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 作者:回眸已半夏【完结】(136)

阅读记录

  虽然没人来维持秩序,但大家一到这里,就自觉缄默,并且跟着上一个人排队,没有人插队,更没认敢大声喧哗。
  巳时一到,礼房门开,在场的学生挨个上前呈上自己的履历、互结和具结。
  履历就是年龄、籍贯等,且规定考生不能在父母丧二十七月内报名。互结和具结指的就是五名考生互保,秀才和村里人具保。
  报名是个细致活儿,虽然黎锦前面只有三十多个人,但轮到他时,已经过了一个多时辰。
  他呈上自己准备好的文书,在一边填写报考名录。
  黎锦如今的字已经在整齐中带了自己的风骨,那边检查文书的大人甚至不禁多看了两眼。
  黎锦提交后,在外面等候陈西然。
  陈西然一早上没说话,拉着黎锦开始滔滔不绝:“这也太严肃了,寒冬腊月我居然站了一个多时辰都没跺脚,最后能抬脚走的时候,都快要没知觉了。”
  黎锦也觉得鞋底都是冰碴子,冷意从脚底板往上窜。
  “咱们去喝点热汤,然后我想去书肆。”
  好不容易来一趟县城,自然不能这么快就回去,黎锦打算找点书看,帮助自己了解这个时代。
  另外,县试是县官主持,书肆里学生多,万一能打听到一点县官的喜好,说不定回对考试有所帮助。
  毕竟宋先生也说过,县试一般是四场或者五场,具体怎么来,全看县官安排。
  如果是五场的话,最后一场考试,极大可能就是县官自己出题,来筛选考生。
  陈西然没什么打算,但他也决定跟着黎锦走,反正黎锦有什么消息也都会告诉他。
  也不能说他太依赖黎锦,主要是陈西然只喜欢小道消息,不喜欢跟书本有关的内容。
  个人性格使然。
  黎锦先把自己的想法跟陈西然说了一下。
  “你去县城里最大的茶楼,周围有人说道县官喜好,你就悄悄记着,千万别主动提问。”
  陈西然一口答应了:“好。”
  黎锦接着说:“我去书肆打听,下午咱们俩回客栈总结。”
  黎锦找人打听了一下书肆的位置,自己掸掸袍子,就朝书肆走去。
  在这里,黎锦发现科举方面的书架有五个,《四书》《五经》之类的书册占了三个书架,而另外两个书架全都是算术类!
  旁边有外来的考生询问,掌柜的笑道:“陛下今年起推崇算术,算天象、算工部制造、算户部的税务制度等等……”
  作者有话要说:
  这里的日期全都是农历。所以元月就是过年。
  【笞刑:是古代“五刑”之一,是以竹、木板责打犯人背部、臀部或腿部的轻刑,针对轻微犯罪而设。】

第63章
  黎锦按耐住自己震惊的心情,先拿了一本正统的史记看。
  如今他已经习惯从右往左、竖着看书了。
  这一看,黎锦发现其实这个世界跟自己上辈子的古代有很多重合的地方,只是在性别方面多了哥儿。
  并且,每个皇帝的名讳虽然不一样,但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都大概率类似。
  黎锦松了口气,一边听身边人讨论算术有多重要,一边又拿起了一本地理类的书籍看。
  原来这个时代的首都也是燕京,鸿雁村在整个国家的北方,如果按照上辈子的地图来算,那大概就是在陕甘这一带。
  黎锦其实对这里的地貌还算满意,毕竟古代交通不发达,大多地方都是土路,坑坑洼洼,下雨了更是泥泞不堪。
  如果他身在蜀地,那想要去燕京,至少得花三个多月的时间。
  陕甘这一代大多数是平原,而且连着渭水,交通较为方便。
  黎锦了解了自己想要知道的东西,又去看了一下九章算术,在他感觉饥肠辘辘的时候,才往外走。
  那书肆的老板见多了这样的外来学生,看一天书却又一本也不买,他也不恼,笑着看学生们远走。
  反正,他们过两天还是要来买算术书的。
  这会儿谁要是吝惜钱财不肯买,那就等着名落孙山吧。
  只要是明眼人,考虑之后肯定会来买。
  黎锦回到客栈,陈西然已经为三人续租,白日续租只需要九十文,能省一点是一点。
  陈西然看到黎锦后,赶紧叫菜,说:“我都要被饿晕了,阿锦,你此行可有收获?”
  黎锦看着他,淡定的说了两个字:“算术。”
  陈西然下一秒就要从凳子上跳起来,他压低了嗓音:“还真的可能要考算术?我还以为茶楼那群人框我!”
  黎锦说:“书肆里科举方面的书籍有近一半都是算术,应该没差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回眸已半夏 种田 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