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禟大发脾气,“你还有脸问我!你自己说有没有道理!”
“好了,祖宗,你声音小些成不成。”康熙无奈,“便是犯了罪,还得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呢,朕知道了,以前是对你不起,是朕疏忽了,朕保证以后有事跟你说清楚,绝不会再随便疑你,成不成?”又抱住胤禟,细心的拭去胤禟脸上的泪珠儿,一阵子的心疼,“可别哭了,朕委屈了你。仔细哭坏了眼睛,梁九功,端温水来。”
康熙亲自投手温了帕子给胤禟洗了脸敷了眼睛,说了无数好话,才哄得胤禟开了脸儿。另一边儿梁九功硬着头皮进来,几个外头总督进京,递牌子陛见。
“你忙吧,我去内务府看看。”胤禟知趣的很。
“今天就歇一天,大早上的起来,也折腾了半天没歇呢,这眼也肿着。去暖阁睡会儿,一会儿朕去看你。”康熙极是温声细语。
胤禟走了,康熙才轻轻叹了口气,宣那几人进来。
第58章 恩典,抬轿
胤禟一直是个很聪明的人,康熙自嘲,胤禟说得对,他是不希望胤禟同朝臣有所交往。
胤禟是个很难以把握的人。胤禟想要的东西,康熙根本想不出,银子,胤禟有的是;权势,爵位胤禟也不稀罕;父母亲人,人家说想剜肉剔骨随你便啊。
康熙望着手中的茶盏,真是个没有弱点的人哪。就是这种感觉,不知道他真正想要什么,这世上怎么可能有没有欲望的人,不想要,只能说这些是不入他的眼,康熙想不通胤禟到底想要什么。
如胤禟所言,他的确是疑着他防着他。可这也并非针对胤禟一人,这几乎是康熙的生存习性与本能,只是因人不同,多寡不同罢了。胤禟这一番痛哭,有多少是出自真心,康熙想不出来,不过他觉得自己是做得有些过了。
几人例行公事的说完,康熙例行公事的评点了几句,便让他们退下了,起身道,“梁九功,让人到外头守着,没十万火急的事儿不要来打扰朕。”
梁九功忙出去安排,心里头对胤禟真有几分敬佩,他跟了康熙几十年,也没见康熙跟谁服过软儿,更何况为一个人如此心神不宁!
卧室里拉着窗帘,整个房间的光线都有些暗,炕上胤禟盖着被子睡得正熟,眼睛仍有些红肿,睫毛湿漉漉的又黑又翘,鼻头儿发红,嘴巴微微嘟着,透着几分委屈几分娇憨。肌肤雪白,滑腻如玉。
饶是康熙见惯美色,也得承认胤禟容貌是少见的出众。
为胤禟掖了掖被角,康熙便转身出去了。
康熙以孝治天下,倒也没去别处,不过太后宫里消磨一番,此时各宫主位都在慈宁宫陪太后说话,人老了便格外怕寂寞。
见康熙来了,太后格外高兴,康熙先请了安,笑道,“今天事务不多,儿臣正好在皇额娘身边尽孝。”
太后笑道,“皇帝的孝心哀家尽知的,快上来坐。瞧瞧这丫头,长得真标致,大了定比宜妃还出挑儿。”
康熙早看到太后怀里抱着的小人儿,眉目间有几分胤禟的影子,而胤禟同宜妃是极像的,说这丫头像宜妃也不为过,康熙笑,“这是老九家的大丫头吧,才几天没见,长大了许多。”
宜妃笑,“可不是,都说长得像臣妾呢。臣妾就喜欢闺女,乖巧懂事让人疼,小子就不一样,淘气费心。小九也是喜欢的不行,天天淘换了玩意儿来给弘玉玩儿,两个儿子都靠后了。”
后宫之中,唯宜妃能说出这话了,她年轻时圣眷颇浓,一口气生了三个儿子,说句喜欢女儿还有几分真心。
宜妃这话让康熙心里一动,亲自抱过弘玉看了一遭,对太后道,“这孩子看着就是个有福气的,孩子小时候都有个小名儿,就叫福生吧。”
宜妃眉开眼笑的福了一福,替小弘玉谢了恩典,康熙笑,“小九儿近日在内务府当差,没少为朕分忧,朕想他小小年纪却是会过日子,银钱自是不缺。他年纪小,爵位也不易再提,他的这份功劳便赏在福生的头上吧,日后福生大了,朕定亲自在京城给她挑一门儿好亲事。让他守在小九儿身边,也不枉小九儿疼她一场。”
要说起个名子啥的,真的是小事,像弘字辈的皇孙,名子都是康熙取的。
清朝素来与蒙古联姻,宗室贵女多远嫁蒙古,少有指婚京城的事,康熙此话,真是个天大的恩典了。
宜妃欢喜的又行礼,笑道,“小九儿这头一个女儿,喜欢的跟什么似的,皇上赏他这天大的恩典,他知道了还不知道要怎么乐呵呢。”
想到早朝朱御史之事,胤禟难免要背黑锅。像荣惠二妃在太后跟前给胤禟上眼药之事,康熙也已尽知,可他也不能明晃晃的训斥二妃来维护胤禟,毕竟二妃所说的话并无错处,反倒是胤禟做事不大周全。今天胤禟又受了委屈,康熙心疼之下,便让小弘玉得了实惠。
52书库推荐浏览: 石头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