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回古代好养老 作者:兰人【完结】(12)

阅读记录

背着背篓,肩上挑着一担柴,风夜哼着“油菜花”的调子哼哼哧哧的回了家。
吃了饭,风夜也不午睡了,就又上山去把早上捆好的柴挑回来,一连来回了三次才算全运了回来,一捆捆摊在院子里晾晒。又把柴垛上已经晒得很干的树枝和劈柴抱回了厨房,在厨房的角落堆了半面墙去。

这个家实在是太小了,虽然只有风夜一个人,但是他还是觉得该有一间柴房,可以堆放柴草和一些农具;一间堂屋,有客来的时候也好招待,虽然这不太可能;如果可以的话还要有一间客房,一间专门的鸡舍,以后可以养养鸡鸭什么的,这样生活就算比较圆满像样了。
风夜躺在院子里的稻草堆上歇息,太阳暖暖的晒得人懒洋洋的。休息了半个时辰之后,他背着背篓又上后山了。
这回他想爬到树上去把橄榄打下来。但是树根太大不好爬,他很花了些力气砍了一棵粗大毛竹来,斜架到一根长得离地较低又能承重的橄榄枝干上,手足并用的爬上去,用树藤把竹子和枝干绑在一起。之后拉起倚在树干上的竹竿儿,小心翼翼的一直往上爬,然后站在枝桠上,背倚着树干,抡起竹竿一阵乱打。听着噼噼啪啪果子落地的声音,风夜心里就笑开了花。
这一个下午又给他打到了半篓子多的橄榄。回到家,风夜烧了一锅热水,把洗干净的橄榄倒到锅里烫了估计有二十分钟,再捞出来放盐搓匀,放到以往用来提水的木桶里腌渍入味。第二天太阳出来后摊在簸箕里晒,之后接着再加盐腌一个晚上,隔天用刀子在橄榄的中间绕着切上一圈,用力一拧,橄榄肉就从核上脱落下来了。
去了肉的橄榄核晒干,还可以砸碎了吃里面的榄仁,跟核桃一般香,炒香了还可以作为馅料做饼或者做糕点,据说还可以榨油。黑橄榄的皮可以制作染料,听说用踢去榄仁的橄榄核烧制成的榄核炭还曾经是中国古代士大夫们品茗时寻求的上品火炭,就是不知道这里的是不是这样。想当初风夜听到这个说法的时候还特地查了资料,对古代有钱人享受生活的花样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弄下来的橄榄肉活像一顶顶迷你型的三角小尖帽,所以得名榄角。把盐填到榄角里,经过一段时间的腌渍就成了榄角咸菜;把它舂烂成块或者糊状,就可以做成榄糕和榄酱。这些拿来就饭、拌菜、作为调料都是极好的。
风夜托村里人从县城里买回来几个大大小小的坛子,把做好的橄榄封进去,放在灶台上,估计过个十几天就可以吃了。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黑橄榄的广大用途是偶百度来的,做榄角的方法倒是偶看妈妈做过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就请忽视吧忽视吧……
10
10、养鸡 ...
这天,吃过午饭后,风夜就往村里张有才家走去。
张家在蝶山村是独姓,是十几年前才从南边洪州应县的张家村搬来的。张有才的媳妇原来就是蝶山村李家嫁出去的姑娘,她父母膝下只有她一个女儿,夫家洪州那边遭了洪灾,她和丈夫女儿就举家搬到了蝶山村父母家来,后来洪水退了,张有才也并没有迁回家乡,就央着当时的李家族长兼村长在蝶山村落了户。如今李家老夫妇早已经过世,村民们也早默认张家为蝶山村的一份子,张有才在蝶山村也算是站稳了脚跟,成了话事的家主了。
这张有才看起来也就四十岁上下,是个做木工的好手,风夜猜想当初村里人那么快就接受了张家,多半是想赚一个好木匠来村里。
张木匠家是村里离风夜家最近的一户人家,房子建在一片平坡上,四周是一片旱山地,现在种满了冬玉米,苗子才刚刚冒出来。他家离村中心也不过百来步的距离。
风夜走进他家的院子,一条小黄狗就冲着他汪汪的叫,正坐在院子里编笼子的张木匠见了赶紧喝住小狗,笑着让风夜进来。
“我想着你也该来了,木桶和木盆都做好了,就差这个笼子还没收尾。你先坐着,一会就行。”
“没关系,您做您的,我坐这等。”
风夜刚在一旁的板凳上坐下,张家的小孩子张胜就从房子里跑了出来,咯咯笑着巴着风夜的大腿,奶声奶气的叫着“哥哥来陪我玩”。风夜无奈,只得抱着他陪他玩手指。
上一次刚开始见这小屁孩的时候他还躲在他母亲的怀里,一副怕生的样子,可没过多久,在风夜逗了他几句之后,竟然拉着风夜去陪他玩小泥人,还把自己做的泥公仔往风夜的怀里塞,其名曰“给哥哥拿回家玩”,风夜要走了他也缠着不放,简直叫人哭笑不得。

52书库推荐浏览: 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