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啊,打板子是轻的了,皇上是不想大过年的破坏气氛。
宝宝今年就想看看当年的武状元到底是啥样,想着人肯定是有点傻憨。
不过等在盛宴上顺德指了给宝宝看,宝宝唯一想到的就是人不可貌相,因为这当年的武状元现在的兵部侍郎,那张脸长的实在和憨厚搭不上边,长方脸、挺鼻、薄唇,除了皮肤有点黑,怎么看都是一副颇精明的相貌啊。
永和宫里每隔两米便摆了一盏宫灯,隔半米就有一张半米宽一米二长的方几,可以做两个人;每个座位上都铺了红毡毯,中间差不多五米宽的过道上铺上了百花争放、彩云齐飘的织锦细毯;房顶每隔一米便垂下来一组灯笼,每组十个;永和宫的柱子新刷了漆,柱子边上摆满了南方快马加鞭进供的鲜花……
宝宝和爹爹协同而到的时候,宝宝有点晃花眼了。
随着群臣三叩九拜高呼万岁,宝宝像祭天那次一样拜了下去,他臣服于这个男人,不是因为他所站的位置,而是源于那一颗爱自己的心。
东方煜亲手将宝宝扶起来,百官起身,盛宴开始。
随着犹如传说中的满汉全席般的菜肴流水般的摆在桌上,盛宴的第一个节目登台了——百人朝歌舞。
宝宝坐在东方煜下手左侧第一个位置上,抿了一口酒,竟然有点甜味,抬头看看爹爹,爹爹也正看着他笑呢,爹爹朝他举了举杯,宝宝就知道了,这酒是不同的呢,爹爹还怕自己喝醉了吗?
等歌舞表演完,就开始有大臣在下面歌颂皇帝这一年的业绩,东方煜靠着龙椅,笑眯眯的听着,那大臣说完,就赏一杯酒,也没多余的话,这就有点像例行某个章程,反正这话不是你来说就是我来说,就看谁先说。
宝宝也在听,并且想努力的记住这些大臣的相貌、他们表现出来的品性。
等一干臣子都歌颂完了,下面开始新的节目——百官行令。
作者有话要说:完结倒计时中~~~
66
66、过年和生辰② ...
等一干臣子都歌颂完了,下面开始新的节目——百官行令。
这个游戏文人就觉得好玩些,是皇帝出一个字或者两个字又或者一个上联,下面的臣子按照要求作诗或者对对子,当然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表达,比如作画。武将里面也有才学好的,即便做不出来大不了罚酒三杯,遇到人缘不好或者太好的少不了其他人不肯罢休,要拉出来专门用别的法子惩治一番。
皇帝也乐于看大臣们表演,这个时候即便出点丑或者过了头,皇帝也不会怪罪。
东方煜说了一句冬尽春来,便是以春为题可吟诗作对,可作画弹筝,如果你能舞剑舞出春的意境来也未尝不可。
这次宝宝要打头,事先爹爹也没跟他说,虽然这咏春的诗很多,借老祖宗一首也能说过去,但是突然呼啦啦永和宫里所有人都看着他,让宝宝有点发毛。
看看这些人如此炽热的目光,怎么觉得像是盯着小羊羔的狼爷爷呢?挺瘆人的。宝宝还不知道这里有很多人等着做他的岳丈、姨丈、姑丈、表姨仗、表舅丈等等,只见无数双平时昏暗的眼睛此时睁的瓦亮,一顺不顺的盯着十分漂亮的凤阳王,想着女儿(侄女)要是能嫁给他必定全家欢喜。
宝宝就是在这种气氛下,手有点僵的拿起小太监递过来的毛笔,脸上一副勇于赴死的决绝,大笔一挥,不一会,一首春日一气呵成。
小太监拿着竹简快步走上台去,递给皇帝旁边的顺德,顺德先给皇帝过目。东方煜看过一挑眉,微垂眼帘看看了宝宝,只见宝宝低着头,目不斜视只盯着手里的酒杯,一扬杯子便喝了下去,东方煜下意识的皱了皱眉。
皇帝这眉头皱的下面的大臣也跟着皱了,心下猜测难道是凤阳王做的不好,皇帝不满意?
随即就听到大内总管顺德亲自拿着诗简,声音微有些尖细的念出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宝宝脸色微微有些发红,毕竟这说的好听是借,不好听就是窃!然后咕咚又喝了一杯酒。
这下皇帝就不仅仅是皱眉了,脸色都有点黑了。
大臣们本来一听,这绝对是首好诗了,而且也没见哪里犯了忌讳,怎么皇帝反而越听越不高兴,本来照往常上面的亲王、侯爷、丞相这些高官做完诗词,下面都是喝彩声不断,现在却是鸦雀无声。
宝宝只顾坐着喝酒,其实是觉得紧张,这些大臣都太奇怪了,他又不是展览馆的大象,不需要这么使劲盯着。
52书库推荐浏览: 黑道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