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的这出院子名叫外院,设置一间正厅,一间书房和两间耳室。
至于内院,就是二进的那出,也有四间房,但院子是外院的两倍大小,靠近院墙的地方还有一口井。
一进与二进的院子中间用垂花门分隔开,既可以阻挡来人窥伺内院的视野,又十分经济,春夏到来的时候还有阵阵花香。
这座院落确实如同卖主说的那样,墙壁和青砖都很干净,甚至可以直接住进来。
至于邻里,据房主所说,两户人家也都是做生意的,很好说话。
黎锦颔首表示自己知道了,但他要再去看两家之后,最晚后日会给答复。
那年轻人笑说:“行,我就等你到后日。家里的所有物件都被搬走了,我这几日都在打地铺,早点交易了我也早点能回去。”
黎锦看完第一户,天色还亮,他想着自己还有时间去看看第二户。
结果那户人家却没在家。
这会儿如果再去第三户的话,可能还没参观到一半,天就黑了。
内城规矩森严,黎锦也没有狂妄自大到敢去挑战府衙权威。
他对此虽然稍有遗憾,但也只能在主街上逛一会儿就出城。
府城内一共有东西南北四条主街,来来往往都是做生意的人,十分热闹。
第二日,黎锦起了大早,每日例行的锻炼结束后,也就没有那么早了,正是拜访别人的好时机。
但剩下的这两户都不如第一家修葺的精致,甚至有些屋子墙皮脱落一大片,看起来尤为粗陋。
这么一对比,黎锦心中也有了自己的打算。
虽然他本来心属那座有三个院子的房屋,但其环境实在让他难以接受。
黎锦第二日下午又去拜访了第一户人家的邻里,他们虽然不是读书人,但到底在生意场上转悠过,识人眼光准,待人也十分和气。
黎锦主动说了自家会有一个十个月大小的孩子,虽然平时很乖巧,但偶尔还是会大喊大叫,希望不会对他们造成影响。
他本以为邻里们会考虑一下,结果他们全都摆摆手,说:“不碍事,这房子隔音很不错。
此前我家孩子小,我也担心这问题,但之后问了邻里,他们都说没听到。”
既然这样,黎锦也就放下心来,他迅速的跟房主办了过户手续。
一共三十八两银子,在王先生的过目下,钱货两清。
回镇子的船三日一趟,左右明日才能回去,黎锦索性利用这段时间把内院的房间都打扫了一遍。
晚上自然还是住在客栈,毕竟原屋主走的时候,除了留下一下抹布扫帚外,其他打地铺用的被褥都带走了。
又过了两日,黎锦终于回到了村里。
如今,村里人都知道他即将去府城的书院学习,但不放心家里的夫郎和孩子,所以要带着一起去府城住。
李柱子抓着黎锦的手,壮硕的汉子说话都带着颤音:“阿锦,你以后可、可还回来?”
黎锦心中也升起离别的感伤:“我只求学一年,此后当然会回来。鸿雁村是我的根啊。”
“这就好,这就好。”
之后的两天,黎锦跟秦慕文把家里能带走的东西都装箱收拾好。家具太过厚重,以后回来还会用到,就直接留在家里。
剩下的的果蔬和活物母鸡就分给村民了。
当然,黎锦还专门收拾了一个行囊,装的是李大河给小包子做的各种小玩意儿。
但就算这样,一家人的行李也没有很多,被褥衣服都卷着绑起来,有一个比较厚重的箱子装黎锦手抄的《四书》《五经》和《圣谕广训》,其中还有两本学画书籍的手抄本。
原书黎锦早就完璧归赵了。
在第三日一大早,李柱子的牛车还没到来,黎锦刚把小包子用襁褓裹起来的时候,就听到柴门被叩响。
来人居然是村长,黎锦把他迎到书房里,秦慕文急忙给两人烧热水端进来。
等到秦慕文出去后,村长才说:“我之后越想越不对劲,你只在府城住一年的话,为什么要买房子?”
黎锦还没来得及说话。
村长就说:“你也是我看着长大的,小时候那么懂事,虽然后来有点懒散,但之后你也及时浪子回头。
我对你从没有坏心思,黎锦。”
“多谢叔这些年来的照顾,我买房也有自己的私心……”
村长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打断道:“时间不早了。之前你让我签村名异地买房‘知情书’,我二话不说给你签了。
黎锦,你跟我交个底,你以后到底还回不回咱村子。”
52书库推荐浏览: 回眸已半夏
种田
生子