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太/子/党 作者:楚清明【完结】(82)

阅读记录

  崔容感慨道:“人常说江南鱼米丰饶,是块富庶,如今一见之下,竟比长安城也不差分毫!”
  “天下之大可见一斑。”杨进也议论了两句:“这杭州城川泽广远,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积年累月自然不同。加上此处有漕运之利,南北商贾无不汇集此处,也难怪这般富庶。”
  说起漕运,崔容又想着那批私盐可不就是走的水路,于是便说要去码头看一看。
  几人找行人问了路,打听到杭州城最大的码头,便一路往东面走去。
  到了码头,崔容远远地就被那繁忙的景象震惊了。
  只见码头上停靠这密密麻麻的船只,有的载满了货物正要出航,有的却刚刚靠岸停泊,正在紧锣密鼓地卸货;河道上,还有船只往来穿梭,熙熙攘攘,竟无一船空闲着。
  而在岸边,船工纤夫也有数百人之多,此外还有许多茶馆饭铺,足以看出此地的兴旺发达。
  “如果私盐走水运,必得用大船运载。我看可以从几个大码头查一查。”崔容说。
  杨进点点头,两人寻了一处茶馆坐下,准备伺机打听消息。

第四十六章 长安茶长商
  两人坐下,随意叫了些点心茶水。
  等小二上茶的时候,崔容叫住他,塞了一吊钱问:“麻烦打听一下,这里的货船都是谁家的?”
  小二得了赏,眉开眼笑地回答:“那可多,王家、张家、朱家、李家……唉,数不过来!不知二位公子是想雇船还是想找人?”
  崔容见他伶俐,索性便将先前编好的一番说辞拿了出来:“我们有一批货物,想送到长安去,不知这里可有北去的船只?”
  “二位公子要是找往北的船,那可真是来对地方了!”小二一拍巴掌道。
  崔容索性叫他坐下,追问:“此话怎讲?”
  待小二解释一番,他终于明白原来杭州城里几个码头是按照航线划分的,这东码头不仅是最大的码头,也集中着所有北上的船只。
  “我们的货数量大,小船恐怕不载不动,想找大一些的船。”崔容补充道。
  小二想了想,说:“要是找大船,恐怕只得朱、王两家。只是这两家生意做得大,价钱比旁人要贵些。”
  崔容拿出大生意人的腔调:“价钱不是问题,只是这一趟路途遥远,我们想找个安全些的船队。”
  “那就再合适不过啦!”小二笑嘻嘻道:“朱、王两家据说上面关系硬,这些年从没听说出过什么事。公子若真有意,派人找船队管事就行。
  说罢,小二还给崔容指了指那管事所在之处。
  崔容点点头,没有继续问下去,从怀里又掏了一吊钱赏了这小二。小二难得碰到这样大方的客人,欢天喜地接了,千恩万谢一番才离去。
  出了茶馆,崔容和杨进便往小二所指方向走。
  两人没有靠的太近,远远看了看朱家和王家的船队。只见数十条统一规格的大船停靠在码头,船头插着统一大小形状的旗子,上面写着自家名号,看上去果然比其他船队财大气粗许多。
  这样的实力,说背后没有什么关系,估计没人相信。
  崔容和杨进对视一眼,都觉得这两家船队有必要好好查一查。若哪一家有船队经常往长安去的,十有八九有些问题。
  这已经涉及到商家隐秘,如何查才不打草惊蛇,还得好好谋划一番。
  两人站了一会儿,见已经引起往来行人的注意,便立即转身回城。
  ——
  去了码头一趟花了半日时间,眼看太阳西斜,杨进便道先回去休息。
  回了客栈,掌柜立刻迎上来招呼:“二位公子回来了,可用过晚饭?小店的厨子是杭州城里有名的,滋味地道,二位不妨尝尝看。”
  杨进闻言,便叫他拣几样拿手菜做了,送到客房里去。
  掌柜含笑应了,点头哈腰地将他们送上楼。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还真不假。”崔容不禁叹。想当初他穷困潦倒的时候,何曾受过这种待遇。
  权与钱,说来俗气,但确实又是人生而在世不可或缺的东西。
  崔容和杨进的房间被安排在客栈最安静的内院,左右相邻;而侍卫们在稍远些的普通房,四人一间。
  因为还有事要商议,崔容洗过手脸之后便去了杨进房内。
  两人才说了几句话,小二就在门外问:“公子,饭菜已经准备好了,是否现在给您送进来。
  杨进应了一声,小二便端着大托盘进来,一边布菜一边对菜品做了简单的介绍。

52书库推荐浏览: 楚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