除了出身,倒比嫡子还强上一些;再说他又得了皇帝钦点,出身倒也不是大问题。
  这忠义候世子之位到底鹿死谁手,目前看来还未成定局。
  此言一出,崔容的身价又是大涨,崔世卓却火冒三丈。奈何他管天管地,也管不了别人的口舌,只能暗中吐血。

52书库推荐浏览: 楚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