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一行人,第二日就到了江宁。不过钦差队伍没到,他们也就没有露面,准备等明日大队人马到了再去见诸官员。
几人住在一个不大的宅子里,那家主人似乎是胤禛的门人,见主子来了,连夜收拾了西边的院子。
当日带着孩子乞讨的杨氏因无处可去,一直被带着同行。换了身干净的布裙,才发现杨氏年纪不大,圆圆的脸,低眉顺眼,一看就是老实人。她儿子小虎因这两日食物充足,也欢腾起来。
中午的时候,又有几个人带了一个布衣的男子回来,胤禛见了笑了笑,带着胤祥去见那男子。胤禟打听是何人,胤禛说了一句话:“田文镜,那个胡老汉口中被罢官的好官。”
胤禟楞了楞,随即微笑,看来,胤禛已经开始着手调查官员的贪污的事了。这位历史名臣田文镜原来是在这时候露的脸,听说田文镜以雷厉风行、铁血铁腕闻名,是雍正时和李卫其名的封疆大吏。同时也是这位田大人,逼得胤誐去前门变卖家产,幸亏自己早就为胤誐谋划,将胤誐这出名的大好机会免了。
“既然四哥去办正事,那我下午也出门转转,看看城里现在的米价。”胤禟说道,他倒不是不好奇田文镜是何等人。可是米价的事也刻不容缓,这百姓一日温饱不得解决,这心里面就难安。
田文镜人既然到了胤禛这里,早晚自然有见到的时候。
胤禛不放心,让林宇安排好人跟胤禟出门。所以除了高文、高武,周家兄弟,李卫之外还多了几个着百姓衣衫的侍卫。
李卫一听说胤禟要出门逛街,乐得跟上溜达,他对那个什么田文镜可一点不感兴趣。胤祥看了看出门的胤禟,又看看四哥,犹豫了一会,终于没有跟去。
江宁城里设了几个施粥的粥棚,外面都排了长长的队伍。
就是穿着齐整的人也有不少去排队领粥,胤禟走到附近让高文去看,高文回来摇头:“没有看见几粒米。”
除了粥棚,城里还有另外一个地方也排了长队,正是米行外面。
胤禟到了队尾,问前面的年轻人,“这位兄弟,现在这米什么价了,多咱能排到这边?”
那年轻人拎着个口袋,叹了口气,一边不断往前面看着,一边回道:“比昨天高了一些,五十文一斗了。到咱们这边么,我劝你啊,就不用排了,今儿肯定到不了你这了。我这是和兄弟换班排明天的份,实在不行的话,只能明日多给些银子买米了。”
五十文一斗米,涨了将近五倍。胤禟眯眼看着那米行问道:“多给银子就有米?”
“有没有就不是咱们说的了,人家一天只卖一百石,再加银子也不卖,只说没米。第二天照样有,谁说的清楚。有钱的自然想方设法的买,没有银子的就只得——”年轻人回头看了看,见胤禟的衣饰华贵,随即笑了笑,没有再往下说。
胤禟又带人往别处看了看,李卫虽然对自家四爷忙的昏天黑地的查案子,这位九爷还有心思逛街买东西很不能理解。但是到酒楼里高价好吃好喝之后,又谄媚的跟在胤禟身后充当小厮。
胤禟这天下午转悠完所有的米行,共十三家,其中较大的有六家,都在高价卖米。而官府当差的上门让平价售米的时候却异口同声的说没有存货,更别说捐出来给灾民。
胤禟心里有了底,冷冷笑了笑,既然不想卖,干脆就如了你们的意。
往回走时,路过一个字画摊,胤禟忽然来了兴致,他这些年勤练书法,虽然不敢说有大成就,一手簪花小楷也写的颇有灵气了。因为灾荒,城中没有什么人,这字画摊前只有一个人翻看着。
看了几位名家的临摹本,胤禟正准备拿右手边的一幅画,却看到一本用锦带系着的《草书诗册》,这名字倒是耳熟的很。
随手去拿那本《草书诗册》,另一人却也看到这诗册,两人恰巧一起抓住了。
胤禟才想起这《草书诗册》正是董其昌所作,董其昌是康熙喜欢的书法家。想到这里,胤禟打定主意要买下这本诗册,这次江南之行,不知道碍着多少人的眼。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先送点礼,让阿玛高兴一下总是好的。
这么想着,胤禟就没有撒手。那人惊讶了一下,含笑问道:“这位小兄弟也喜欢香光居士的书法?”
胤禟抬头,见面前站着的人带着几分文雅,脸上带着温润的笑意。忙说道:“阿……家父极为喜欢,若方便,这位公子能让给在下吗?”
那人和气的一笑,说道:“不方便,我也喜欢。香光居士的所书所写,为平生所爱,只要我看到得,必然要收藏的。”青年书生十分坚持的说道。
高武脸一沉,就要说话。
52书库推荐浏览: 犹大的烟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清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